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處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14 11:30:00
導語:財務處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年工作總結
(一)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為全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全省教育經費投入邁上了新臺階,總量預計達到260億元,比上年221億元增長17.6%。二是中央專項補助大幅增加。*年,中央專項補助我省教育經費達到21.1億元,比上年8.7億元增長1.4倍。三是省本級教育經費持續增加。按照“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教育”的要求,省本級用于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達到7.9億元,比上年7.2億元增長10%;按照“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要求,省本級用于職業教育的經費達到7276萬元,比上年5600萬元增長30%。。
(二)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促進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從*年春季學期起,我省全面深化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在中央支持下,各級財政共安排20.89億元(中央財政9.96億元,省財政8.16億元,市、縣財政2.77億元),為570萬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生免除了學雜費,為136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了教科書,為33.8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了生活費,提高了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完善了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鞏固和完善了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為使全體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我省在全國率先將“兩免一補”和補助公用經費范圍擴大到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同步實行了城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并妥善解決了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入學問題,省、市兩級財政按8:2比例共安排城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1.84億元。我省的改革工作得到全國人大盛華仁副委員長、國務院陳至立國務委員的高度評價。同時,我省的改革工作深受百姓擁護和稱頌,被人民群眾贊譽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三)實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省政府規定的目標任務。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在*年組織實施“民生工程”,“濟困助學,努力促進教育公平”是8個重點之一,總資金超過17億元。我廳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宗旨,全面完成了“民生工程”教育目標任務:一是為57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標560萬名的102%。二是為136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標125萬名的109%。三是為33.8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標23萬名的147%。四是資助了7.28萬名公辦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標6.25萬名的116%。五是資助了15643名考入大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標15643名的100%。六是資助了中職學校(不含技工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0.97萬名,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標5.9萬名的525%。七是為30917名大學生發放國家助學貸款,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標3萬人的103%。
“民生工程”得民心,通過實施民生工程,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升,據省民調中心民眾調查顯示,*年群眾對教育滿意度達到了85.3%的優秀程度,創歷年來最好水平。
(四)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困體系,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年,我廳進一步健全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困體系,實現了各級各類教育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策的全覆蓋,全省約640萬名在校大、中、小學生得到各類資助,約占全省公辦學校在校學生的80%,確保了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一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建立了“兩免一補”制度,*年,我省安排資金13.31億元,為57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生實行了“兩免一補”。二是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建立了助學金制度,*年,我省安排資金3.1億元,資助中職學校(不含技工學校)在校學生30.97萬名,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盡快走上就業崗位。三是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建立了“普通高中貧困家庭學生政府助學金”制度,*年,我省安排資金5828萬元,按每生每年800元標準,資助學生7.28萬名。還建立了“貧困家庭學生高考入學政府資助金”制度,安排資金7817.5萬元,按每人一次性5000元標準,資助我省當年考取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56萬名。四是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了“獎、貸、助、補、減”等一系列資助政策體系。全省為3.1萬名學生發放國家助學貸款;安排國家獎學金0.11億元,獎勵特別優秀大學生1364名;安排國家勵志獎學金0.57億元,資助品學兼優大學生2.31萬名;安排國家助學金1.67億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16.75萬名。安排臨時性生活補助0.16億元,補助大學、高職、中職、技校學生78.9萬人,減輕了豬肉價格上漲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
