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總結論文
時間:2022-02-05 05:53:00
導語: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總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運用夸張手法激發學習興趣
一、引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優化教學過程作出要求:“教師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學內容、形式、手段、方法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綱要》提出的要求,對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對研究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教學方法,起到了理論指導的作用。
筆者通過觀摩和學習其他教師在英語教學上的長處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到:對于相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由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生截然不同的反響。與此同時,再對那些學生反響強烈、興趣昂然的課例進行分析比較,發現一個共性的現象:凡是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了類似小品、相聲的手法,利用語言、非語言(肢體、表情等)的表現功能,或借助其它媒體創設生動的情景,都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并能明顯地提高英語學習效果。我們稱此種教學法為夸張手法。
夸張手法是文藝創作中為突出描寫對象的某些特點而采用的一種手法,其原本意思是:夸大,過甚其辭,指為了啟發聽者、讀者、觀眾們的想象力和加強所表達的力度,用夸大的言辭、動作、情景等來形容事物。夸張手法的特點是詼諧、幽默、直觀易懂,引人入勝。心理學家認為:某些刺激偏離它們的周圍環境或偏離人的預期效果,會使人產生新穎感、獨特感和驚奇感,這種能引起差異的刺激會很容易喚起人們的注意。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的眼光會追尋不同尋常的事物。如把大的東西變小,把小的東西變大,用部分代替整體,把無生命的東西擬人化,把有生命的東西無生命化,凡此種種夸張手法都會深深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因為這些特點非常符合小學生自身那些活潑好動、好奇、好問的特點,所以受到小學生的歡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迎和喜愛。
本文將討論夸張手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作用,從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探討。
二、夸張手法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有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教育性,二是藝術性。教師強調前者忽視后者,課堂教學就缺少蓬勃生機,教師平鋪直敘,學生消極聽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教師不想方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興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從情感上講,也會使學生心情焦慮,而影響外語學習的情感障礙主要是焦慮。在這種情感狀態中學習,只能抑制學生的思維活動,降低學習效果。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習上的焦慮情感呢?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經常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多次獲得成功的滿足,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較穩定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積極創造能夠獲得學習樂趣和成功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果。為此,我們從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角度出發,遵循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語言學等有關原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膽運用夸張手法,使之成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夸張手法的特點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能從以下三方面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能把握英語教學的特性
英語教學的特性表明,凡是對教學內容的表達比較強烈,對比明顯,不斷變化,帶有新穎和刺激的藝術效果,都會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進行pep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a部分let''''stalk教學中,有“it''''ssobig.”的教學。教師拿出一條巨大的長褲,讓幾個學生穿一穿,由于褲子太大,學生被淹沒在長褲中,全班學生會由于處在如此有趣的情景中而笑聲連連。“it''''ssobig.”教師抓住時機,用貼切的語氣帶領學生說該句子。此例,教師在教具上采用了夸張手法,學生與褲子,本身沒有多大吸引力的兩種物體,經過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所產生出的情趣,帶給小學生一種新奇感。這樣的一種情景,會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類似“大”與“小”懸殊的情景出現,學生就會脫口而出:it''''ssobig/small!夸張手法在此表現出來的詼諧、幽默特點,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心情舒暢,輕松愉快,肌肉自然放松,減輕了學生的壓力感和身心上的緊張焦慮情緒,從而排除心理障礙,使學習處在一種愉快和安全的環境中。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英語,學生在心理上的許多積極因素被調動起來,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在感官上出現了好奇和興奮,學習的興趣也由此產生。
