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發展工作要點2篇

時間:2022-02-17 08:06:03

導語:服務業發展工作要點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業發展工作要點2篇

第一篇

為繼續推進我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出2014年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國際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戰略目標,以加快旅游轉型為著力點,以大景區建設為著眼點,以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為出發點,以建設服務業集聚區為突破口,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為載體,以推進服務業重點項目為抓手,創新旅游、文化、生態三位一體的服務業發展模式,創新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載體和平臺,創新服務業的標準體系和監管體系,積極探索一條符合發展實際、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服務業改革和發展之路,促進我縣服務業實現快發展、大發展。

二、發展目標

全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8%以上;旅游總收入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服務業重大項目投資8億元以上,增長50%。

三、工作要點

1、夯實招商基礎,強化項目儲備。把現代服務業作為招商引資主攻方向,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集群化水平。扎實做好項目策劃、論證、包裝等前期工作。強化跟蹤對接,瞄準重點產業集中區、重點企業,積極利用各類平臺,強勢開展招商推介活動。(縣發改委、招商局)

2、推進旅游提質增速。以國務院批復設立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為契機,啟動大景區建設,編制盆地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詢服務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完善宏村、西遞主要節點規劃。以景區景點建設為支撐,加快推進西遞旅游綜合提升工程,加快盧村和屏山捆綁創建國家4A級景區步伐,持續推進“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百佳攝影點、亮點建設等。(縣旅委)

3、打造節慶賽事品牌。進一步提升“世外桃源、畫里鄉村”主題形象,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編制旅游營銷三年規劃,提升國際山地車節、攝影節、桃花節等節慶活動舉辦水平,不斷擴大桃花源里賞花游、戶外休閑騎行游、畫里鄉村攝影游等三大特色旅游產品和世界文化遺產品質游、徽州深度體驗精品游、徽風徽韻攝影采風游、桃花源徽文化探訪游、銀色經典場景尋蹤游、夢回桃花源自駕游、激情漂流親水探險游、畫里鄉村山地車騎行游等八條精品旅游線路的市場影響力。(縣旅委、縣體委)

4、加快資源整合步伐。創新旅游工作機制,做大做強等景區經營權回收和西遞旅游公司改制,帶動全縣產業集群化發展。(縣旅委)

5、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啟動宏村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加快建設步伐,完成旅游商品城建設等。促進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和現代服務業集中、集約、集聚發展,提升服務業綜合競爭力和對外輻射影響力。(縣發改委)

6、加快旅游轉型升級。充分運用“西遞-宏村”國際鄉村旅游產業集聚區、國際戶外運動休閑產業集聚區,宏村服務業集聚區三大規劃成果,深化文化與旅游的結合,大力開發紅色旅游產品和攝影采風、藝術館、酒吧、茶吧等文化休閑旅游產品;深化體育與旅游的結合,大力開發山地車騎行、戶外徒步、漂流探險等康體養生旅游產品;深化生態與旅游的結合,大力開發以、為重點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深化美好鄉村建設與旅游的結合,大力開發農事參與、茶道體驗等鄉村旅游產品。(縣旅委、文廣新局、體委)

7、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繼續實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扎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源的深度挖掘,積極開展彩繪壁畫、余香石笛等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申報工作,為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縣文廣新局、縣遺產辦)

8、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整合歷史和現代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與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互動,與科技融合發展。加快秀里影視村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實現文體中心對外開放,提升宏村阿菊演藝節目品質,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縣文廣新局)

9、積極爭取市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資金。加大對服務業重點建設項目的投入力度和工程進度,強化跟蹤督查,不斷提升服務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規模,推進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重點企業發展和品牌打造。(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直有關部門)

10、建立健全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切實加強對服務業統計工作的協調和指導,客觀、準確、全面、及時地反映服務業發展狀況,逐步實現服務業統計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縣發改委、統計局)

