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局半年總結
時間:2022-02-20 03:32:00
導語:糧食局半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國家糧食局的指導下,全市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貫徹落實市委八屆十次全會和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為主線,緊緊圍繞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拓寬思路,狠抓落實,積極完善糧食應急管理體系,優化儲備糧管理機制,推進糧食訂單收購,依法加強糧食流通監管,加快糧食信息化建設,各項重點工作取得進展,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基本物質保障作用。
(一)健全糧食市場預警監測和應急管理網絡體系,糧食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一是穩定糧油市場供應。積極發揮糧油加工經營龍頭企業的市場主導作用,特別是當糧油市場價格出現波動時,市、區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指導、督促有關糧油經營加工企業積極組織貨源,落實生產能力,增加成品庫存,及時投放市場,確保了市場供應穩定。二是及時掌握市場動態。針對去年第四季度以后大豆油和花生油等食用油價格上漲情況,啟動糧油市場監測日報和周報制度,加強糧油市場監測,做到重點品種、重點品牌重點監測,重點市場重點監管,及時收集報送價格動態,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依據。三是加強完善本市糧食應急保障供應網絡。制定《“十一五”期間*市糧食應急體系建設規劃》,認真開展糧食應急管理趨勢分析評估;組建了由10家糧油加工企業和821家糧油零售網點組成的*市糧食應急加工和零售供應網絡體系,承擔本市糧食應急狀態下的糧食應急保障供應任務。本市應急保障糧源組織、加工配送和零售供應各環節的銜接得到有效加強。
(二)完善糧食儲備運行機制,提高地方儲備糧管理水平。
一是調整優化儲備糧品種結構,有序推進儲備糧輪換。市級儲備糧秈米調整為粳米(谷);市級儲備糧輪出和輪入分別完成全年輪換計劃的32%和10%;把握輪換時機和節奏,有序推進區縣級儲備糧輪換。二是市級儲備糧輪換公開競價銷售穩步擴大。今年安排公開競價銷售20萬噸,同比增加9.6萬噸,增幅達92.3%。三是市級儲備糧“藏糧于企”儲備規范有序推進。“藏糧于企”儲備的相關制度不斷完善,加強了對承儲企業的考評和指導;承儲企業通過正常加工銷售,小麥、大豆、玉米輪換率達到100%,粳稻谷輪換率為84%,確保了儲備糧常儲常新。四是地方儲備糧管理努力向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發展。*糧油倉儲有限公司積極推進糧油倉儲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已完成質量體系標準培訓和糧油倉庫管理現場調研,并制訂完成有關工作標準和要求。嘉定區制定了區級儲備糧精細化管理辦法。
(三)進一步做好幫困惠民和軍糧供應工作,不斷提高政策性業務管理水平。
一是幫困糧油供應工作進一步落實到位。19個區縣全部完成了幫困糧油供應網點的規范掛牌工作。針對糧油價格上漲情況,積極協同有關部門提高本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糧油幫困補貼標準,從每月40元臨時調整為45元。二是積極推進“副補”發放工作納入街道社會事務受理中心“一門式”服務。指導和協調有關區制定完成了人員安排、業務交接、資金流程管理等工作方案。三是積極穩妥地推進軍用購糧卡改革,提高軍供電子化水平。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市各軍供站(點)全面推行軍用購糧卡,軍供業務操作流程進一步調整優化,并規范軍用購糧卡系統設備使用管理,強化安全管理,確保軍糧供應不斷不亂。
(四)抓好糧食收購工作,有效掌控本地糧源。
一是推進本市糧食訂單收購工作初見成效。按照市政府領導有關批示要求,市、區縣糧食局積極會同農委等部門組織推進糧食訂單收購工作,指導區縣糧食購銷企業與糧食生產合作社、農戶簽訂訂單收購協議,有效發揮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市場主導作用。良友集團公司與崇明、金山、奉賢、嘉定、寶山五個區縣開展夏糧小麥、秋糧稻谷訂單收購試點工作。今年全市夏糧訂單收購數量達到夏糧收購總量的60%以上。二是做好夏糧收購工作,提高為農服務水平。認真執行國家糧食質量標準,堅持依質論價,采取多種方式方便農民售糧;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認真履行訂單收購協議,促進夏糧收購市場穩定,受到種糧農民歡迎。截止7月底,全市累計收購小麥近6萬噸,同比上升10.8%,累計收購油菜籽4900多噸。
(五)推進糧食市場體系和物流體系建設,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優化提升。
一是糧食批發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糧食批發市場交易量基本穩定,市場體系建設逐漸向拓展功能和提升經營質量發展。上半年全市糧食批發市場糧食交易量69.8萬噸,其中粳米交易量55.9萬噸。二是加快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外高橋糧食儲備庫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糧食儲備庫及碼頭設施的一期土建工程已基本建成,目前正在抓緊設備安裝,整體一期工程預計年底基本建成。三是各區縣積極調整糧油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加快推進區縣骨干糧庫建設。崇明縣10萬噸倉容的儲備糧庫已逐步交付使用;浦東、嘉定區分別開工建設約4萬噸倉容的儲備糧庫。
(六)依法加強糧食流通監管,促進糧食流通規范有序。