2.能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密切地聯系起來
夸張手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重復、深入淺出地運用,能滿足學生想獲得新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學習興趣能夠持續。例如,pep教材彡年級下冊第三單元a部分的——howmanykitescanyousee?——icansee12.對話教學,在學習這一內容之前,學生已接觸過——howmany...?——4.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出示一幅春天同學們在放風箏的圖片,(圖中有8只風箏和2只小鳥,風箏有的大,有的小,小鳥小到學生很難用肉眼看清)。第一步:教師與學生對話——howmanykites?——10kites.——10kites?really?——yes.第二步:教師問:howmanykitescanyousee?lookcarefully,please.學生仍答到:10kites.此時教師邊拿出望遠鏡遞給學生,邊繼續——howmanykitescanyouseenow?——oh,8kites,not10kites.icansee8kites.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第二步比第一步更吸引學生,教室里用望遠鏡似乎有點玄乎,但讓學生有一種真實的感受。從howmanykites?到howmanykitescanyousee?雖說句子長了,結構復雜了,但新的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拓展的,加上運用了望遠鏡對情節的夸張,層層遞進,學習過程充滿了趣味性,學生更容易接受了。
3.能夠使學生的自尊、自信、愉快、驚喜等情感因素在英語學習中得到積極的體驗
夸張手法營造了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到自己的求知熱情得到尊重,學習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學生更喜歡與教師共同創造合作,學習興趣也得到加強和穩定。
例如pep教材第二冊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myfamily”,有對他人表示贊美和夸獎的語言“cool!howfunny!”的教學。“cool”一詞學生平時能用,但親身感受較少。在一次優質課展示活動上,一上課的男教師設計了一連串的動作:甩頭發,捋頭發,叉腰,一個活靈活現的帥哥出現在學生面前——amicool?——cool!學生異口同聲答到。接著,全班學生在該教師“actcool.”的指令下,“1、2,cool.”千姿百態、富有童趣又略顯前衛的動作展現了出來。這種“帶著聲音的動作”使學生“看了過癮、說得過癮、做得過癮”。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們也興奮地動了起來。
創設這種師生之間的合作互動的形式,會呈現出一種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所以很受學生的歡迎,它更體現出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非常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也為學生拓展了學習、體驗、交流英語知識的環境空間。
教育學研究表明:當教育能引起學生興趣時,就可使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高、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
三、夸張手法提高學習效果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夸張手法,能夠活化教學內容,能夠把書本上的教學內容立體化地呈現給學生,這一點與其他教學手法相比,在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上,夸張手法更有以下幾點明顯的作用。
1.幫助學生調動有利英語學習的積極因素
小學生活潑好動,記憶力強、模仿力強,通過夸張手法能夠使小學生的特點轉變成有利英語學習的積極因素。除了借助原有的教學資源(如教材、圖片、錄音、錄象等),運用夸張手法時還可以利用語言和非語言的表達(如身體姿勢、表情、動作等)方式,或將兩種形式相結合(如童話、故事、小品、游戲等)的方式。總之,夸張手法的運用,能夠更有效調動英語學習的積極因素。
這些積極因素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例如,表情所能表達的意思就很豐富。據有關科學家分析,人類面部可以做出一萬多個表情,可以表達愉快、感興趣、驚奇、悲哀、恐懼、厭惡、憤怒等情感。
pefc教材第一冊lesson20是兩名學生的對話,a:ihaveanewbike.b:really?...要使學生對這一對話有一個真實、直接的感受,關鍵是a者擁有的這樣物品必須能引起b者的驚訝、好奇,否則下文的really?mayihavealook?可能會失去意義。而教材中a者擁有的“anewbike”對現在生活富裕的學生來說,不足為奇,因而不能調動學生的情緒,原本應充滿驚奇的really?錄音中語氣也相當平淡。驚訝的準確含義應表現在說話人的表情及語氣上。為此,教師采用夸張的手法,擺了一點小噱頭,將一電話機造型的鉛筆刨藏在自己手中,說ihaveatelephoneinmyhands.此時,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臉上流露出驚訝的表情,似乎想問atelephone?really?但又不會問,教師逐個走到他們面前,與之溝通交流,站在學生的一邊,代替他(她)問,really?mayihavealook?在此過程中,只要學生會問了,教師就將手中的電話機給他(她)看,這樣一來,其他學生由于好奇而渴求看到教師手中的東西,爭著學說該句子。經過四-五個學生的練習,全班學生也都會了。一個小小的、非常普通的電話機,教師只是將它這么一放,采用了情節上的夸張,就產生了如此大的作用。
