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概念格式與種類
時間:2022-08-25 09:31:00
導語:對聯的概念格式與種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什么是對聯。
對聯是中國文化中的特有現象,對聯又稱“對子”、“楹聯”、“楹帖”,是對偶的語句。對聯是指用字數相等,對仗工整的文字組成的、意義關聯而又書寫在其它實用物上的兩個句子,一個上聯,一個下聯。
一般構思巧妙,形式多樣,既可抒情寫意,繪景敘事,也可賀喜、慶功或題于亭榭樓臺、廟宇碑祠、客廳書齋。對聯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體形式,是集書法、文學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
對聯具有鮮明的階級和時代特征,其內容往往是有很強的針對性,什么時候使用什么樣的對聯基本是一定的。同時由于對聯本身含有美的屬性,所以人們也可將其作為藝術品來欣賞和回味。
我國對聯的歷史悠久,是傳統的實用文體。從古至今,無論是個人家庭或機關單位,每逢喜慶日子或重大節日,都有寫對聯的習慣。詞堂廟宇,名山大川,旅游勝地也雕刻懸掛,張貼不少對聯。
對聯專題
二、對聯寫作格式
(1)上聯和下聯必須字數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對得起來。它有四字對,五字對,六字對,七字對,最多有幾百個字的對子。
(2)上下對聯要對仗。
古人講對仗的花樣很多,什么實字對實字,虛字對虛字等等。如“天”對“地”就是實字對,“無情”對“有意”就是虛字對。還有什么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數字對數字等。
我們現在做對聯可以學習古人的對仗技巧,但不要過于受它的約束,甚至為了將就字數與對仗,硬把詞語拆開或生造詞語。
(3)做對聯要講究聲調的和諧,每個字的讀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聲的差別。
舊社會做對聯很講究這個平仄聲,如果上聯聲調是“仄仄平平仄平”,下聯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這個平仄學起來很麻煩,我們現在做對聯不必過多講究這一套,只要做到聲調和諧、讀起來順口、響亮、易懂,就可以了。
對聯除了上下聯以外,還有橫聯。橫聯就是貼在兩個對聯中間上面的,一般是四個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聯的中心思想概括出來。如果橫聯與上下聯聯系不緊或無關,就不好了。這是有的寫對聯的人不懂橫聯的作用造成的。春聯精選_對聯的運用
三、對聯的種類
按照不同的劃分方法,可以將對聯分為不同的類型。
一)按照使用的時間和場合分,可把對聯分為應用聯和裝飾聯兩大類。
(1)應用聯是指有較強針對性的對聯。應用聯可以再分為專用于慶祝春節的春聯,用于某一具體事項的對聯如挽聯、壽聯、婚聯、喜聯、行業聯等。還可分為人們在各種交往中所用的交際聯。
(2)裝飾聯。裝飾聯一般富有哲理,回味無窮,是用于美化環境的對聯,一般用于裝飾亭、臺、樓、閣、名勝古跡、書房、臥室,名畫寶硯。關于橋的詩歌與對聯
(二)按寫作方法和上下聯的關系分
按上下聯在內容上的關系分,對聯可分為三種,即正對,反對,流水對三種。
1.正對
指對聯上下兩聯的內容相關或相似,從不同的角度說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萬枝桃李艷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夫婦共譜勞動曲,男女同謳致富歌。
2.反對
指上下聯內容相反,對比鮮明,這種對聯往往從正反兩面來說明同一個問題,在對比中突出表達效果。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幸鑄佞臣。
莫忘當年創業苦,春看今朝生活甜。
又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鋪張浪費損家害國,勤儉節約積少成多。
3.流水對
也叫串對,指一個意思分兩句說,兩句合起來是一個整體,上下聯有承接假設、遞進、因果、條件等關系。如:
江河無止終而為海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又如:
但使人家有遺愛
曾將詩句結風流
初中語文涉及的名勝對聯(一)
(三)從形式字數上分
以對聯的字數來劃分的話,對聯可分為四字聯、五字聯、六字聯、七字聯、八字聯、九字聯、幾十字聯、幾百字的長聯等。如:公務員之家:
晝夜不舍;天地同流。——太原番祠難老泉聯
峭石千重立,藤蘿百道開。——五臺山望海峽聯
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杭州飛來峰,董其昌聯
漓江酒綠招涼去,
常侍詩清賞雨來。——桂林疊彩山“元常侍清賞處”
桃李增華坐帳無鶴;
琴書作伴支床有龜。
——祝馬寅初六十壽聯,時馬被國民黨囚于貴州息峰集中營
紅花并蒂同朝陽比艷;
紫燕同飛向浩宇高歌。——婚聯
君不見為人百歲誰不死;
意難平行世一時志未酬。——挽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文天詳題孟姜女廟聯
殷干酷刊,宋岳枉戮,臣本無恨,君亦何尤,當效正學先生,啟口問成王安在?
漢室黨錮,晉代清談,振古無斯,于今為烈,恰如子胥相國,懸晴看越寇飛來。
——康有為挽死難諸君
古人學對聯工具(聲韻啟蒙)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洞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占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輕霜。
——清,孫髯撰昆明滇池大觀樓聯
- 上一篇:大學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心得體會
- 下一篇:企業學習十七大精神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