一是注重加強機構建設,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執行力進一步提高。上半年嘉定、南匯兩個區掛牌增設“監督檢查科”,增強了區縣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力度,同時市、區聯動、和有關執法部門的協同執法有效開展,監督檢查工作規范高效。二是加強糧食質量監管,糧食質量安全有保障。認真貫徹國家質量標準,完善糧食檢驗制度,嚴格按照糧食品質判定標準指導糧油輪換工作;認真開展脂肪酸值多因素分析研究,已進入多因素檢測階段。三是繼續完善本市糧食流通統計工作制度,制定并實施了《2007-2008年*糧食流通統計制度》,全面完成2006年度本市(全社會)糧食供需平衡調查工作。四是嚴格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等要求,依法實施糧食收購行政許可,全市糧食收購企業增至146個。
(七)全面推進糧食信息化建設,提升糧食信息工作水平。
一是著重豐富便民服務內容,提高糧食行政透明度,“*糧食網”建設有新進展。有針對性地增加了糧油消費常識、糧油質量標準等欄目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有關國際糧油市場信息,為市民和糧油經營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欄目信息質量和更新速率有了提升;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政府信息公開頁面訪問量達7000多人次。二是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制訂和完善了《*糧食流通“十一五”信息化建設計劃》、《*市糧食調控信息系統項目建設規劃》和《*市糧食流通數據中心建設實施方案》;落實*市糧食流通數據中心建設項目資金,積極推進項目招投標工作。三是依托《*糧食信息》等載體,及時編寫和報送政務信息,切實服務于各級領導科學決策和指導糧食工作,上半年各區縣向市糧食局報送糧食信息共計224條,錄用率為100%。四是認真做好《中外糧油信息》的改版和編輯發行工作,提高信息質量,提供優質服務。
上半年本市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一定進展,基本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為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是,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例如與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產銷合作受到運輸“瓶頸”的制約,協議履約率不高;關注民生、為農民服務工作還要再做深做細做實;糧食行業產業化程度、科技含量不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節糧節能減排工作還要強化等等。下半年,要針對薄弱環節,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創新工作機制,全面完成全年糧食工作任務。
二、下半年工作要點
下半年,*市糧食工作總體要求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市第九次黨代會和市委九屆二次全會精神為主線,緊緊圍繞全市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工作大局,全力做實做好糧食保障供應、幫困惠民、糧食流通監管、儲備糧管理等工作。
要著力推進和落實以下八項工作:
(一)抓好糧油市場供應,確保糧油市場穩定。
一是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繼續督促指導糧食批發商、成品糧加工企業、連鎖超市等糧食經營企業,積極組織貨源,加強物流配送,滿足糧油供應,確保價格和質量穩定,確保數量和品種充足。二是繼續加強糧油市場監測,完善市、區縣兩級糧食市場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和糧油零售價格監測直報聯系點工作機制,認真做好糧食價格監測和報送工作;加快推進基層單位數據“網上直報”系統,確保糧食價格信息及時、準確報送。三是深化完善糧食應急管理體系。抓緊制定和完善《*糧食應急供應實施方案》等相關配套預案,建立和完善糧源應急保障、糧食應急加工配送和應急供應零售網絡,各區縣要抓緊完善糧食應急預案;推進企業基層應急管理單元建設,編制全市糧食應急供應零售網點名錄,做好備選應急零售網點工作;制作完成“*市糧食應急網絡電子地圖”,逐步建立市、區縣和有關企業糧食應急信息傳輸網絡。
(二)落實幫困惠民等政策性業務,切實保障民生和部隊基本需求。
一是加大幫困糧油供應的監管力度,確保幫困糧油供應質量安全、計量準確。繼續開展以“靜安六店”為榜樣的優質服務互學趕超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示范店經驗,不斷提升幫困糧油供應工作管理水平。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提高服務質量,繼續推進“副補”發放工作納入街道社會事務受理中心“一門式”服務,抓好有關區工作方案落實,加強對尚未納入“一門式”服務的區縣的協調、指導和推進。三是加強完善軍供糧源統籌機制,繼續推進軍糧站資格認證工作,落實軍糧質量標準化要求,確保軍糧供應質量;及時升級管理軟件,加強軍供信息安全管理,確保軍用購糧卡系統正常運行,進一步提升軍糧供應水平。
(三)依法加強糧食流通監管,規范糧食流通秩序。
一是突出重點,依法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以中心城區為重點,進行糧食流通統計報表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以郊區和良友集團公司為重點,實施糧食出入庫質量檢驗制度執行情況專項監督檢查;以郊區縣為重點,開展糧食收購市場的監督檢查,維護糧食收購市場秩序和農民利益。二是加強糧食質量監管,保證糧食供應安全、百姓放心消費。嚴格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谷物儲存品質判定規則》,開展糧食品質判定;依法開展原糧衛生狀況摸底調查和糧食庫存質量檢查,加強陳化糧銷售處理全程監管和政策性用糧質量監管;繼續開展脂肪酸值的多因素分析研究,根據多因素檢測中期數據,提供階段性數據分析成果。三是注重提高全社會糧食流通統計水平。加大統計制度宣傳力度,強化各級糧食部門依法統計的職責,提高統計人員技術水平和能力;進一步推進糧油統計信息化建設,引導有關企業建立電子統計臺帳,積極做好統計分析工作,準確反映全市糧食流通實情。
