德國及荷蘭的節水
時間:2022-03-09 03:46:00
導語:德國及荷蘭的節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7世界水日
德國、荷蘭均不缺水,比如德國,目前抽用的地下水僅占地下水總量的10%,但兩國都重視節水。德國推行節水的目的主要是從保護環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境出發,避免地下水位下降而破壞和諧、濕潤的生態環境;荷蘭節水主要考慮的是保護地下水平衡,防止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防止地下水污染。在具體做法上,兩國都是立法完善,措施得力,技術先進,成效顯著。
德國、荷蘭節水的主要政策及措施是:
1.充分利用新聞媒介及廣告宣傳,營造一個全社會節約用水的氛圍,提高全體公民節約用水的意識。
2.完善立法,加強執法。德國聯邦政府制定有框架式的水法律,各州制定了具體的水法規,對地下水的抽取量、抽水地點及時間等由各州水管理部門根據法律規定發給許可證。荷蘭對地下水管理進行立法,所有關于地下水監測、研究、開發、利用及保護的活動都必須按法律規定進行。
3.制定利于節水的供水價格。德國、荷蘭的專家都認為提高水價是最有效的節水辦法。德國的水價由固定水價和計量水價兩部分構成,目前居民生活用水水價為6-8馬克/立方米,包含清水成本2.5馬克/立方米和污水處理成本3.5馬克/立方米。在特里爾市格外勒鎮的一家農場,我們了解到那一地區的水價是目前德國最高的,為15馬克/立方米。這樣的水價,一方面使得居民不得不關緊水籠頭,自來水公司也干方百計防止輸水管道漏水;另一方面也利于防止水污染。由于水價高,不但居民節約用水,而且工業部門也設法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降低水消耗。目前德國工業用水平均重復利用3次,而著名的大眾汽車公司用水可循環利用5-6次。荷蘭目前實行的是累進制水價政策,水價反映的是用水和排水兩方面的成本,這方面與德國類似。
4.大力推廣節水新技術,全方位節水。德國、荷蘭都非常重視節水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德國居民生活用水中,三分之一用于做飯、飲用及洗衣,三分之一用于洗澡,還有三分之一用于沖洗馬桶。根據這種用水結構,德國對各類用水設施進行節水技術改造,除了生產節水型的洗衣機、洗碗機外,從1985年開始對抽水馬桶和公共場所的便池等進行技術改進。通過在抽水馬桶上設置節水鍵,每次沖洗馬桶的用水量由以前的9升降到現在的3-6升,每人每天可節水15升。在一些大學和體育場館,還安置了新研制的小便池,使用除味劑而不用水沖。為了避免下水道因廢水過少而堵塞的問題,還專門設置了集水器,作為節水的配套設施。在德國,農業生產極少需要灌溉,灌溉面積僅占全國耕地面積的10-15%,灌溉比例最高的下薩克森州,也只占耕地的30-40%。這些灌溉面積大都分布在輕壤土質地區,一般采用噴灌。由于德國農產品價格較低,噴灌設備費用較高,農作物很少采用,采用噴灌的大都是經濟作物。德國使用噴灌不僅是從節水的角度考慮,而且從節省勞力、能源和改善農產品質量等方面考慮較多。荷蘭的農業灌溉很有特點,每塊耕地的田間地頭都有一個蓄水池,農戶根據耕地面積和作物需水情況確定蓄水量,蓄水量務必準確,因為多了排不出去,而少了又不夠用,以這種方式達到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的目的。
5.建立節水基金。德國的工業及城市供水,不論是抽取地下水、引河水或從水庫引水,都必須向水利部門交納水資源費,目前的標準是10芬尼/立方米(相當于人民幣5角)。農業用水是1芬尼/立方米。水資源費是節水基金的主要來源,主要用于資助節水工程措施及研究項目。
德國、荷蘭的節水政策及措施總體上與我國相差不大,但是德國、荷蘭節水的動機與我國有較大的差異,且政策完善,措施得力,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執行堅決,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境界。荷蘭專家說,根據荷蘭的經驗,對于節水來講,僅靠法律很難做到,經濟手段效果好,通過教育增強節水意識的效果比法律效果好。我們在節水工作中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即由于節水而使供水部門收入下降,這在德國同樣存在,他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提高水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