(五)實施教育專項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辦學條件。
一是實施“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改造工程”。省財政安排3億元,縣財政配套2億元,共5億元,組織實施“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共添置了課桌椅330萬單人套,維修課桌椅68萬套;添置了講臺10萬張,維修講臺2100張;新建了廁所3726所,改建廁所450所;建設了新飲水設施3914個,改造舊飲水設施520個。
二是實施“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通過因地制宜建設沼氣綜合利用系統方式,改造農村中小學廁所,一攬子解決農村中小學旱廁衛生、生活垃圾處理以及師生熱飯難、做飯難等問題,從而徹底改善農村學校的衛生和生活條件,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中央安排我省工程資金2500萬元,集中建設了300所項目學校。
三是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2004-*年中央安排我省2億元,集中建設416所寄宿制學校。*年8月底,416所項目學校全部竣工,完成投資2.26億元,竣工校舍面積49.5萬平方米,41.9萬農村中小學生和25.1萬農村寄宿學生搬進了安全、明亮、整潔、衛生的教室和宿舍學習和生活。
四是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0年,中央將安排我省5.5億元,組織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推動我省50個項目縣512所農村薄弱初中加強學生生活設施建設,改善食宿條件,提高農村初中鞏固率和寄宿率。*年,中央安排下達年度資金5146萬元,建設了47所項目學校。
五是健全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新機制。*年新機制實際安排下達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資金3.23億元,其中中央1.53億元,省、市、縣1.7億元,維修、改造了中小學危房100萬平方米。我廳還接受邵逸夫先生、臺塑集團、中國石化等社會各界教育贈款5500萬元,建設項目學校130余所。
在教育專項工程以及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新機制的保障下,我省中小學校舍安全保持了持續穩定的良好態勢,從2001年以來,我省中小學連續7年實現了“校舍安全年”,沒有發生因校舍危房倒塌造成師生傷亡的事故。
(六)加強高校招生計劃宏觀管理,推進高等教育院校設置工作。
*年,認真貫徹國務院、省政府關于“適當控制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的精神,切實加強了招生計劃宏觀管理,*年普通高校實際招生22.73萬人,完成招生計劃22.68萬人的100.22%,比2006年實際招生數21.96萬人僅增長3.51%。
*年高等院校設置工作取得好成績。一是三所學院升格更名為大學,南昌航空工業學院更名為南昌航空大學、東華理工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井岡山學院更名為井岡山大學,提升了我省高校的辦學品牌和水平;二是省部共建工作扎實推進。完成了省政府與國防科工委共建南昌航空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省政府與教育部重點支持井岡山大學建設等重大協議簽署工作。三是開展了4所民辦專修學院申報設置高職院校辦學條件的復核工作,并向省政府重新申報設置3所民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七)積極化解高校債務,防范高校財務風險。
近年來,我省高等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但也面臨高校建設債務壓力和高校短期貸款財務風險等突出問題。全省公辦高校銀行貸款和工程欠款總額達到129.27億元,校均負債2.87億元,同時,高校短期貸款比重較大,財務風險凸現。為化解高校債務,維護高校穩定,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化解高校債務的工作: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年省政府建立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成立工作小組集中精力抓”的工作機制,吳新雄省長、孫剛副省長主持召開了6次化解高校債務的專題會議,明確了化解高校債務的重大政策和具體措施,同時,采取“一校一策”的辦法,逐校化解高校債務。二是增加高校投入。*年省財政廳新增1.08億元,將全省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撥款提高200元/年,同時,省財政廳安排15億元,專項用于解決高校債務中的臨時貸款和工程欠款,緩解了高校債務風險。三是積極推進土地置換和資源整合工作。目前我省公辦高校計劃實行老校區置換高校達10所,置換面積1221.81畝,預計可獲得土地出讓資金22.5億元。同時,對不具備老校區置換條件的高校,鼓勵通過尋求戰略合作伙伴、舉辦獨立學院、舉辦成人高等教育、合作辦學、科技開發和服務以及利用閑置資源等方式,整合各類資源,盤活現有資產,擴大收入來源。四是積極爭取利用國家開發銀行中長期政策性貸款,對高校短期商業性貸款進行置換,在貸款期限上實行“短改長”。五是加強高校管理,增收節支,勤儉辦學,建設節約型學校。
(八)加強學校和機關財務管理,確保經費使用的及時、規范、安全和有效。
一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繼續推進教育財務核算中心建設,全省超過80個縣(市、區)成立了教育財務核算中心,同時在全省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試行了預算編制制度,規范了中小學校的財務管理。二是在高等教育階段,配合省財政廳分別印發了《關于“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省教育廳財務工作考核評比暫行辦法》,督促各高校進一步重視和加強高校財務工作管理,規范財務行為,防范財務風險,增強勤儉辦學意識,建設節約型學校,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分別印發了《關于加強廳機關財務管理工作的通知》、《江西省省直機關和事業單位差旅費管理辦法》和《關于省直機關國內公務接待開支標準及有關經費管理問題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了廳機關財務行為,加強了差旅費、會議費和公務接待費管理,保證了機關各項工作正常運轉和任務完成。
