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經濟發展問題的思考

時間:2022-05-29 09:54:35

導語:山區經濟發展問題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區經濟發展問題的思考

村是鄉最北端的一個貧困村,是典型的山區村落。全村有15各村民小組,總人口1718人,394戶,全部為農業人口;耕地面積1500余畝,人均耕地不足一畝;山地面積27000余畝,其中種植桉樹1200畝,紅心杉300畝,其余均為殘次、殘幼林。山、田的土地肥力較差,素有“一斤土七兩沙”的說法。

由于受自然資源限制,本村經濟發展極為滯后,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外出務工,2010年全村外出人員達981人之多。留守家中的基本是“386199”部隊,老弱病殘居多。全村目前有小規模畜禽養殖專業戶3戶,其余的以種烤煙、白蓮、水稻為主。整體素質偏低,科學技術利用率較差。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僅有1700余元。村的現狀告訴我們,山區農村經濟發展之路還是相當的漫長。結合村實際情況,筆者現就如何發展山區農村經濟淺談幾點看法:

一、正視現實,因地制宜流轉土地、山場,讓山區農村在土地流轉中得到實惠

村的現實是,如果全村人圍著土地轉,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并且地力差,土地貧瘠,想要發展根本不可能。所以剩余勞動力必將外出求發展。但當青壯年全部外出后,又變成了留守勞力少,勞動強度弱,造成山地、耕地的荒蕪、粗放耕作。所以我們要立足這一事實,因地制宜的做好多余耕地、山場的有效流轉,讓少部分知識水平相對較高、懂技術、懂科學的人耕作大量的土地、山場,在返聘其余勞力從事簡單體力勞動從中獲得收益。利用流轉出來的土地、山場招商引資搞開發,讓山區的農民從土地、山場的流轉中獲得收益,得到實惠。

二、加大招商力度,積極籌措開發資金。

任何一個貧困的地方,也會有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優勢,村也不例外。目前村的最大的資源優勢莫過于生態,還有就是土地、山場、廉價勞動力。我們要立足這一點,積極招商引資,吸引外來資金、技術,幫助村大搞開發,做足生態文章,發展生態種養、田園經濟、觀光休閑。外來資本、技術的進入,不僅可以發展本村經濟,同時還能改變村民的理念,吸引人才,昌旺人氣。

三、加大扶貧力度,抓好農業基礎建設

目前,村的農業基礎建設極為匱乏,大部農民還在溫飽線徘徊,并且存在因病返貧、因教返貧現象。要想農民自籌資金抓基礎建設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應加大扶貧力度,幫其搞好農田水利及道路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抗擊自然災害能力的同時,還能更好的吸引外來社會資本的進入,最終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

四、加大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種養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科學技術水平極為落后的條件下,無論你有多么有優勢的各種資源,那也是徒勞。在高調發展現代農業的今天,科技變得尤為重要。所以政府應加強科技培訓,特別是加大農民種養技術的培訓,提高種養水平,讓農民能更好的搞好自我產業的發展,通過自我發展,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