(四)積極開展節糧和節能減排工作,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
貫徹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和《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5號)精神,一是開展節糧工作專題調研,提出符合本市實際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節糧工作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和有關實施意見、政策措施。二是落實收購、儲存、運輸、加工等環節的節糧措施,量化并嚴格控制各環節糧食損耗指標,加強節糧長效管理;在全市范圍積極開展“愛糧節糧宣傳”,促進全社會普遍形成愛糧節糧的風氣。三是結合糧食流通產業化發展,以糧油加工環節為重點,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減少糧食損耗。
(五)扎實做好秋糧收購工作,完成今年糧食訂單收購任務。
把做好糧食收購工作作為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是在總結夏糧訂單收購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和落實秋糧訂單收購工作,及早開展調研,掌握秋糧生產和訂單簽約基本情況,完善工作措施,力爭完成今年糧食訂單收購工作目標。二是繼續充分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鼓勵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收購,加強糧食供求形勢、收購價格走勢分析,做好為農服務工作,足量收購本地糧源,結合地方儲備糧輪換,充實儲備糧庫存。
(六)繼續深化糧食產銷合作,探索完善市級儲備糧運作新機制。
一是協調落實市政府今年1號文件關于深化糧食產銷合作有關扶持政策,鼓勵、引導本市糧食流通龍頭企業到糧食主產區建立糧食生產、收購、加工基地;鼓勵、吸引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加工經營龍頭企業到本市來建立糧食產、加、銷一體化銷售基地,以吸納主產區優質糧源進入本市。二是積極開展“北糧南運”多種運輸途徑研究,探索儲備糧“異地代儲”可行性研究,利用主產區的糧源和倉儲資源,完善本市市級儲備糧運行機制。三是繼續做好2006年度*與黑、吉兩省糧食產銷合作合同履約的跟蹤支持工作,提高協議履約率。
(七)努力推進科技儲糧和動態管糧,提高地方儲備糧管理水平。
一是進一步規范市級儲備糧輪換公開競價銷售交易規則,完善相應措施,切實抓好和落實下半年市級儲備糧輪換競價交易工作,同時規范區縣儲備糧輪換備案工作,推動和引導區縣級儲備糧輪換公開競價交易。二是認真總結市級儲備糧“藏糧于企”試點推進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藏糧于企”儲存協議,調整品種結構,督促承儲企業加強倉儲管理,確保常儲常新,增強政府糧食宏觀調控能力。三是開展儲備糧管理運行評估,提出進一步完善市級儲備糧運作機制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實現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繼續推進地方儲備糧庫質量認證,完成*糧油倉儲有限公司質量認證審核工作。四是做好糧食儲存安全工作。要按照“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保糧方針,制定防范隱患的可行措施,加強糧情檢測和安全儲糧檢查,規范儲糧危險化學品和藥劑的使用管理,確保糧食儲存安全。當前特別要做好汛期安全儲糧工作,加強夏糧收購期間的安全生產和儲糧安全管理。
(八)加快糧食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糧食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是切實抓好政府部門網站*糧食網建設,繼續充實貼近市民生活的便民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成熟度,提升公眾參與度和滿意度,力爭達到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繼續抓好市糧食流通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會同中標單位,做好網絡系統軟件開發、硬件采購以及安裝調試工作,確保年內建成。三是繼續抓好《*市糧食調控信息系統項目建設規劃》的制定和完善,落實2008年市糧食局信息化建設項目預算的編制申報工作。四是切實抓好局域網辦公系統建設,擴大局域網辦公系統應用功能的使用,逐步實現日常辦公、文件等管理電子化。通過信息化的集成效應,促進現代糧食流通發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市和區縣糧食行政管理工作效能和效率。
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圍繞全市發展大局,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和節儉意識,依法履行職責,扎扎實實地做好下半年糧食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確保全年工作任務圓滿完成,為明年糧食工作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