各種積極因素的豐富含義,在夸張手法的作用下,創造出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情景,并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學生,也培養了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感到學習英語非常有趣,他們就會主動地去模仿學習夸張手法表達過的那些有趣的情景和內容,在這種模仿學習中,學生的肢體及各種感官也被積極地調動起來。心理學研究表明:讓學生動眼、動耳、動手、動腦、動心、動情,將有助于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
在這種模仿學習中,由于學生的心情愉快,學習態度就會從被動轉為自覺和主動,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明顯得到提高。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學習效果的提高,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會使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更足,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對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形成了良性循環。
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學生不再滿足已取得的學習成果,他們會逐漸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會發自內心產生出要努力學好英語的愿望,這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提高和升華。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會更大,收獲也會更多。
2.學習內容更直觀易懂
夸張手法屬于直觀教學法范疇。在教學中,教師借助了非語言行為的身勢、表情、情景等外部直觀和語言內部直觀等積極因素,其中非語言的外部直觀比語言的內部直觀作用更大。
人們在發出有聲語言時,常伴著身勢、表情的動作加強情感表達,這是人們語言交談的需要。而且在語言交談中,非語言行為比語言行為在加強情感因素方面起著更重要的作用。有人統計,在兩個人交談中,35%的信息是由語言交流方式傳遞的,而65%的信息是由非語言交流方式傳遞的。
如pefc教材第一冊lesson41的對話“——canihelpyou?——oh,thankyou.goodboy/girl.”教師做搬動講臺的樣子,此時,教師夸張的臉部表情及搬動桌子的艱難動作足以使學生明白了一切。“canihelpyou,misswu?”教師引導學生學說此句。事情的發展是那樣的自然,交流在有聲和無聲中順利進行。不難看出,因為夸張手法中表現出來的非語言行為給學生帶來許多無法用語言代替的刺激,并通過視覺形象,把這種刺激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不需要再通過學生的心理機制轉換成實際意義來達到認識和理解。
3.鞏固知識增強記憶
英語學習的效果,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熟記,直至最終能學而所用。
學習英語普遍面臨著一個遺忘率高的問題,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校的英語課時較少,小學生日常能接觸英語機會不多,所學英語知識的復現機會少,使所學英語知識無法得到必要的強化,因而容易被遺忘。二是小學生自覺性較差,課后又缺少必要的督促和輔導等。如何利用夸張手法去彌補上述問題的缺憾,對此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1)對生動的形象印象較深
夸張手法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新鮮有趣,往往有如同小品、相聲那樣。一個包袱的出現,引起人們好奇,當包袱解開是,趣味突顯,回味無窮。因為人們對夸張的形象和情節,印象較深。
在進行“ihavea...idon''''thavea...”的教學時,教師選用的都是常見的、普通的物品,如學習用品、水果、動物之類的內容,此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對話一般也是比較平淡的,因而不易記憶。當教師用下面的方法,則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首先,教師對師生都有的物品進行練習:t:ihaveapen/book/pencil-box.ss:metoo.當師生交流非常流暢時,教師突然像魔術師一樣,變出了一支長長、粗粗的鉛筆,說ihaveabigpencil.看到如此大的鉛筆,學生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與教師對答,教師又重復了一遍ihaveaˋbigpencil.然后啟發學生說idon''''thaveabigpencil.夸張產生了奇特的效果,夸張手法活化了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更生動的形象而更容易記憶。
(2)對同一內容,多種夸張,印象加深
因為夸張手法可利用的因素很廣泛,所以對同一教學內容,不妨多設計幾種不同)的夸張,從多種角度設計出不同的生動形象和情景,這樣能大大拓展學生對所學英語內容的想象空間,豐富的想象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更全面、更準確,只有理解了學習內容,搞通搞懂了,印象加深了,才能學得扎實,記得牢固。
(3)精心布置課外作業,印象更深
前面提到,夸張手法能調動學生的肢體和各種感官的作用,但這一效果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難以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在布置課外作業時,除了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抄寫和背誦外,要精心設計編排作業內容,經常組織學生參加英語競賽,演講、游戲等活動。鼓勵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模仿學習夸張手法的運用,促使學生有目的地主動地在課后去準備和練習。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一方面能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把團結協作精神化作學習英語的動力,以彌補課外學生因自覺性差,缺少督促和輔導的缺憾,另一方面,這類活動,為學生創造提供更多的英語復現機會,對學習內容印象更深,使所學的英語知識得到強化和鞏固,遺忘率也明顯降低。
