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意見
時間:2022-03-30 09:57:43
導語: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率先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及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2016-2018年)》的要求,緊扣“堅持綠色跨越、實現全面小康”發展主題,全面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現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縣決策部署,以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為目標,牢固樹立“環保優先、協調發展”的生態文明理念,著力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努力建成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良好、社會文明進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具有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二、目標任務
圍繞水、氣、綠三個重點,實施節能減排、生態產業、生態宜居、生態恢復、生態文化、生態能力建設六大工程,實現2016年創成省級生態鄉鎮、為2018年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奠定基礎。
三、工程實施
(一)實施節能減排工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1.著力推進污染減排。推進工程減排,加強城鎮和鄉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和提標升級,提高污水截流收集、再生水利用和污泥規范化處置能力,推進化肥農藥減施、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到2018年,鎮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8%,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0%。完善管理減排,加強工業污染源治理,強化結構減排,關閉、淘汰工藝設備落后、污染嚴重企業,逐步提高淘汰標準,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增加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深入推進電力、化工、紡織、印染等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健全完善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確保完成年度污染減排任務。
(二)實施生態產業工程,不斷優化鎮域產業體系
1.積極推進發展生態工業。合理規劃布局,加強企業間的上下游協作,延長產業鏈,全面實施循環化和生態化改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出率,積極推行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產,加強重點行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對超標或超總量排污企業、使用和排放有毒物質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加強環境準入與產業政策的高效配合,嚴控高耗能、高排放和落后產能轉入。對電力、印染、水泥行業新、改、擴建項目所需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必須通過減排項目實施等量、2倍減量置換,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嚴控涉及重金屬排放項目的新建(含搬遷、擴建)。2016年,重點工業污染源達標率100%,實現園區的主要資源產出率、土地產出率大幅度上升。
2.積極建設現代生態農業。突出產業特色、推進農業向產業化、品牌化、標準化發展,提升農業生態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放大我鎮生態農業的生態效益;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鼓勵使用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合肥,實施農藥化肥減施工程,推廣可降解農膜。科學劃定禁養區,控制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強度,進一步拓展農業循環產業鏈,探索種養結合、生態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推進畜禽養殖糞污集中收集處理體系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工程治理率達到70%,現有小型養殖場無治污設施的要限期整改和關停;提高準入門檻,嚴格控制總量,新、擴建項目實施以新替老、等量置換,做到種養結合,減少污染。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產業帶動、農民受益”的發展思路,圍繞糧食、蔬菜、食用菌、林果、苗木、休閑觀光農業等優勢主導產業,在農業優勢產業相對集中連片的區域,再規劃建設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帶動效應明顯的產業園區。加快“三品”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生產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種植基地建設,切實保障“米袋子”、“菜籃子”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
(三)實施生態宜居工程,不斷提高居住環境質量
1.藍天工程。深入落實“氣十條”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業廢氣治理、揚塵污染防治、餐飲油煙整治、秸稈禁燒等重點工作。加快實施非電行業煙氣脫硫脫塵工程。按照《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中的規范要求,加強建筑工地、房屋征收拆除工地等各類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建設施工標準化,揚塵控制措施達不到標準要求的不得開工。
2.碧水工程。加強對水庫管理,禁止在水庫及周邊過度養殖、過度開發,禁止向水庫超標排放污水;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依法取締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排污口以及與供水無關的設施;加快區域集中供水和城鄉同質供水工程建設,實現“雙源”供水;嚴格出廠水和末梢水監測,確保不達標的水不出廠,不合格的水不進管網。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創新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引進社會資本的參與,重點做好以“PPP模式”建設鎮村污水處理項目,2016年,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營,鎮區污水管網實現全覆蓋,被列入《縣全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2013-2017年度)》中的行政村,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100%。
