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發展規劃

時間:2022-04-21 11:07:00

導語:市交通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交通發展規劃

“*”時期,是我市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積極推進全市交通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根據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省交通廳“*”交通公路發展規劃和安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及市委八屆五次全會通過的《安陽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等目標要求,結合我市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和我市交通行業自身發展規律,特編制安陽市“*”交通發展規劃。

一“十五”期間公路交通事業的發展

“十五”計劃是我國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全市交通行業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新發展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牢牢把握“發展、改革、質量、廉政”主旋律,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的建設方針,承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交通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搶抓機遇,突出重點,“十五”規劃目標全面完成,為全市經濟建設和未來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十五”計劃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十五”期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490公里,二級以上公路達到1282公里,占總里程的28.6%,全市公路密度達到60.6公里/百平方公里。

——“十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61億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資26.3億元,干線公路完成投資24億元,縣鄉公路完成10.1億元,場站建設完成0.6億元。

——“十五”期末,實現了所有縣通二級公路,鄉鄉通油路,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平原區行政村村村通油路。

——*年底,全市完成公路旅客運輸量5550萬人次,旅客周轉量323160萬人公里,“十五”期間年均增長分別為4.5%和7.6%;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量3925萬噸,貨物周轉量299628萬噸公里,“十五”期間年均增長分別為7.4%和10.7%。

(二)“十五”公路交通發展主要成績

——公路增長方式實現了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提高型轉變,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到*年,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4490公里,五年新增公路里程881公里,年均增長速度4.5%,同時通過大規模改造,路網質量得到顯著提高。二級以上公路里程達到1282公里,占總里程的比重由“九五”末的12.6%提高到28.6%。

——高速公路建設全面提速,多條連南貫北、承東啟西的高速通道建設進展順利,豫北交通區位優勢初步顯現。“十五”期間,高速公路建設規模達192公里,其中建成19.3公里,完成投資26億元,大(大慶)廣(廣州)線安陽境、安(安陽)林(林州)線、濟(濟源)東(東明)線安陽境三條高速正在施工,安(安陽)南(南樂)高速公路也進入建設階段。

——干線公路大幅升級,通行能力全面改善?!?”期間,干線公路完成投資24億元,新改建二級公路580公里、橋梁3座共1136延米,基本消除了干線公路上的危橋。

——農村公路建設全面開展,通達深度、技術等級不斷提高。到“十五”末,全市縣鄉公路總里程達到3509公里,五年新增710公里;村道里程達到2965公里。五年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完成10.1億元。實現了100%鄉鎮通油路,100%行政村通公路,100%平原區行政村通油(砼)路。在縣鄉公路中,二級公路所占比重由“九五”末的2%提高到10%,通行能力大大提高。

——公路運輸場(站)設施進一步改善,運力結構繼續優化。截至“十五”末,全市共建成客運站25個。其中,市級站3個,縣級站5個,鄉級站17個。全市營運客車達到1975輛,高速客運已基本實現了由高檔客車為主經營,城鄉客運以中檔和普通客車為主經營。營運貨車達到20962輛,道路運輸力結構有了較大改善。

(三)公路交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五”期間,我市公路交通雖得到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公路總量仍顯不足。到“十五”末,我市公路密度達到60.6公里/百平方公里,但平均每萬人擁有公路僅8.7公里,雖高于全省平均8公里的水平,但遠低于全國平均14公里的水平。高速公路僅有66公里,還未形成高速公路“十字”框架結構,干線公路全市總里程為915公里,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12.3公里,與沿海城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公路總量與全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與我市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不相適應。

——干線公路路網等級結構有待進一步改善。到“十五”末,我市干線公路網中仍有三級、四級和等外路49公里,亟待改造提高。

——農村公路建設任務仍然繁重。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平原區行政村通油路,但由于早期的通達標準低和車輛繞行農村公路,加之排水設施不完善,部分路段損壞嚴重。對于新的通達標準和要求(公路通達村委會或學校),全市還有相當一部分路段需要改善和提高。整體上講,農村公路的現狀與農村社會發展的需要還很不適應。

——農村客(貨)運基礎設施薄弱,網絡化水平較低。農村客運班車較少,場站設施建設剛剛起步。農民群眾乘車難、運貨難的問題雖然有所緩解,但在部分山區、偏遠地區依然比較突出。

