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政管理與綜合改革工作要點
時間:2022-07-23 08:04:51
導語:農村財政管理與綜合改革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全市農村財政管理和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全市財政工作總體目標和部署,緊緊圍繞夯實基層基礎,穩步推進縣鄉財政一體化管理,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補貼政策,全面提高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績效,扎實推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民生工程,著力做好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和村級運轉經費保障等重點工作,改進工作作風,創新服務方式,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群眾。
一、提高惠農補貼發放效率
1、健全補貼資金管理機制。學習貫徹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創新監督檢查方式,全面落實服務監督機制,充分發揮體制機制作用,保障黨的惠農補貼政策落實到位。
2、強化基礎信息動態管理。進一步加強惠農補貼“一卡通”管理發放網絡系統建設,縣鄉財政要確定專人加強對網絡系統的運行維護,確保及時將各類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到戶。加強農戶基礎信息和補貼對象數據動態管理,及時修改糾正不完整、不準確的農戶基礎信息,凡是補貼對象、補貼項目、補貼標準有變化的要及時更新,并歸檔管理變更依據,確保農戶基礎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
3、開展補貼資金檢查評價。加強惠農補貼資金日常管理,組織2013年度惠農補貼資金工作檢查和績效評價,重點檢查政策落實、制度完善、資金管理、網絡建設、基礎信息和為民服務等工作,認真開展形式多樣的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苗頭,查處和糾正各種違規違紀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4、強化為民服務措施。要多向農民宣傳政策,做到宣傳內容簡單明了、宣傳形式多樣、重點突出。要嚴格執行補貼資金發放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補貼清冊編制和審核制度,打印項目“簡稱”制度,事前公示、事中公告、事后監督和年終發放“明白卡”制度,服務大廳查詢和補貼信息制度。
二、實施鄉鎮財政資金監管
5、明確監管工作職責。全力支持鄉鎮財政所為財政資金、財政政策站好崗、放好哨。貫徹落實《省財政監督條例》,督促縣級財政部門明確鄉鎮財政所監管職責、范圍及任務,明確局內部相關科股的職責分工,特別是厘清縣級相關主管部門和鄉鎮財政所的監管責任,注重工作考評,共同構建系統性的監管機制。
6、分類監管突出重點環節。縣級財政要按照鄉鎮財政預算資金、項目資金、財政補貼等類別實行分類監管,進一步梳理各類資金管理辦法,抓好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通達、公開公示、抽查巡查等重點環節。督促縣鄉財政強化信息暢達制度的建立和落實,加大對有關資金管理辦法、分配標準和結果等內容的公開公示力度,加強對資金使用、基礎信息的抽查巡查等工作,充分發揮好鄉鎮財政一線監管的作用。
7、構筑監管信息平臺。進一步推廣應用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系統軟件,通過“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系統”,將各級財政在本鄉鎮實施的各類項目建設資金納入監管平臺,通過監管平臺傳輸財政資金使用信息,反饋鄉鎮財政在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建立項目檔案和項目監督檔案。
8、強化績效評價工作。全面落實《市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績效評價辦法》,督促縣級財政部門細化評價內容,落實績效責任,推進鄉鎮財政資金縣鄉一體化監管工作,進一步促進監管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三、強化鄉鎮財政管理基礎
9、完善制度建設。鞏固和擴大鄉鎮財政規范化創建成果,抓好鄉鎮財政各項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強化績效評價和廉政制度,確保鄉鎮財政管理規范、運轉高效。
10、進一步加強檔案管理。鄉鎮財政所都要設置檔案室,配置必要的設施設備和檔案用品,加強對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檔案資料收集、分類、歸檔、保管,特別是會計檔案、惠民資金發放類等業務檔案要做到真實完整歸檔。縣區財政局要會同縣區檔案部門統一培訓、指導建檔,著力抓好鄉鎮財政檔案的規范管理。
11、加強鄉鎮財政隊伍建設。各縣區在鄉鎮財政分局設置上要有新進展,將符合條件的鄉鎮財政所升格為財政分局。采取招錄、交流、掛職等形式充實鄉鎮財政一線,解決人員不足、年齡和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要堅持縣鄉學習培訓一體謀劃、一并實施,分級開展培訓。要培養鍛煉愛崗敬業、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
四、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13、清理核實農村集體“三資”。利用全市農村集體“三資”現有數據資料,進一步清理核實農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資源的存量、結構、分布和使用效益等情況,摸清“三資”底數,明晰產權關系,完善登記臺帳,健全管理制度,促進集體資金的規范管理和資產資源的合理利用。
14、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承包、租賃、處置和開發利用民主管理程序,完善集體經濟組織管理決策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激活存量,優化增量,促進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助力美好鄉村建設,持續強農惠農富農,規范農村財政財務監督管理,完善村級會計委托制度,健全村民議事制度,強化村級監督委員會監督職責,推進村務和財務公開。