3.綠地工程。持續開展“綠化造林年”活動,全面提升鎮村重點區域的街道綠化水平和景觀效果。提升土壤環境綜合監管能力,促進土壤環境質量改善。嚴格防治土壤污染,重點控制新增土壤污染,新增工業用地必須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在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等土壤環境保護優先區域,禁止新建有色金屬、皮革制品、鉛蓄電池制造等項目;強化土壤環境監管,定期對排放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的企業以及污水、垃圾、危險廢物等處理設施周邊土壤進行監測,造成污染的要限期予以治理。
4.“美麗鄉村”工程。有效整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專項資金,重點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美麗宜居的新鄉村。積極開展規劃布點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全面疏浚鎮村河道和河塘,保持水系貫通、水源清潔;加快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完善生活垃圾城鄉統籌處理體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環境整治和民風建設為重點,扎實推進文明鎮村創建。
(四)實施生態恢復工程,不斷強化生態功能區保護
1.嚴守生態紅線。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實主體功能定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多規合一”。區域規劃編制、重大項目布局必須符合主體功能定位;對不同主體功能區的產業項目實行差別化市場準入政策,明確禁止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準入事項,明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禁止和限制發展的產業。堅守省定生態紅線區域,進一步優化調整我鎮生態紅線區保護面積,做到應保盡保。強化分級管理,對一級管控區,嚴禁一切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對二級管控區,嚴禁有損主導生態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
(五)實施生態文化工程,不斷增強生態環保意識
1.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大力倡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現代生態理念,使珍惜資源、保護生態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組織好各類主題宣傳活動,倡導生態文明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2.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方式。鼓勵健康消費、適度消費,促進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在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培養綠色生活習慣,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引導機關、企業及廣大群眾從生活的點滴做起,黨政機關帶頭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引導社會群眾拒食各類保護動植物,拒絕購買使用野生動物皮毛制成的服裝、物品;鼓勵家庭閑置物品和廢舊物品的循環利用,限制一次性產品生產銷售和使用,限制過度包裝。推行綠色辦公方式,開展辦公耗材的回收利用,減少一次性辦公耗材用量,推行“無紙化辦公”、視頻會議等電子政務。加強公共場所禁煙管理。強化資源回收意識,鼓勵個人和家庭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對廢舊電池、過期藥品等有毒有害物品集中存放收集,2018年,實現垃圾分類收集率(以人口計)提高到15%。
(六)實施生態能力建設工程,不斷夯實生態文明基礎
1.強化生態監管能力建設。設置環保監管機構,配備4名工作人員,推動污染減排、環保監管、環境宣傳教育等工作向農村延伸,全面提升農村環保工作水平。2018年應急、輻射、信息等環保能力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
2.強化環境執法和應急能力建設。堅持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零容忍”,鐵腕執法,切實扭轉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狀況。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建立環境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共同加強環境風險源風險防控管理與應急處置。對飲用水源地和重要生態功能區等敏感保護目標實施風險布控措施。
3.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根據《縣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責任制度》《縣網格化環境監管實施方案》《縣生態文明建設實績考核辦法及評分細則(試行)》等制度和方案,逐步強化生態經濟政策,積極推進節能量、排污權、碳排放權、水權交易和生活污水處理市場化運營試點,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形成導向明確、公平合理的經濟激勵機制。建立環境責任追究制度,對我鎮境內納入全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的國土范圍,明確保護責任,強化分級管控,嚴格過錯問責,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責任人實行終身問責追究。
四、保障措施
1.建立組織協調機制。成立鎮生態文明建設暨生態鄉鎮創建領導小組,由鎮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建立環境質量保護制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計劃,統籌解決生態文明建設的難點和問題。
2.建立資金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保障力度,引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鼓勵金融機構大力支持,倡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推動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金融機構融資和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激勵政策以及產業引導措施,嚴格實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核制度和排污權交易制度,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倡以“PPP模式”推進環境污染治理,落實國家支持節能減排所得稅、增值稅等優惠政策。
3.建立監督考核機制。樹立生態文明建設“一票否決”的考核導向,建立健全生態文明激勵、監督、考核和評價體系,明確責任和進度要求,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機制,把生態文明建設任務納入率先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體系、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各村居干部實績考核之中。對考核實績不合格的,實行對負責人約談。大力推進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建立企業環境行為誠信制度和環境監督員制度,推動社會輿論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監督。
- 上一篇:造型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 下一篇:色彩在室內設計空間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