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務公開信息實施意見
時間:2022-09-12 10:51:08
導語:農村三務公開信息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以下簡稱“三資”)管理,實行基層黨務、政務、村務(以下簡稱三務)公開,有利于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有利于維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決定全面推進農村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系統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以三務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具備“三資”監管、三務公開、民生互動、預警處置等功能的農村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網絡平臺,在先期試點的基礎上,6月底實現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網,切實加強對農村三務公開的有效監督,使農村社會管理更加規范有序,監督更加科學有效,公開更加及時透明。
二、主要任務
(一)清產核資,搞實家底。“三資”管理公開是村務公開的基礎和重點。要按照清理、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的程序,對全市鎮(街道)、村(社區)和村民小組所有的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清理,摸清農村集體“三資”的名稱、類別、數量、單位、所處位置、保管人等,重點建立健全以農村集體資產臺賬和資源登記簿為主的“三資”賬簿。具體包括:集體所有的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應收應付款項、對外投資、實收資本、公積公益金等;集體所有的商業用房、標準廠房、機械設備等經營性資產,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非經營性資產;集體所有的各類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集體所有的魚塘、山林以及其他資源性資產。
(二)建立平臺,科學監管。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覆蓋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涵蓋黨務、政務、村務三方面的內容。要依托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的“三資”監管,三務公開,民生互動,預警處置等平臺,切實加強農村三務公開,擴大群眾對三務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構建三務公開新機制,推進“三資”監管、三務公開規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信息化。一要按照目標任務、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班子建設、隊伍建設、作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內容,建立統一規范的黨務公開目錄。二要按照鎮(街道)黨(工)委、政府(辦事處)屆內任期工作目標、公開承諾、接受群眾投訴聯系方式、主要領導及包村干部的工作職責,鎮(街道)黨(工)委、政府(辦事處)對轄區村級工作考核情況、處置群眾信訪投訴和突發事件情況、對轄區村級組織重大事項的審核批復、辦理審核審批農村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對農村建設工程項目逐項招投標的監督情況、新農村建設情況等內容,建立統一規范的政務公開目錄,并與市級政務資源目錄體系對接。三要按照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規劃,村民委員會年度工作計劃,村干部(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人員)分工,村干部年度工作報酬,村優待撫恤、救災救濟款物發放,村最低生活保障,村各界募集、籌集、統籌資金以及使用,社會救助,計劃生育政策落實,村多種經營承包,村宅基地規劃及建設使用情況以及財務公開的內容,建立統一規范的村務公開目錄。重點要突出“三資”公開,在按照“五有”(平面圖、權證、照片、數據、合同)標準,建立“三資”數據庫的基礎上,公開村級年度財務預算和決算方案,村征地補償安置費用,集體資產管理,村級收入支出明細,村級債權債務情況等內容。
(三)嚴格制度,規范運作。按照“規范、合法、公開、透明”的要求,明確集體資產轉讓、租賃,設備添置、報廢等資產處置程序;完善各類資產、資源租賃、轉讓等合同簽訂,各項債權債務管理制度;規范黨務、政務、村務公開內容和要求,確保“三資”管理到位,三務公開到位。
三、實施步驟
在前期各村(社區)已完成清產核資、建立好“三資”工作臺賬、完成軟件使用培訓的基礎上,重點分以下四個階段進行。
(一)平臺建設階段(至2013年5月底)
按照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的要求,軟件開發商根據合同約定開發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軟件系統,并根據先期試點工作經驗,對軟件功能進一步完善、修正錯誤,全力促進軟件與三務實際業務工作融合,5月底完成三務數據庫系統的建設,基本實現市鎮(街道)兩級管理平臺統計匯總、預警提醒等功能以及三務公開網站框架建設。市統一管理軟件并建設系統運行主機房,各鎮(街道)及村(社區)落實必要的辦公條件,配備必要的軟硬件設施。
(二)數據錄入建檔階段(至2013年6月底)
各鎮(街道)、村(社區)的數據錄入工作與業務培訓同步穿插進行,各鎮(街道)、村(社區)應在培訓結束后立即組織專門力量按照“五有”(平面圖、權證、照片、數據、合同)標準和黨務、政務、村務公開要求,收集、整理、審核各類“三資”、三務信息,將全部“三資”、三務信息檔案輸入管理系統,建立信息數據庫。市各相關職能部門要會同軟件開發商到基層一線指導每個鎮(街道)2-3個村的“三資”、三務錄入工作,以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在數據錄入基本完成基礎上,再進行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系統整合,測試軟件運行狀況。各鎮(街道)對系統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時進行分類匯總,向軟件開發商提出建議,協助軟件開發商進一步完善軟件功能。6月底前基本完成錄入、調試工作。
(三)建章立制階段(至2013年8月中旬)
各鎮(街道)在系統全面運行后,對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并結合本地實際,建立日常管理長效機制,加強檢查指導,及時督促整改。