五、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
15、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切實加強和改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及項目管理,積極落實縣區級配套資金,進一步調整完善有關政策,堅持普惠制與特惠制結合,適當提高特惠制財政獎補比重,明確重點支持的范圍和項目,進一步提高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的集聚和規模效應,全面落實財政獎補資金與項目管理各項政策規定,切實加強財政獎補資金的監督管理,開展多形式檢查,確保財政獎補資金和項目雙安全。
16、完善公益設施管護機制。認真落實《關于加強村級公益設施管護的意見》(綜改辦〔2011〕4號),督促各縣區明確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落實管護資金,健全管護制度,完善管護機制,確保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發揮長期效益。
17、加強民生工程績效評價。按照省民生工程和綜改辦要求,全面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考核,不斷增強考核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扎實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績效評價,完善評價辦法,細化評價指標,強化評價結果應用,將績效評價作為完善政策和安排資金的依據。
18、運行維護信息監管系統。按照省綜改辦統一部署,督促各地切實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信息監管系統的數據轉換錄入和審核工作,確保信息監管系統有效運作,發揮應有作用。
六、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19、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加強政策宣傳,為開展示范試點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積極同市直部門的協調配合,落實試點區主體責任,完善試點方案,指導試點區結合實際選定改革的具體內容、重點項目和改革范圍,并從本地的優勢和特色出發,力求在重點項目上重點突破,在自選項目上有所創新。試點區依據省里有關要求,進一步細化實施項目工作措施,加強試點獎勵資金管理、項目管理、考核評價、檔案管理等制度建設,及時總結經驗,確保示范試點工作取得成效。
20、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指導美麗鄉村示范區杜集區制定實施方案,選擇2-3個行政村,組織村民議事,制定規劃,選好項目,建立完善由綜改、財政部門牽頭、農業、交通、水利、住建等部門配合、農民群眾參與管理和監督的項目實施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項目、資金、檔案等管理制度。強化資金的日常監管和跟蹤問效,試點資金要專項用于美麗鄉村項目建設,原則上實行縣級報賬制和項目省市備案制,扎實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21、完善村級組織運轉保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促進村級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了解村組織有關情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機制,促進村級組織建設。落實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政策。會同市委組織部指導縣區制定離任村干部認定方案和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工作方案,督促縣區落實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各項政策,安排縣區配套資金,確保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政策落實到位。
22、推進為民服務全程制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農村為民服務全程制工作,加大對縣區及所屬鄉鎮的督查,督促各地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拓展服務范圍、規范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加強人員、業務和服務場所建設。
七、加強日常工作建設
23、強化政治和業務學習。以學習實踐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重點,完善學習制度和自學機制,增強學習效果,提升工作能力,增強改革創新意識,努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科室。
24、注重自身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效能建設,規范權力運行,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嚴格按照市財政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若干規定》,結合工作實際,在調查研究、公務接待、勤儉節約等方面抓好落實,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25、加強宣傳和調研。圍繞全市財政中心工作,緊密聯系鄉鎮財政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加強政策調研和信息反饋,多提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對策和建議,以財政網站為載體,大力宣傳農村財政管理和農村綜合改革工作。
- 上一篇:幼兒課堂管理多元智力運用
- 下一篇:中職校課堂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