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要點

時間:2022-02-04 09:42:07

導語: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貫徹執行國、省、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決策部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工作方針,進一步構建學校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全面提升監督管理能力和保障服務水平,努力確保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實維護學校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目標

以“夯實基礎、完善制度、加強培訓、強化監管、提升效能”為工作主線,全面推行食堂自辦自管、成本經營、營養配餐模式,著力強化責任落實和風險防控,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杜絕食品安全責任事故和管理服務問題引發不穩定因素,努力辦安全優質、服務一流、師生滿意食堂,解決好師生“吃”的民生。

三、主要工作

(一)促進食堂建設,努力筑牢食品安全承載實力

1.嚴格按照教育廳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伙房)建設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促進學校食堂基礎設施建設和設施設備配置,突出幼兒園食堂改造重點,指導各地抓2-3個成片連線幼兒園“標準化食堂”示范點改造建設。

2.繼續全力做好第三批約10個“關愛廚房”項目的規劃建設、設備配置和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3.建立與教育內部計財、項目部門和規劃設計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學校食堂建設改造設計需教育內部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和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審查程序,確保新建和改擴建食堂符合餐飲服務許可要求,從硬件布局上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二)規范證照管理,堅決杜絕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1.督促學校(幼兒園)食堂取得有效《餐飲服務許可證》,堅決杜絕無證運營。

2.嚴格學校食品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確保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和培訓合格證上崗率達到100%,堅決杜絕從業人員先上崗后辦健康證和培訓合格證。

3.依法執行勞動用工制度,落實從業人員勞動保障待遇,建立員工激勵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杜絕勞資糾紛和可能導致的不安全、不穩定因素。

(三)重視教育培訓,不斷增強安全意識應急能力

1.進一步強化學校食品安全教育宣傳。以食品安全“進學校”活動為抓手,將食品安全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堅持上好食品安全課;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3·15消費者權益日等活動;做好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特別是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的宣貫和科普知識宣傳普及,增強師生食品安全意識,培養少年兒童良好飲食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護能力。

2.持續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主題實踐、愛糧節糧、感恩教育和首屆征文活動,辦“節約型”食堂、樹“光盤族”典范,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傳統。

3.分解落實宣傳目標任務,進一步做好在各級媒體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的宣傳報道工作。

4.大力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和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制定培訓計劃,分層舉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和從業人員培訓班,突出幼兒園培訓專題,啟動首批營養師、食品安全師培訓工程。

5.召開學校食品安全專題工作會議;精心培育和打造幼兒園、職業院校食品安全現場看點并召開全市現場會。

6.組織開展“走出去、請進來”學教、培訓活動。

7.完善各級食品安全應急預案和以學校食堂停水電氣為重點的后勤保障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

(四)突出制度執行,扎實抓好食品安全規范管理

1.統一修訂完善制度、規程、要訣、臺賬,強化執行和落實。嚴格依法亮證經營、索證索票、試嘗留樣等一系列、一整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執行力度,全面提升抗食品安全風險能力。嚴格系列臺賬使用管理,突出校長監管、健康管理、消殺滅害、食品添加劑和餐廚廢棄物五本薄弱臺賬管理。

2.建立全市學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供應商名錄制,逐步規范食品原料定點采購,確保采購源頭可控,降低采購成本。

3.嚴把食品采購索證索票、查驗登記、試嘗留樣、售賣配送等各環節安全操作規程關,實施全過程無縫監管。

4.學校食堂和食品賣場經營者以及大宗食品供應商,應按資教發〔2011〕179號文件投保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五)把握重點關鍵,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1.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治理和堅決杜絕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使用地溝油、病死(害)畜禽、不合格調味品、私屠濫宰畜禽、注水肉、違規處置餐廚廢棄物等突出問題。

2.開展重大節假日、重大活動、重要時期、季節交替期和重點學校、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專項整治和明查暗訪。

3.加大對學校食堂、宿舍消防、水電氣設備設施的巡查、校驗和檢修力度,確保消防設施器材、水電氣壓力表、安全閥、管道和鍋爐、電梯等特種設備設施安全使用。嚴格相關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安全責任人信息、崗位職責和設備設施操作規程上墻制度,加強檢查和值班記錄,規范資料歸檔。

(六)實行民主監督,完善學校食堂服務保障體系

1.規范食堂財務。堅持“公益性”和“非盈利”原則,嚴格成本核算、實施精細化管理、降低營運成本,穩定飯菜質量和價格,公示食堂財務。

2.建立監管機制。成立食堂管理委員會、學生膳食委員會、食堂值班崗等校內組織以及學生家長、有關專業人士和社會人士參與的校外監督組織;公示每周配餐計劃、原輔料采購價格、帶量食譜成本構成,監督飯菜質量,檢查飯菜份量;建立滿意度評價體系與常態評價制度;推進完善學校食堂社會監督試點工作。

3.暢通訴求渠道。設立投訴電話、電子郵箱、校長信箱、建議收集箱、食堂接待日等溝通平臺,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有效化解問題矛盾;加強與食堂管理、經營者信息溝通,隨時查找整改問題隱患;加強與從業者的溝通交流,關心他們疾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激勵員工用熱心和愛心從業,安全、優質服務師生;加強校園網絡管理,監測網絡輿情信息,及時掌握并消除各類虛假信息和不實傳言的負面影響,消除隱患和不穩定因素。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監管責任

1.市、縣、學區、校(園)層層簽訂學校食品安全責任書,分解落實目標任務。

2.教育主管部門應將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目標考核重要指標,強化屬地監管責任,制定并組織實施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完善校(園)長第一責任人責任體制,配備首席食品安全官或專兼職管理人員,落實監管責任。

3.組建市、縣、學區三級專家骨干團隊,充分發揮專家骨干在食堂規劃設計建設、設備設施配備、規范化管理、人員隊伍培訓等方面的作用。

(二)嚴格保障機制,提高監管能力

1.全面落實首席食品安全官工作要求,強化教育培訓,確保充分履行崗位職責,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效能。

2.切實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目標考核和評優選先,執行“一票否決”、“暗訪、曝光、問責”制度,堅持按季開展暗訪督查通報,全面構建學校食品安全責任保障體系。

3.建立健全聯動機制,加強同食品藥品監管、公安、農業、糧食、商務、城管等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強大合力;深化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和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