盡管取得了以上成績,但也清醒認識到,我們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教育經費投入與教育事業發展仍不相適應。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不高,在當前全省各級各類教育呈現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投入不足仍是制約我省教育發展的“瓶頸”。二是學校財務管理亟需加強。高校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中小學預算制度沒有完全建立,鋪張浪費現象在一些高校和地方時有發生,這些現象,使有限的經費不能真正用于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三是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仍需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一些農村學校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體育場地、器械、附屬設施無法適應教育教學需要。初中大班額現象嚴重,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一定影響。四是教育債務負擔嚴重。我省高校債務約130億元,普通高中債務約15億元,“普九”債務約24億元,對全省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二、2008年工作要點
(一)進一步深化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2008年,對全省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同時參照公辦補助標準,對民辦義務教育中小學生個人進行補助;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生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小學達到500元,初中達到750元;提高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小學達到300元、初中達到500元;提高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單價標準,每平方米由300元提高到400元;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2008年新增安排1億元,對邊遠地區教師發放特殊津貼,鼓勵教師到條件艱苦的山區、庫區、湖區等邊遠地區教學,并增加縣(市、區)中小學教師津貼補貼專項補助3億元,總量達到6億元,幫助各地落實教師工資、津貼與公務員同標準、同時發放的政策。積極推進“普九”債務化解工作,2008年省財政新增2億元,連同中央補助共7億元,利用兩年時間,實行“以獎代補”方式,基本化解“普九”債務。
(二)繼續組織實施“民生工程”。一是為560萬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并對約20萬名民辦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參照公辦補助標準,對學生個人進行補助。二是為560萬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三是為34.5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四是資助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7萬名。五是資助中職學校(不含技工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0萬名。六是資助考入大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56萬名。七是完善普通高校國家獎學金制度,獎勵特別優秀的大學生1364名。八是完善普通高校國家勵志獎學金制度,獎勵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2.3萬名。九是完善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制度,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15.6萬名。
(三)進一步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堅持“獎貸助補減相結合,大中小學校全覆蓋”原則,實現從小學到大學的各級各類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全覆蓋。積極探索民辦教育的助困政策,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認真做好利用國家彩票公益金資助縣鎮和農村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四)千方百計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機制、措施,推動各級政府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將教育列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依法落實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提高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確保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優惠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捐資教育,擴大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性教育需求,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五)進一步加強學校財務管理。完善教育財務管理制度,加強教育經費使用全過程的監督、審計,切實提高教育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有效性。推行“陽光財務”,增強教育資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認真研究并采取措施解決學校建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防范學校財務風險。堅持勤儉辦學,推進節約型學校建設。加強學校財務隊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效率。
(六)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認真實施教育專項工程,完善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全年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100萬平方米,繼續保持中小學校舍安全穩定。
(七)認真做好高校化解債務和土地置換工作。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消除和化解高校財務風險,確保高校持續健康發展。
(八)認真做好招生計劃管理和院校設置工作。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增長幅度控制在5%左右。圍繞加強高校內涵建設,積極推進院校設置工作。
- 上一篇:廳基礎教育處工作總結
- 下一篇:科學代表大會開幕式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