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牧局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02 02:54:00
導語:縣農牧局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農業局等相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農牧局工作緊緊圍建設全省一流現代化特色農業基地目標,深度切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集中精力狠抓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糧菜基地建設、農村能源沼氣建設、新型農民培訓、農業科技推廣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經濟組織壯大等項工作均取得了新的突破,農村經濟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為全縣“推進五大創業工程、實現全面振興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年農牧局工作情況
1、實施基地優化工程,種植業生產穩健推進
*年,*耕地土壤墑情略好于往年,備耕工作比往年提前,農藥、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儲備充足,春耕生產小額貸款到位及時。全縣按照區域化種植、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方向繼續優化調整種植結構,依托六大蔬菜市場、玉雄淀粉有限公司、中糧糖業有限公司等產業龍頭,重點提升蔬菜、玉米、糖菜三大基地建設的規模和水平,農作物播種面積達95.1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51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7.64萬畝。在全縣播種總量中,玉米、蔬菜的播種面積又分別達到了44萬畝、29.6萬畝;特別是糖菜基地,新世紀后第一年規模發展,播種面積就達到了4.86萬畝。盡管在生產期中,全縣遭受了近年最嚴重的夏秋連旱、紅蜘蛛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受災面積達到了90多萬畝,重災面積達到了40萬畝,但得益于抗防措施得力,再加上價格拉動,全縣種植業仍實現了增產增收目標;糧食作物總產達到了20.06萬噸,保守收入可達2.65億元;蔬菜作物總產量達到了10億公斤,實現收入12億元;糖菜作物總產量達到了13.75萬噸,糖農收入8250萬元。從生產資料、勞動工值、水電價格等生產成本要素變化情況來看,總體農業種植成本比上年增加了11%左右,但農產品單位商品價格平均上升了40%,特別是蔬菜產品,單位售價比去年上升了近100%。因此,生產成本的增加沒有對農業生產形成擺動影響,反而由于農產品價格的作用,彌補了氣象災害所帶來的損失。總體評價全縣農業生產形勢,可以概括為“有災情無災象”,*年全縣農民僅種植業一項,人均純收入達近3000元,比上年增長17%。
2、實施試驗示范推廣工程,實用農業技術發揮威力
一年來,*農牧局緊緊抓住“引進一試驗一示范一推廣”四個環節,持續實施“科技興農”工程。加強與農業部門、科研院所、知名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共引進新技術12項、新品種183個、新肥料10余種、新農藥20種。全縣玉米、蔬菜的試驗、示范面積2500畝,涉及12個鄉鎮68個村,共80個項目點,共投入試驗、示范費用12萬元。一是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主要在農業生態環境、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方面,應用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實地開展技術指導。同時,組織開展了無公害蔬菜產地、產品的重新認證工作,目前,胡蘿卜、青椒、馬鈴薯、架豆又獲得了農業部產地、產品認證;二是推廣優良品種面積80萬畝,優種覆蓋率達到了95%。蔬菜推廣的優良品種主要有:翠龍216、巨圓216、屯椒16青椒等,有星光118、晉黎316、金富早黃椒、金富600尖椒等;有早春紅冠、紅霸、東洋改良胡蘿卜等,有雙青玉豆王、高優2號、津良96、新育成8號架豆等,有夏波蒂、伏爾瑞它、摘花白馬鈴薯等。玉米推廣的優良品種主要有:晉玉811、大豐5號、沈單16、潞玉6號、潞玉13號、并單1號、大豐20等;三是推廣地膜覆蓋栽培技術50萬畝。其中,玉米18萬畝,蔬菜30萬畝,甜菜2萬畝;四是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全縣共推廣測土配方施肥65萬畝。主要推廣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葉面追肥技術,突出在蔬菜地增加鉀肥使用;五是推廣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加強蔬菜種苗的植物檢疫和作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對病蟲草害進行物理、生物的綜合防治,并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特別是針對甜菜蟓甲、玉米紅蜘蛛以及蔬菜的病蟲害防治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此外,我們還重點推廣了農作物標準化栽培技術、旱作農業技術、立體種植技術等。特別是少耕穴灌聚肥節水新技術的推廣,在大黃巍鄉4個村示范,面積達到了3000畝,機播大豐20玉米新品種,畝產達到了900斤,實現了旱地傳統耕作方式的重大轉變。六是加強植物檢疫,開拓“促綠通道”。實行流程化管理,程序化操作,加強產地檢疫,嚴把調運檢疫關。全年共簽發鮮活農產品調運檢疫證書7860批次,14.5噸,其中蔬菜7520批次,13.9萬噸,瓜類340批次,16萬噸。
3、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一村一品建設步伐加快