二、“*”時期公路發展面臨的形勢

“*”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而公路交通是安陽市的主要運輸方式,在全市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中部地區崛起的歷史機遇是本規劃順利實施的保障條件。

(一)宏觀形勢分析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交通發展面臨一個全新的形勢: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和生產結構的重大調整;工業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中部地區崛起等等。這些都標志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同時也標志著我國中部地區社會經濟也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規劃,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在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公路交通必須實現以整體性、功能性和協調性為標志的新的跨越式發展才能適應和支撐未來經濟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二)公路交通運輸量預測

安陽市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具有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戰略地位,尤其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中部地區崛起的進程中,我市交通運輸需求將更加旺盛,但隨著小汽車不斷進入家庭和農用車輛不斷增加,預計“*”期間公路客貨運輸量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預計到2010年,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將達到130135萬輛,年均增長8.7%,公路旅客運輸量7080萬人次,周轉量422000萬人公里,年均增長5%和5.5%,公路貨物運輸量5250萬噸,周轉量410500萬噸公里,年均增長6%和6.5%。

三、“*”規劃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根據全省公路建設規劃和布局、市委八屆五次全會通過的《安陽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等目標要求以及市委八屆七次全會提出的“四路并進,五力同驅”的戰略思想,圍繞城鎮化建設和安陽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及安陽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我市交通行業自身發展規律,我市“*”發展指導思想為: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統攬交通工作全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實現我市交通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思路

安陽市“*”交通公路規劃本著規模適度,重點突出,網絡優化,兼顧長遠的原則,堅持“四個圍繞”:一是圍繞我市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及地處三省交界的區位優勢,統籌“*”交通公路建設規劃;二是圍繞突出網絡優化的思路,優化項目結構,打破普遍撒網的思路,通過優化達到合理規劃。結合城市衛星城,重點鎮,縣域經濟,工業園,旅游區等形成快速到達縣、重點鎮的快速通道和便捷的客運網絡,充分體現交通先行;三是圍繞交通公路建設重點,合理確定高速公路,干線公路,農村公路比例,突出抓住快速通道和農村公路建設重點,加快建設步伐;四是不斷完善交通三項改革和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繼續抓好投融資體制改革,為交通公路可持續發展提供后續力量;五是圍繞打造半小時經濟圈的目標,實現高速、干線、農村公路聯網,縮短各縣(市)縣城(市區)抵達我市的時間,在建設好現代化公路客運和貨運場站的同時,處理好對外運輸與城市內部交通之間的關系,建設各樞紐間相互聯系的交通走廊,打造半小時經濟圈。按照“1243”目標,實現在市區10分鐘抵達快速路,20分鐘抵達高速路,40分鐘抵達縣城,30分鐘由縣城抵達鄉鎮。到“*”末,基本形成以市區為主樞紐,各縣(市、區)為節點,與高速公路、主要干線沿線經濟帶相互連接,適應現代物流和高速客運發展需要的客貨運場站網絡,使我市的區位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成為區域性樞紐城市。

(三)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五個堅持”的要求,正確把握發展與環境、速度與質量、增長與效益、城鎮與農村的關系,促進公路運輸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堅持“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級負責,聯合建設”的基本方針,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管理與市場等關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抓兩頭、保中間”的建設方針,正確處理高速公路、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建設的關系,建立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相互協調的公路網絡。

——堅持“建、管、養”并重原則,正確處理建設與需求,建設與養護、建設與管理的關系,調整投資結構,加大養護投入力度,使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管理協調發展。

——堅持規劃擴張與擴大內涵再生產并舉原則,正確處理新建與改造,改造與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的關系,使現有設施和投資發揮最大效益。

——堅持質量首位、質量永恒、安全第一的原則,嚴格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制,創造優質精品工程,提高運輸服務品質。

——堅持建立有利于技術創新的體系和機制,加快交通人才培養,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工程質量,提升管理水平。

