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讀后感

時間:2022-09-19 12:51:00

導語:生本教育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本教育讀后感

著名印度哲學家奧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偉大的禱文:“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腳被忘記,也可以說是腳處于“忘我”狀態(tài),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今天,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那么就象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說的生本教育我想應該就是所謂適合兒童的教育.也就是說我們只要給了兒童生本教育,他們就會忘我地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游戲,也就是進行忘我的學習,那么我們老師就不會整天煩惱于學生的學業(yè)等等,學生的學習就會泥水到渠成了。可見自主學習中尤其體現(xiàn)了生本教育是多么重要。而“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服務和和仆人。“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

美國學者齊默爾曼提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

我國學者龐維國曾這樣闡述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作為一名從教十多年的教師來說,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作做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那么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讓我們困惑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想教師的觀念、教育態(tài)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這些問題,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雖然平時對教育工作也能夠認真對待,也能夠關心自己的學生,愛護他們.但是在心底申春我還是把教育當作一種職業(yè),雖然感覺是比一般的職業(yè)高尚,或許也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從業(yè)者.我并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因此我也不能夠體會到教育教學帶給我的快樂,不能感受帶給學生在學習中的快樂。曾經(jīng)有人問郭教授:什么是教學?郭教授說:“比如教學‘3x5=?’,如果你告訴學生,3乘以5等于15,這不是教學。如果你反問學生:是啊,3乘以5等于什么?這就有一點是教學了。如果你有膽量說:‘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學了。這時侯,打瞌睡的孩子睜開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學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3乘5等于14?!好像不對吧?!’然后他們就用各種方法,來論證3乘5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個3是12,再多加一個3,是15;數(shù)一數(shù),5個3是15;……”這個例子足以證明了自主學習的課堂實效更高,而這樣的例子不僅只有這樣一個。

回想我自己的課堂又是怎樣呢?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有的聽有的不聽,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課堂上老師做的太多,將知識講解的太細,給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學生便懶得想了,也懶得思考問題,認為學習是被迫的,是為家長學、為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我想再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首先要喚起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要想做到這點,教師要在課堂上善于運用表揚的語言,讓學生體驗被賞識的感覺。我們教師必須明白自己的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研究自己的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打造讓學生能夠真正能走得進去得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