*年,我縣被省農業廳優選確定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縣。自承擔培訓項目后,我們持續推進以玉米、蔬菜、甜菜高產高效栽培種植和奶牛繁育管理為主的項目培訓,取得了明顯效果,基本完成了年度培訓任務。共舉行以縣集中培訓4期,受訓農民達1500多人次;由2個授權培訓機構在全縣34個培訓示范村定向培訓農民1360人,每個示范村的集中培訓時間都達到了15天以上。全縣95%的受訓農民掌握了1—2門現代農業實用技術,90%的受訓農民已經成為新型科技示范戶和創業帶頭人。在實施培訓中,全縣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了資金保障制度、監督檢查制度,實行了領導組成員目標責任制和分工負責制;二是實行“三個公開”,確定培訓資格。公開確定了2個培訓機構,公開招聘了34名培訓教師,公開在各村選擇培訓對象。三是創新培訓模式。實行陣地建設和培訓內容相結合、專題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巡回指導相結合、培訓基地展示觀摩與現場指導相結合、規范操作和考核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為全縣培訓了一大批種養帶頭人和鄉土人才,有95%的受訓農民成為胡蘿卜、青椒、脫毒馬鈴薯、甜菜、奶牛飼養科技示范戶,有435戶農戶成為種養大戶;有力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化和“一村一品”的快速發展,建成了一大批胡蘿卜專業村、青椒專業村、日光溫室專業村、高產玉米專業村和奶牛養殖專業村等,促進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全縣廣大農民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提高了農業科技的普及應用水平,科技在全縣農牧業生產中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48%以上;項目實施的同時,有效提高了農技隊伍的整體素質,使農技人員明確了服務方向,找到了展示自身、實現自我的空間。
4、實施農村能源建設工程,農業可持續發展前景看好
*年,縣農牧局把以沼氣為主的農村能源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1號工程,按照“一池三改”的沼氣模式推進示范。組織鄉(鎮)領導到懷仁縣和沈陽學習考察了“一池三改”沼氣工程和秸桿氣化工程,提高了認識,開闊了視野。又組織重點推進村支部書記到右玉縣進行集中培訓學習。同時組織了全縣34個試點村的瓦泥工100多人,分三批參加全市舉辦的沼氣工技術培訓班,其中有90人獲得了沼氣生產技工證書,為大面積推廣沼氣工程提供了技術保障。在上級沼氣建設配套資金還未及時到位的情況下,我們多渠道整合投入,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有關項目實施管理辦法及其細則,結合實際,嚴把工程進度關和質量關,加強監督檢查,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共在12個鄉鎮100個試點村建成沼氣示范池1201個,其中80%的沼氣池已投入使用。同時,導入市場機制,吸納民營資金,爭取國家項目投資,總投入190萬元,在大臨河鄉留義村啟動了秸桿氣化項目工程,可滿足716戶農民用上清潔能源,目前,該項工程正在建設中。農村新能源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不僅改善了村莊環境,也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更為下一步以沼氣為紐帶建設無公害生態農業基地奠定了基礎。
5、實施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農民就業渠道不斷拓寬
*年,我縣圍繞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就業技能,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和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目標,按照“政府推動、學校主辦、部門監管、農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3個培訓基地共開設了計算機應用、餐飲旅游服務、建筑、機械制造、電子電器等6類專業12個工種,舉辦陽光工程培訓班22期802人,其中實現轉移就業746人,轉移就業率達93%,圓滿完成了省、市陽光辦下達的全年培訓任務。在開展培訓工作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二是完善培訓體系、提高培訓質量,三是落實培訓訂單、加強技能培訓,四是開展轉移服務、推進穩定就業,提高了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增加了農民收入,發揮了培訓示范作用,提高了農民競爭意識。在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同時,吸取“黑磚窯”事件和高危傳染病在農村蔓延的教訓,開展了農民工權益保護培訓和艾滋病防治培訓,共引導性培訓農民2000多人。
6、實施合作經濟組織壯大工程,農民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
一年來,縣農牧局充分發揮各類經濟合作組織(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拓展產、加、銷渠道,最大限度地縮短農戶與市場的距離,使農民盡可能多地得到實惠。至*年末,全縣累計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協會)93個,經紀人隊伍達到1000人,發展會員6800人,帶動基地農戶17800戶。這些協會和經紀人在連接農戶與市場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農民開拓市場、尋找貨源、創造更多效益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中,從基地規劃、環境監測、規范種植、分級包裝、安全質量、市場開發等各個方面均由協會組織進行公開運作,既保證了生產,又保證了銷售。今年,在移動大棚建設的過程中,主要由協會具體運作,實行了技術引進、設施安裝、日常管理、生產服務“四統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縣150個移動大棚將建成無公害蔬菜優質育苗基地,可促進蔬菜產銷期延長1個月左右。在發展經紀人隊伍方面,本著“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通過產銷聯合,努力使我縣的蔬菜產品打出去,拓展外部市場,全縣蔬菜產品已經遠銷到了全國30多個省市。