——堅持“統一規劃、統一組網、分步實施、分級管理、綜合利用”的信息建設原則。

四、“*”交通公路發展的目標和重點

(一)主要發展目標

“*”期間,按照我省交通建設與發展總體要求,我市將堅持以高速公路和農村公路為重點,以完善干線公路和客貨運場(站)配套為基礎,以發展現代交通物流為中心,以交通改革為動力,努力實現以下目標:建設高速公路東西大通道,構建交通“十字”大框架。安陽市境內的國道、省道及高速公路網規劃路線全部建成,形成高速公路與縣城為快速通道;以縣城為中心連接各鄉鎮公路達到二級路標準;以鄉鎮為中心連接各行政村公路達到三級路標準;行政村到行政村公路達到四級路標準,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二級,村村通水泥(油)路。

“*”末,擬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21.6億元,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0033公里(包括村道),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到264公里;干線公路里程達到1012公里;農村公路里程達到8757公里。五年新增公路2765公里,全市二級以上公路達到2000公里?!?”末,形成市區東、西、南、北、中及林州市、滑縣共7個一級汽車客運站,各縣(市)5個二級汽車客運站,實現92個鄉鎮鄉鄉有客運站、98%行政村通班線的目標;建成物流、信息2個中心、3個物流園區和3個市貨運場(站)及7個縣(市)交易市場,基本形成以安陽市區為主樞紐,各縣(市、區)為節點,與高速公路、主要干線沿線經濟帶相互連接,適應現代物流和高速客運發展需要的場站網絡,充分發揮我市的區位優勢。

(二)建設內容

1.高速公路

“*”期間,高速公路建設里程259.4公里,估算投資66.3億元,其中,安林、阿深、濟東高速3個續建項目,總長108.4公里,“*”投資14.5億元;安南、林長高速2個新建項目,總長103.7公里,投資38億元;安新高速改建項目長47.3公里,投資13.8億元。這些路的建成,實現了各縣(市)通高速的目標,形成了安陽市高速公路“十字”大通道。

(1)阿深高速安陽段

項目全長42.1公里,總投資12.7億元,于*年12月開工建設,“十五”期間完成投資7.9億元,“*”計劃投資4.8億元,預計*年建成通車。

(2)安陽至林州高速公路

項目全長52公里,總投資15.4億元,于*年11月開工建設,“十五”期間完成投資8.7億元,“*”計劃投資6.7億元,預計*年建成通車。

(3)濟源至東明高速安陽段

濟東高速公路新鄉至長垣段安陽境長14.3公里,估算投資約4.1億元,于*年9月開工,“十五”期間完成投資1.1億元,“*”投資3億元,計劃*年建成通車。

(4)安陽至南樂高速公路

該工程是安林高速公路向東延伸的組成部分,起點連接安林高速起點,經安陽縣、內黃縣、清豐縣接阿深高速,全長64.8公里,概算總投資20億元,計劃*年12月開工,*年建成通車。

(5)安新高速改建工程

項目全長47.3公里,全線由現在的雙向四車道拓寬改造為雙向八車道,概算總投資13.8億元,計劃*年開工,*年完工。

(6)林州至長治高速公路

該項目是安林高速公路向西延伸的組成部分,起點位于安林高速終點,經姚村、任村、苤蘭巖進入山西省境內,山西省境內段已列入山西省高速公路規劃。安陽境長38.9公里,估算投資18億元,計劃*年開工,2009年建成通車。

2.國、省干線公路

(1)一級公路規劃建設項目

2020年以前,我市擬建設四縱三橫一放射共8條一級公路,建設總規模616公里,估算投資92.5億元,其中“*”計劃開工建設二縱二橫4條一級公路,建設里程317公里,估算投資47.6億元,規劃期內計劃完成投資20億元,同時完善高速公路過境服務功能,建立高速公路出口與縣城間的快速通道。

①國道107京深線安陽境改建工程

改建國道107線,建成連接柏莊、湯陰二個衛星城及省級重點鎮宜溝鎮的快速通道,對長泰鐵路湯陰站起到服務功能。起點位于安陽縣與河北省交界處,經柏莊鎮、過安陽市區、湯陰縣,止于省級重點鎮宜溝鎮與鶴壁交界處,全長62公里,估算投資9.3億元。

②省道301大林線白壁至水冶段改建工程

改建省道301大林線,建成連接白壁、水冶二個衛星城的快速通道,同時為北京至鄭州鐵路客運專線安陽站服務。項目起點位于安陽縣白壁鎮,向西過市區、曲溝鎮,止于安陽縣水冶鎮,全長50公里,估算投資7.5億元。