第二篇

一、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宏觀環境分析

總體判斷,未來一個時期仍是加速崛起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有利條件。一是宏觀政策總體有利。中央強調,明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政策措施的著力點與我省的發展重點和方向較為契合。二是國內區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受外部需求減弱、資源環境約束、勞動力成本上升、綜合承載力減弱等多重壓力,沿海地區的競爭優勢逐步弱化,我省等中西部地區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三是我省加速崛起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目前我省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階段,經濟社會發展仍具有較大的空間;經過多年積累,我省發展條件不斷改善,經濟發展穩定性、協調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皖北、皖南和大別山片區相繼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有望得到國家更大的政策支持。

同時,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宏觀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全球經濟將經歷一個較長的低迷期,我省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較為突出:一是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短期內難以明顯緩解。企業融資困難、成本上升、盈利下降等問題仍較突出;由于市場需求增長乏力、新增產能逐步釋放,產能過剩矛盾加劇。二是有效需求增長動力不足。受企業投資意愿下降、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資金制約等因素影響,投資持續較快增長的壓力較大。三是產業轉移勢頭放緩。2012年前11個月利用省外資金增長25.5%,回落了43.2個百分點。盡管未來一段時間產業轉移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但難度可能會加大。

二、2014年全省發展改革重點工作和政策信息

省委、省政府提出未來八年的奮斗目標:經濟總量爭先進位、人均水平進入中等、居民收入趕上全國、各項工作全面提升,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2014年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15%;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5%以上和13%以上;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一)扎實做好投資和項目工作,努力擴大有效投入

1.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調度和區域集中調度,協調解決重大招商項目建設用地、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竣工投產項目投運配套、重大前期項目支撐性文件審批、中央投資項目資金配套等問題。

2.做好中央投資項目爭取和實施工作。201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4376億元。今年重點支持的項目主要有六大類:

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繼續支持廉租住房建設,推進國有工礦、林區、墾區等各類棚戶區改造和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

二是“三農”建設。繼續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重點水利工程、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等。加強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農村電網、農村公路等農村民生工程。支持新增千億斤糧食、種養業良種工程,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和食品安全監測能力建設。

三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城鎮供水、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基礎設施水平。積極推進國家和區域礦山應急救援隊、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能力建設、防災減災體系等其他基礎設施項目。

四是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建設。推進實施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重點安排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二期等教育基礎設施項目。繼續安排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大疾病公共衛生防控體系、醫藥衛生信息化等衛生項目建設。繼續支持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基層就業服務設施等其他社會事業發展項目。加強社會管理建設。按照“十二五”政法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要求,支持公檢法司等基層政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五是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支持生態建設,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繼續支持重點防護林保護和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

六是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和結構調整。繼續實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技術改造、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和高技術產業化項目,促進服務業發展。

3.拓寬項目融資渠道。主動向商業銀行推介重大項目,推動信貸資金盡快落實到具體項目上。繼續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和融資平臺公司申報發行企業債券,探索有條件的縣級融資平臺公司發行企業債券的途徑。

(二)著力培育主導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1.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制定主導產業投資導向目錄和布局重點,出臺省級主導產業基地認定辦法,研究制定考核評價辦法。順應當前部分傳統優勢產業面臨新一輪調整的形勢,加強對全省產業布局的規劃指導和綜合協調,集中力量支持一批省級產業基地建設。支持骨干企業完善產業布局,加快多元化發展步伐。中央強調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化解方案,合理安排生產力布局。

2.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新型平板顯示、量子通信、未來網等增長源工程,同時優化傳統戰略性產業,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申報入選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與技術改造計劃,以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研發與產業化等新興產業重大創新發展工程。爭取國家批復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實施方案,啟動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的前期工作。

3.大力發展服務業。深化市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今年再認定20個左右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進國家和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

4.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全力支持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鼓勵企業做好國家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

(三)全面深化開放合作,進一步增強開放帶動力

1.打造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抓住國家推動對外開放由沿海向內地延伸的機遇,圍繞提高承接產業轉移質量和水平、外貿結構優化、企業走出去、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綜合保稅區建設、開發區建設等,研究制定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實施方案,努力使我省成為中西部對外開放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2.提高招商引資水平。支持更多項目納入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規劃,推進市新農村建設和宣城市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利用世行貸款項目,繼續保持外貸規模在全國的領先位置。