7、實施農業執法保障工程,農資市場經營秩序良好
一是加大了種子經營市場的檢查力度。在種子銷售期間,我縣及早組織執法和技術人員進行市場監督檢查,共組織人員36人次,出動車輛12臺次,對全縣所有種子經營單位檢查2遍,對重點地區、重點門市檢查4遍。從總體情況來看,我縣種子市場經營秩序好于往年,經營品種相對齊全,主推品種都能滿足供應。但在檢查中也發現個別違規經營現象,個別門市存在散籽經營情況。針對違規經營現象我們采取了有力措施,沒收違規經營種子2000多公斤,召回缺陷種子10000余公斤,并責令違規門市限期整改,從而使我縣種子市場經營秩序有了根本性好轉;二是加大了農藥管理工作力度。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堅持監督檢查和宣傳培訓相結合,特別是重點開展了農藥經營者和使用者的法律知識的宣傳和培訓,結合執法檢查發放有關無公害農產品禁用農藥和限制使用農藥宣傳材料500余份,在無公害基地發放宣傳材料2000多份,并張貼上墻。及時組織人員對全縣農藥經營單位和農貿市場開展了專項檢查,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2人次,對全縣4個經營生產企業和10個大小集貿市場進行了全面檢查,對5種高毒農藥進行了重點整治,沒收不合格農藥500余公斤。在抓好農業執法的同時,我們繼續貫徹落實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一系列政策,加強領導,制定“三項補貼”工作方案,廣泛開展宣傳,認真開展核實工作,共落實三項補貼面積57萬畝次。補貼總金額1039萬元,全部按規定程序下拔到鄉村,發放到農民群眾手中,保證了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
二、存在問題
雖然我縣*年種植業生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試驗示范經費不足。較突出的是無公害農產品的檢驗、檢測缺乏相應的儀器設備和系統的管理體系,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保證必需的檢驗、檢測設備,以確保無公害農產品的檢驗、檢測質量,提高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和市場競爭能力。二是項目資金短缺。資金問題仍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近年來我縣連續遭受自然災害,農民手中資金短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農業的影響也較大,能夠支持農業發展的投資渠道不寬,阻礙了農業生產的正常開展。三是信息網絡亟待完善,經紀人隊伍和經濟合作組織急需規范;市場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生產經營活動不夠規范;技術力量薄弱,特別是鄉鎮農科站人員普遍年老齡化、知識弱化、能力退化,技術人才斷檔斷層,影響了農技服務活動開展。
三、*年農牧局工作要點
1、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重大歷史任務,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市場需求,毫不動搖推進結構調整,依靠科學進步,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努力保持種植業持續健康發展。
2、主要種植指標
糧食總播面積56萬畝,總產量22億公斤,其中玉米播種面積45萬畝(新增面積主要發展旱作節水聚肥玉米基地)。
蔬菜面積穩定在30萬畝,總產量比上年增10%,達到11億公斤。
甜菜面積保證達到10萬畝,總產24萬噸。
3、工作任務
①繼續推進農村沼氣能源建設,在完善*年入戶沼氣工程的基礎上,新建沼氣池1500個(戶),完成接馬峪村大型秸桿氣化工程,在全縣新建3個沼氣服務站,鞏固沼氣建設成果。
②深化優化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在全縣34個試點村繼續實施新型農民培訓項目工程,把此項工程列入全縣年度大事實事之一。按照農民意愿,實行訂單培訓,圍繞一村一品建設,建立“理論培訓—地頭指導—實地觀摩—外送深造”四位一體新型農民培訓模式,重點解決新技術的示范應用,實現農業技術的上檔升級。期間,定向培訓新型農民1360人,組織園區觀摩3次,外派新型農民50人到北京農業院校學習深造。
③圍繞工業原料基地建設新目標,依托各蔬菜批發市場,發展無公害蔬菜20萬畝;依托玉雄淀粉有限公司,發展“三高”型優質玉米30萬畝;依托中糧糖業公司,建設西部萬畝聯片糖菜基地8個。
④推廣綠色農作物標準化生產、測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蟲害防治等12項新技術。
⑤引進玉米、蔬菜、糖菜新品種126個,建設新品種試驗、示范區25個,面積3000畝。
⑥建設農作物質量安全和病蟲害預警監測系統。
⑦新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30個,整章建制,規范運行。
⑧完成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
⑨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引導性培訓5000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1500人。
⑩創新經營管理和農業執法工作。改革種子公司管理體制,大力規范種子市場秩序。切實抓好農業綜合執法,在確保農貿市場健康運行的同時,重點探索加強植物檢疫、完善農產品質量體系工作的新途徑。
4、重點項目
①繼續實施沼氣能源建設項目。
②繼續實施新型農民培訓項目。
③全力實施玉米示范基地縣項目。*年全省新增9個項目縣,我縣被列入玉米優勢農產品示范基地縣,項目實施期4年,計劃建一個萬畝豐產園區、10個千畝豐產示范村、1個百畝品比試驗基地。
④爭取全省非主要煤炭縣9000畝鹽堿地改造項目。
⑤爭取實施綜合耕地生產能力建設項目我縣3000畝鹽堿地改良工程。
- 上一篇:縣農業春耕工作報告
- 下一篇:縣農牧局發展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