③省道228東南線安陽境改建工程

改建省道228東南線,形成林州市南北交通大通道,為林州紅色旅游服務。項目起點位于林州與山西省交界處,經任村鎮、姚村鎮、城郊鄉、合澗鎮、原康鎮、茶店鄉,止于林州市臨淇鎮與新鄉交界處,全長90公里,估算投資13.5億元。

④省道302葛嘴線安陽境改建工程

該項目是我市中部一條橫向主干道,解決安新高速公路湯陰出口東西向的快速連接,起點位于內黃縣與濮陽市交界處,經內黃縣東莊鎮、高堤鄉、湯陰縣任固鎮、菜園鎮、韓莊鄉,過鶴壁市連接林州市東姚鎮、桂林鎮,止于合澗鎮與山西省交界處,全長115公里,估算投資17.3億元。

⑤高速公路連接線快速通道

市境內高速公路出口共10個,除規劃改建為一級公路的省道302、303、219連接四個出口及市區一個出口外,還有5個出口道路目前由省道二級公路連接,總里程75公里,我們將根據政策、條件,逐步改善出口路交通狀況,基本實現高速公路到縣城間15-20分鐘到達。

⑥“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間計劃對省道303胡鶴線、219永定線、101鄭吳線、215東上線共4條二級公路改建為一級路,總里程299公里,估算投資44.9億元。

(2)二級公路規劃建設項目

“*”期間計劃新改建二級公路項目5個,建設里程245公里,改建寬路窄橋3座,橋長1054.2延米,估算總投資11.8億元。全面消除我市干線公路寬路窄橋、斷頭路及低等級路。

①國道107至林州姚村新建工程

該項目是服務于西部工業發展的資源路,重點解決安陽縣銅冶工業區及林州市陵陽開發區的交通問題,為長泰鐵路物流中轉起到鏈接作用。項目起點位于國道107北環彎道處,向西經銅冶工業區、林州市陵陽開發區,止于省級重點鎮姚村鎮與省道228東南線交匯處,全長約60公里,估算投資2.4億元,計劃*年開工。

②省道307楊小線孔村至南宋林段改建工程

該項目為瓦崗寨旅游區開發服務,同時解決阿深高速公路慈周寨出口東西向通道,起點位于滑縣老廟鄉孔村,向西經高平鎮、慈周寨鄉、瓦崗寨鄉、焦虎鄉,終止于牛屯鎮南宋林村,全長43公里,估算總投資1.9億元,計劃*年開工。

③省道303胡鶴線五陵至崗西段改建工程

該項目是胡鶴線安陽境改建工程的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內黃縣境于*年完工。項目起點位于湯陰縣五陵鎮,經菜園鎮、高莊鄉,過安陽市區、龍泉鎮,止于安陽、鶴壁兩市交界處,改建里程53公里,估算投資2.9億元,計劃*年開工。

④省道219永定線安陽境改建工程

該項目起點位于安陽縣與河北省交界處,經永和鄉、瓦店鄉、湯陰縣菜園鎮、瓦崗鄉、止于鶴壁市交界處,全長40公里,估算投資1.5億元,計劃*年開工。

⑤省道215內黃至滑縣上官村段改建工程

該項目起點位于內黃縣城,途經亳城鄉、井店鎮、滑縣城關鎮、什牌,止于上官村。全長49公里,估算資金2.2億元,計劃*年開工。

⑥寬路窄橋改造工程

對省道228東南線合澗大橋,省道302葛嘴線祝莊橋和古賢橋3座大中橋進行改造,總長1054.2延米,投資估算0.9億元。

3.農村公路規劃建設情況

“*”期間,農村公路計劃建設總規模3750公里,估算總投資15.8億元,申請國省補助9.3億元,地方需配套資金6.5億元。新增里程2453公里,期末達到8757公里。

縣道新改建750公里,估算投資6.8億元,申請國、省補助3.1億元,地方需配套資金3.7億元。新增里程500公里,期末達到1107公里。

鄉道新改建1500公里,估算投資6億元,申請國、省補助4.7億元,地方需配套資金1.3億元。新增里程853公里,期末達到3800公里。

村道新改建里程1500公里,估算投資3億元,申請國、省補助1.5億元,地方需配套資金1.5億元。新增里程1100公里,期末達到3850公里。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且基本上連線成網,平原區60%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山區30%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4.渡口改橋工程