3.提升長三角區域合作水平。加強國家戰略規劃的相互對接和聯動融合,協同推進重點區域發展、重要產業布局、重大項目建設,強化產業轉移合作。

4.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步伐。以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和節約集約用地為重點,開展新一輪開發區清理和規劃修編工作,提升開發區建設水平。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園區合作共建,改進縣域開發區基礎設施財政貼息資金使用辦法,加大對重點園區的支持力度。

(四)加強“三農”工作,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1.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規劃,支持一批市級農產品檢驗中心和縣級農產品質檢站建設,新建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糧油倉儲設施、糧食現代物流和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繼續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2.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抓住國家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在產區布局機遇,深入實施農業產業化“671”轉型倍增計劃,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

3.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加快推進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規模化節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繼續實施水土保持工程。

4.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以工代賑資金重點投向大別山革命老區等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適當兼顧省扶貧開發重點縣。

(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多極支撐增長格局

1.支持皖南發展。全面提升皖江和皖北示范區建設水平的同時,以文化、旅游、生態和科技融合發展為主線,強化項目支撐和政策爭取,完成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規劃編制工作,力爭上半年報國務院審批。

2.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籌備召開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大會,研究制定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3.抓好促進中部崛起政策銜接落實。制定落實國務院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做好相關政策和項目的銜接落實。

4.出臺主體功能區規劃。進一步修改完善規劃文本,盡快提請省政府印發執行。制定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環保等政策措施。

(六)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1.深入開展城鎮化專題研究。重點圍繞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等重大政策,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等重點改革,制定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

2.把培育壯大中心城市擺在優先位置。充分發揮區劃調整效應,支持蕪湖次中心城市建設,推動安慶、蚌埠、阜陽、等市成為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3.扎實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圍繞農村公共事業、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行蓄洪區搬遷和庫區移民、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村民自建試點等,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和工作方案,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七)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1.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開展城鄉大病保險試點,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切實減輕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

2.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制定加快推進全省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的指導意見,研究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支持有條件的市縣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八)加快推進生態強省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1.加大節能工作力度。嚴格落實節能減碳目標責任制,強化節能監測預警和調度,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強化源頭控制。研究制定我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實施方案。

2.加快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重點節能工程,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積極推進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和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

3.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實施新安江流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啟動一批生態強省示范基地建設。

(九)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1.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加強以居家和社區養老為基礎、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支持殘疾人服務體系、城鄉全民健身設施、社區管理和服務設施、農村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等建設。

2.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支持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改善城鄉幼兒園和中小學辦學條件。

3.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認真落實文化強省建設實施綱要。進一步推進徽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三、2014年縣發改委工作重點

我縣2014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中求進,開拓創新,進一步深化改革,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在打造旅游強縣、生態強縣上邁出新的步伐。根據上述目標,2014年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實履行宏觀調控職能,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1.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圍繞年度計劃目標,加強月度、季度形勢分析,及時掌握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對策建議,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認真梳理分析,做好上半年和全年計劃執行情況報告,研究提出下半年和2014年計劃安排意見,及時向縣委、縣人大、縣政府報告。

2.加強政策研究和調研工作。一是加強對國家和省、市相關政策的學習與分析,真正做到領會政策、掌握政策、運用政策;二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及時撰寫調研文章,提出有關建議和觀點供縣委、縣政府決策參考,作好參謀助手。

