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讀后感
時間:2022-10-15 11:15:00
導語:死亡詩社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
我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對這本書名來源一無所知,只是憑了那些天生對死亡、墳墓、女巫和鮮血此類詞匯偏執狂般的癖好,對文字后面隱藏的某些內容不由自主地傾心。以為書該在講述普拉斯那樣的女人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會熱中于陰冷刺骨的文字,喜歡和自己幻想的干尸舞蹈,美要到極致,那種審美,是以冰冷的墳墓為終結,如同普拉斯最終選擇的煤氣爐盤。
然而,我看到了一個和自己預期完全相左的故事。你可以稱它是校園青春,因為它講的正是校園青春的故事。刻板的老師,青春懵懂的男孩們俊美如阿波羅,他們眼中好奇的光芒,對愛和異性的憧憬,秋野上黑壓壓的鳥群驚飛,其漫天之勢宛如一種掙扎著奮起的力量,在向往一次不計代價的飛翔。秋野寧靜而廣袤,那也是暫時的,暴風雨正在悄悄醞釀。
暴風雨來臨時,這些鳥兒又該怎樣?
也許我們都曾經暗暗盼望過生命中出現基丁這樣一位老師,他熱愛文學、人生,熱愛詩歌、夢想,鼓勵年輕人張揚個性,告訴他們‘Seizingtheday’.(把握今天)(即“及時行樂”)。所以當那個男人哼著小曲在教室里露面時,那些孩子的眼睛里隱藏的光芒閃耀了。他在第一堂課上,就撕去了莊嚴的教科書上對詩歌的規定,告訴孩子們青春的激情原可以和動人的詩句如蜜糖般從唇邊滑落。他讓孩子們稱他為‘船長’。
這個徹頭徹尾的詩人,不合時宜的船長,他的到來是為了從另外一個角度貫徹教育的目的:教育是為了教會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詩歌無法以理性坐標的方式去度量,人類充滿著激情!醫學、法律、經濟、工程,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詩歌、美、浪漫和愛才是生活的精髓。他告訴他們不要墨守成規,要學會站到桌子上,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同的世界,告訴他們不要一味服從,因為,那對采摘真正的生命的花蕾是有害的。
他的到來,是早春的第一滴雨水。
每一次地提到NeilPerry(尼爾·培瑞)的名字,我都會隱隱疼痛。那樣一個可愛的少年,他學業優異,他俊美、聰明、順從,寬容,他是每一個老師都會喜歡的標準好學生,父母的好兒子。在嚴厲的父親命令下,他退出了校報編輯,他有一天會成為一名好的外科醫生,操著手術刀,精確地度量著病人腐爛的軀體,他會生活無憂,成為一名受人尊敬,衣食豐祿的中產階級。這些早早設定好的路徑正擺在他面前,鮮花和尸骨放在他的道路兩旁,一切都十全十美,他將是社會的棟梁,生活得平靜而絕望,在某個午夜夢回之時,偶爾回望月色,想到青春時有過的夢想….然而,那樣的路中斷了。他遇見了Keating(基廷)。從第一堂課,撕碎了第一本教科書開始,就注定了他將與那樣的路分道揚鑣。他太過于早慧,第一個明白了Keating(基廷)提出的‘卡配匹亞’。Keating(基廷)帶領他們站在一百年前的校友照片前,看那樣青春的軀殼,盛載著夢想和渴望,而如今,都已化為蛆蟲的食物。
他重組了Keating(基廷)年輕時組織過的死亡詩社,帶領同伴,在夜里奔行向那個印弟安山洞,夜的迷霧間,蘇格蘭風笛響起,那些年輕的身影奔行的步伐如舞蹈,正奔向自由和幻想的世界。那種激情飛越的時分,Neil(尼爾)真正體味到了幸福,他通過詩歌尋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浪漫主義者,美麗、脆弱、高貴得一塌糊涂。
而這樣的浪漫注定走向死亡。在精神父親Keating(基廷)與現實父親的較量中,精神在現實的蹂躪下,不堪一擊。Neil(尼爾)的人生愈顯出其苦痛和孤獨,他的生活一直是一場演出,演出一個好學生,乖兒子的角色,他演技高操,贏得一片贊許。所以,當有一天他要放棄父親為他劃定的軌道,選擇另一個不可知的,可能充滿荊棘與艱難的道路時,父親震怒了。在強權的父親面前,他的靈與肉處于分裂的狀態之中:是順從傳統父親的強勢?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年輕的他無力承擔這種重負,他選擇了死亡。把《仲夏夜之夢》的精靈花冠放在窗臺旁,他用那把父親長年希望他使用的外科手術刀打開通向墳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