對我市衛河水系的西方山、善村、羊塢、石盤4個渡口撤渡改橋,計劃投資0.8億元。

5.物流、場站規劃建設項目

“*”期間圍繞加快城市客運站的建設,加大現代物流事業的發展,打造成全國較大的免費物流網站。完善鄉鎮客運站,行政村通班線率達到98%的目標,計劃投資6.95億元,完善我市客貨運場站網絡。

(1)物流項目

規劃建設物流、信息2個中心、3個物流園區、3個市貨運場站及7個縣(市)交易市場,估算總投資5.5億元。

(2)客運場站

規劃期內,投資1.45億元完成2個市級站、2個縣級站及94個鄉鎮客運站的建設。

①安陽市汽車客運南站

站址擬定于安陽市開發區長江大道與武夷大街交匯處,占地100畝,建筑面積4278平方米,估算總投資0.35億元,*年完工。

②安陽市汽車客運北站

站址擬定于安陽市北部,占地70畝,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估算投資0.25億元。建設年限*—*年。

③規劃建設林州市汽車客運北站及滑縣汽車客運南站,總投資0.4億元。

④農村客運站

*年前完成92個鄉鎮94個等級客運站的建設,投資0.45億元,“*”末,行政村通班車率達到98%,使我市客運市場基本形成以高速客運為主干,普通客運為基線,農村客運為延伸的公路客運網絡。

(三)項目資金籌措方式: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及縣級以上場站建設采取市場融資的形式籌集資金;二級公路建設以申請收費還貸為主要籌資方式;農村公路及鄉鎮客運站建設以申請國、省補助和地方配套相結合的方式籌集資金?!?”期間,全市交通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21.6億元,其中:爭取國、省資金10.1億元,市場融資104.6億元,地方配套資金6.9億元。

地方配套資金籌措渠道:

1.路基部分可由沿線群眾自愿投工投勞的方式解決,可節省直接投資1.4億元;

2.汽車養路費超收部分預計可返還我市0.35億元,按大部分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可籌集資金0.28億元;

3.拖拉機、摩托車養路費可用于公路建設資金0.32億元;

4.各級政府籌集配套資金可以從交通建設投資所交納的稅收中解決,即取之于路用之于路。按每億元公路投資可創造2.63億元GDP的比例計算,5年交通投資121.6億元,創造GDP319.8億元,可交納稅金6.69億元(稅率5.5%),按70%投入公路建設,可籌集配套資金4.7億元。

以上四項可籌集資金6.7億元,基本解決我市公路建設所需6.9億元配套資金問題。

五、政策及措施

(一)建立科學規劃機制

目前,我省公路建設管理模式已由原來的“條條”管理為主改為“塊塊”管理為主,將建設責任下放到市、縣(市)、鄉。因此,必須轉變觀念,變過去向上級爭項目,爭資金為主,轉變為建設資金以市場運作、地方配套為主。全市將本著實事求是,合理規劃,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根據本地的財力和物力等實際情況抓好交通公路的建設與發展規劃,在高速公路和干線一級公路(包括建站收費還貸項目)向市場融資方面,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堅持規模適度,統籌發展,堅決避免不顧當地人、財、物力的實際情況,隨意擴大建設規模,帶來諸如地方配套資金不落實等一系列問題。對沒有籌資能力和建、管、養力量的項目不得列入建設計劃。

(二)建立政策保障機制

1.進一步完善“政府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引用外資”的投融資機制,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籌集交通建設資金。繼續深化高速公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調動社會資金參與高速公路建設的積極性;建立“誰建設、誰籌資、誰收益、誰還貸”的干線公路投資政策;繼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投入,形成以政府為主、農村社區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渠道農村公路投資新體制;放開運輸場站投資市場,鼓勵社會投資主體參與運輸場站的建設與經營。