(二)狠抓項目資金爭取,扎實推進項目建設

1.全面提升重點項目建設和管理水平。堅持把擴大有效投入作為穩增長的關鍵之舉,建立重大項目推進機制,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機遇,全力推進項目工作。進一步完善推進機制,實行重點項目分級協調聯系制度,縣四大班子領導牽頭聯系主抓27個市“十大工程”重點項目,縣直責任部門負責推進36個縣重點項目,同時將項目投資任務和形象進度分解到月,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通過強化工作措施,夯實工作責任,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拉動我縣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2.加快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國際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戰略目標,以加快旅游轉型為著力點,以大景區建設為著眼點,充分運用“西遞-宏村”國際鄉村旅游產業集聚區、國際戶外運動休閑產業集聚區,宏村服務業集聚區三大規劃成果,創新旅游、文化、生態三位一體的服務業發展模式,創新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載體和平臺,積極探索一條符合發展實際、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服務業發展和改革之路,促進我縣服務業實現快發展、大發展。

3.扎實推進新安江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通過對現有資源的不斷挖掘整合,精心篩選,重點謀劃一批有潛力的新安江綜合治理儲備項目。全面配合國家發改委開展《關于千島湖及新安江水資源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綜合規劃》編制工作。協同縣國投公司開展橫江源頭漁亭段生態保護開發利用開發銀行貸款項目申報工作。

4.強力推進世行貸款新農村建設工作。努力克服人員不足、業務不熟等困難,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各項準備工作。按照世行程序、要求和市世行辦制定的時間表,及時制定“采購計劃表”、“項目實施計劃表”和“融資計劃表”,完成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確保6個村項目建設如期開工。

5.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和項目支持。按照中央投資項目申報工作的要求,努力加大國債項目的建管。對已申報的宏村服務業集聚區(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縣城排水(雨水)管網工程、一水廠上遷改建工程、滲濾液處理、公共體育場、屏山古落保護等2014投資計劃的項目,加快完成或完善項目申報的前期工作;進一步對接國家和省發改委,全力爭取和申報全民健身館、登山步道、中醫院、法院業務用房、學校和敬老院等新的國家投資項目;對已下達投資計劃的縣城污水管網工程、中國明清影視村(秀里)一期工程、縣城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等重大項目,督促加快實施進度,發揮投資效益。認真做好國家投資項目的稽查工作。

6.不斷完善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管理工作。按照投資項目審批管理辦法,嚴格執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加強項目管理,簡化項目審批手續,進一步提高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效率。按照非行政許可檔案整理要求,加強項目檔案管理,做到一個項目一個檔案,確保項目檔案規范、有序。

(三)拓寬思路,力爭各項工作齊頭并進

1.進一步加強節能監管工作力度。會同各責任單位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認真執行節能審查制度;積極爭取節能資金支持,加快節能產品和技術推廣;加大節能宣傳,積極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確保完成年度節能考核目標任務。

2.做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認真收集移民動態信息,做好直補移民核減工作,及時兌現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直補資金。按照省市部署,認真落實“村民自建、自管、自有、自用和政府監管服務”的建管機制,做好項目扶持工作,加強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全縣移民村項目累計建設面達到60%以上。

3.推進擴權強鎮試點工作。督促落實試點政策,保障試點鎮與縣直部門有效銜接,加強指導協調,定期分析試點鎮建設情況,及時研究解決有關問題,努力推進試點鎮經濟和社會發展。

4.做好國防經濟動員工作。加強新形勢下經濟動員工作研究,組織完成軍隊給養應急保障動員潛力調查工作,確保軍民通用物資及擔架護理分隊的儲備任務順利完成,保證全縣經濟動員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加強機關自身建設,提高服務效能

1.認真組織組織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和我省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分析經濟發展環境,圍繞縣域范圍內優勢資源,自主創新、協調發展、統一思想、狠抓落實,力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

2.加強干部的政治理論、法規政策、業務知識學習。通過學習,進一步增強全體干部職工的黨性觀念、組織觀念、大局觀念、法紀觀念、協作觀念,著力提高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服務中心維護大局的能力、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統籌協調的能力、調查研究的能力、科學管理的能力、創新創優的能力,努力做到民主執政、科學執政、依法執政。

3.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確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和一般干部“AB崗”工作制度,細化分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目標任務。認真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八項要求”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等有關規定,切實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繼續創建“學習型、效能型、廉潔型、服務型、團結型、表率型和群眾滿意”的“六型一滿意”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