1、完善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制度。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集體財務收支預決算、貨幣資金管理、票據管理、債權債務監管、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等制度。
2、健全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農村集體資產清查、資產登記、資產經營、資產處置、集體建設項目招投標、集體資產合同管理等制度。
3、建立農村集體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資源登記簿、資源經營、資源承包租賃合同管理、農村土地承包和流轉信息登記簿、集體土地收益專項管理等制度。
4、明確三務公開制度。按照有關政策、法規要求,完善公開目錄編制、公開范圍、公開標準、公開監督等方面制度。
5、建立監管系統維護管理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系統基本數據的更新維護,對資金資產資源發生變動、合同新簽、續簽、三務公開內容調整等及時做好錄入工作。有關部門做好日常的督促檢查工作,對發現預警信息的,及時督促整改并作出相應處理。
(四)總結驗收階段(至2013年10月底)
由市紀委牽頭,組織有關部門成立檢查驗收工作組,對信息系統建設工作開展專項檢查驗收,對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系統建設中好的經驗做法,加以宣傳推廣,對存在的不足,加以整改完善。各鎮(街道)也要認真總結工作實施情況,根據市檢查驗收工作組提出的意見,逐一查漏補缺,確保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系統建設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成立由市紀委、監察局、組織部、農工辦、財政局、民政局、信息化辦等部門負責同志組成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工辦,市紀委、組織部、民政局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抓好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建設推進工作。各鎮(街道)要把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鎮(街道)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紀檢、組織、農經、民政、財政等部門業務骨干組成工作班子,具體負責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建設的指導、推進和督查工作。
(二)明確工作責任。各鎮(街道)、村(社區)要按照市統一部署和時序進度要求,加大力度,迅速開展各項工作,要將具體責任落實到人。基層輸機人員要加強業務學習,切實掌握操作程序和要求,在輸機錄入過程中把握重點、先易后難;先期試點各村(社區)要對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數據錄入情況組織“回頭看”,查漏補缺,完善資料,并將前期未錄入的其他模塊信息進行完整錄入。各職能部門要會同軟件開發商,分別赴各鎮(街道)對數據錄入工作進行點對點或集中服務、指導。各鎮(街道)要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健全與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系統相適應相配套的三務公開制度體系。
(三)強化業務指導。市紀委、監察、組織、農工辦、民政等相關職能部門要抽調人員組成工作指導組,赴各鎮(街道)基層一線,會同軟件開發商、各鎮(街道)工作人員具體抓好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建設工作的指導、審核、督查等日常業務工作。指導組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組織基層干部群眾及相關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文件資料,研究法律、法規和政策,把握政策界限和工作要領;二是對軟件應用方面有困難的村(社區),聯系軟件開發商技術人員上門進行點對點的服務指導;三是對清理錄入階段村(社區)的各項管理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對錄入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進行抽查審核,對各村(社區)的工作進度進行督導;四是搜集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向軟件開發商反饋,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各項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四)落實經費保障。推行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要有相應的資金保障,配套完整的軟硬件設施。市級主要負責相關軟件開發投入、各鎮(街道)的掃描儀、觸摸屏等硬件投入以及市監管中心建設(含服務器)投入。各鎮(街道)、村(社區)要解決專門的辦公場所、培訓場所,落實能運行系統的計算機(流暢運行winxp)及網絡條件(專線2M以上寬帶),配備相適應的打印機,確保正常運轉所需的必要工作經費。
(五)加大督導力度。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對基層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建設推進情況、平臺運行維護情況以及各項“三資”監管、三務公開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督查,確保各鎮(街道)、村(社區)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和時序進度要求完成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建設,實現全覆蓋。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組織協調,將各地推進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建設工作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內容,嚴格實施責任追究。
- 上一篇:全市紀檢監察宣教工作要點
- 下一篇:城市建設監督檢查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