2.認真貫徹實施國務院關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的意見。明確職責,建立以縣人民政府為主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建養資金渠道。特別是在建設資金方面,一定比例的交通規費要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場站建設改革后,客貨附加費更多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同時,抓住中央“*”投資補助我省45億元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等機遇,認真落實利用好國家和省農村公路建設與改造資金投入政策,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加大項目申報力度,確保規劃項目全部進入國家和省“*”規劃,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農村公路建設補助資金;并通過經營權轉讓、資產置換等方式擴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特許經營權、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措施,引導社會資金參與交通建設;推行以路養路政策,提供新的籌融資渠道;提倡以轉讓冠名權、路林置換等多種方式鼓勵、吸引企業等社會力量投資農村公路,鼓勵個人捐資。在不增加農民負擔、不強行攤派的前提下,引導農民投工、投勞和捐資修建農村公路。

市、縣(市、區)發改委、城建、國土資源、環保、供電、通訊、林業、稅務等部門要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農村公路建設。與公路建設有關的地方稅收按政策足額征收,所征稅款應通過政府再投入公路建設;免收砂礫石、取土、棄土等有關費用。工程取土等臨時設施用地由縣(市、區)、鄉鎮政府負責組織復墾;公路用地及電力、通信等線桿遷移由縣(市、區)政府負責協調解決。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設計、評審、招投標費用涉及國家機關或財政供給事業單位的一律減免。對財政相對困難的縣(市、區)適當傾斜,將各縣(市、區)當年農村公路項目完成情況與下年度補助資金掛鉤,未完成任務的核減該縣(市、區)下年度省補助資金額度,超額完成的縣(市、區)下年度優先安排補助資金。

3.全力落實配套資金,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各縣(市、區)政府是農村公路建設籌資主體,要制定相關的籌資措施,統籌考慮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凡是列入規劃的項目,各縣(市、區)必須安排配套資金,確保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除了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安排外,縣(市、區)要將拖拉機、摩托車、農用車養路費大部分要用于農村公路的建設和養護。年度目標任務完成后,每年由市財政對列入省年度投資計劃的我市項目,按實際完成數量給予“以獎代補”,獎勵資金按照建設規模、技術等級、驗收結果分配到項目。

4.制定《加快全市交通公路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目標、任務、獎罰等責任,調動全市人民群眾交通公路建設積極性,推動交通路建設快速、穩步發展,確?!?”目標順利完成。

5.制定《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對加快農村公路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明確農村公路建設的意義,正視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不足,從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需要出發,進一步增強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緊緊抓住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機遇,統籌規劃,加大投入,加強管理,加快農村公路建設與發展步伐。

6.出臺“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推進農村養護體制改革,建立符合我市農村實際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促進農村公路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公路養路費總收入用于公路養護資金比例不低于80%,用于農村公路養護工程資金不低于縣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

7.制定交通公路“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針對我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物流(場站)等建設項目,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在土地、稅收、環保、建設環境等方面給外來投資商提供良好的交通建設投資環境,吸引外資投資我市交通建設項目。

(三)建立質量監管機制

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繼續加大依法監管工程質量的力度。高速公路和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等項目建設要確保質量,力爭建設一流工程。

(四)建立目標考核機制

把交通公路建設納入市政府目標管理,全面監督和考核。特別是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認真抓好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各縣(市、區)農村公路建設第一責任人為分管副縣(市、區)長,第一責任人對本轄區農村公路建設負全部責任;各縣(市、區)交通部門是縣道、鄉道和村道的直接責任單位,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要按照農村公路建設年度計劃,對工程資金、進度、質量負全部責任。把農村公路建設工作作為縣(市、區)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鄉鎮人民政府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制定考核辦法,建立激勵機制。市政府將對農村公路建設目標完成好的縣(市、區)進行獎勵,對目標完成差的縣(市、區)給予處罰,確保農村公路建設年度任務的圓滿完成和總體目標的順利實現。

(五)建立環境保障機制

一是政策環境,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為交通公路建設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建設環境。在交通公路建設征地、拆遷和資金配套工作中,實行公路建設環境工作領導責任制,各縣(市、區)、鄉鎮政府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要將做好交通公路建設環境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抓好本縣(市、區)段、本鄉鎮段公路建設的施工環境。實行責任追究制。如果哪個地方由于領導不力,解決問題不及時,出現阻撓施工的,要追究其領導責任,確保有一個良好的建設環境。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通報制度,對建設環境好的縣(市、區)、鄉鎮給予獎勵,建設環境差的給予批評,并在新聞媒體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