4.“洋腔洋調”的真實效果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越來越多。我們也經常能從各種媒體上接觸了解到許多英語國家的文化,從中給人的感覺就是英美國家的人在講英語時,所表現出來的語氣、表情、動作等有其特別的“洋”味,這種“洋腔洋調”告訴我們:這就是正宗的英語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如同京劇強調字正腔圓一樣,學習英語不能沒有“洋腔洋調”。
夸張手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洋腔洋調”特征非常明顯,也更接近真實,夸張手法的運用,幫助小學生從初學英語開始,就受到“洋腔洋調”的熏陶,步入正軌,少走彎路。這種獨特的效果,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其他教學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四、運用夸張手法的注意事項
教學是藝術,也是科學。夸張手法的藝術特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起到了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的積極作用,但要發揮這些積極作用的前提是必須科學地運用夸張手法,否則將事與愿違,適得其反。為此,就夸張手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時,需要引起重視的注意事項作如下分析。
1.合理適度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夸張手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直觀感受和接受能力,輕描淡寫、毫無藝術的懸念,肯定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內容夸張得太離奇,學生理解起來就有困難,這樣不但沒有幫助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甚至還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pep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a部分的let''''sdo.有幾組反義詞的練習,其中有一句是:tall,tall,tall!makeyourselftall.有教師為了突出人的高,采用了夸張手法,請了一位學生爬上凳子。這樣的夸張,與實際相差太遠,夸張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而另一位教師借助了多媒體,以動畫的形式,設計了一個可愛的洋娃娃,并讓洋娃娃的雙眼隨著“big,big,big!makeyoureyesbig!”的節奏,逐漸變大。這種夸張生動形象,恰到好處。
夸張手法要適時運用,在需要的時候夸張而不應整堂課從頭到尾地濫用,這樣會不利于夸張手法的有效發揮。
所以夸張手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要做到合理,適度,方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2.圍繞主題
在運用夸張手法時,要緊緊圍繞正在學習的內容。如“apple”的教學,夸張地描繪一下蘋果的特征“it''''sabigapple.it''''saredapple.”可加深學生對蘋果的理解和興趣,也學會了“apple”的發音,但是如果夸張無限地引申“whereisitfrom?”把蘋果的產地甚至產地的風土人情等都滔滔不決地講述一通,會使學生摸不著頭腦,即使有興趣聽下去,其興趣已經偏離了主題,這樣既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所以,要避免偏離主題的夸張。
3.保持新穎
夸張手法的運用要注意保持新穎性,因為新穎性能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以穩定和持續地發展。
在教授新單詞時,教師常用的方法是:把所教的物品放在一個盒子里,教師搖動盒子問學生:“what''''sinthebox?”開始采用這種方式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對于同一群學生來說,這位教師如果經常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會慢慢失去興趣。
所以運用夸張手法,要不斷采用新穎的形式和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夸張手法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也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學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適當運用夸張手法都會起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的作用。這種方法容易操作,使用范圍廣,是一種經濟實用的英語教學手法,值得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力提倡。
要充分發揮夸張手法的積極作用,就要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具備夸張手法運用時所需要的藝術表現能力;其次,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年齡特點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細心分析,認真研究,從中挖掘出有趣且耐人尋味的因素,進行科學的設計和編排。教師還要虛心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寶貴經驗,自己平時留心積累,大膽改革和創新。對夸張手法不但要敢于運用,而且還要善于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