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推進旅游業發展意見

時間:2022-05-13 09:24:00

導語:市政辦推進旅游業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辦推進旅游業發展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

旅游業是低污染、低能耗、拉動型產業,我市旅游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具備良好的基礎和優勢,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進一步發揮旅游業綜合帶動作用,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旅游強市步伐,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就加快旅游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旅游業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始終把旅游業作為全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以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指導為手段,不斷加大培育開發力度,旅游功能日臻完善,旅游環境日益優化,旅游經濟蓬勃發展,我市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等稱號,旅游品牌形象不斷被放大,旅游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我市正處在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城市建設加速提升、統籌發展融合突破的關鍵時期,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具有巨大包容性、延伸性,是極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重要產業。旅游業是涉及長遠的生態提升工程,有利于生態文明,促進環境保護;旅游業是事關當前的產業優化工程,有利于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旅游業是統攬全局的民生改善工程,有利于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擴大就業,促進社會和諧。去年12月1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確立了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戰略定位,標志著旅游業進入了國家戰略體系。我市旅游產業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旅游市場潛力巨大,發展旅游必有可為,大有可為。各級各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集中精力,協調一致,努力將旅游業培育成我市的重要支柱產業。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眼,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市場建設為主線,堅持豐厚文化、綠色生態、區位優勢相融合,堅持形象提升與內涵豐富、提質與擴量相統一,堅持統一規劃、總體布局、分層開發相協調,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開發建設與持續發展、政策激勵與改革創新相結合,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相互動,圍繞“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這一總體定位,全力打響泉水游、文化游、生態游三大品牌,將建設成全省著名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區域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業“現象”。

(二)戰略布局。我市旅游業發展的總體布局是:“一軸兩帶三區”。“一軸”,即泉水文化核心軸,主要區域為南至經十東路,北至濟青路的狹長走廊。重點發揮區位交通優勢,突出泉水文化相結合的特色,加快文化旅游大項目建設,完善現代城市旅游功能,實現泉水體量與質量大跨越,展示我市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泉水奇觀,建設集觀光、休閑、美食、商貿、娛樂、購物等于一體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兩帶”,即休閑度假和鄉村旅游兩大發展帶,主要區域為南部山區度假型綜合旅游區和山水資源豐富的生態型鄉村景區(點),發揮資源特色和產品優勢,著眼服務城市休閑需求,提升會務、娛樂功能,豐富旅游配套設施,打造近郊游高地。

“三區”,即都市農業旅游區、現代工業旅游區和體驗旅游區三大塊。主要區域為南部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園、城區近郊農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和三澗溪村、龍山黑陶基地,重點做好各行業、產業間的融合互動,積極開發特色旅游項目,提高旅游參與性、科技性,吸引都市人群,打造旅游新的增長極。

(三)發展目標。到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80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3億元,進入全省先進發展水平。到年,接待國內游客達到1200萬人次,接待入境游客達到3.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0億元,旅游業直接就業達到1.5萬人,間接就業達到3萬人,跨入全省旅游發達地區行列。

三、主要任務

(一)高標準制定旅游發展規劃。大力實施旅游高端發展計劃,聘請省內外知名旅游規劃和策劃專家,組成旅游專家顧問團,在人才興旅上實現新突破。結合文化經濟強省發展目標、省會經濟發展戰略等政策機遇,結合我市實際,科學編制旅游發展規劃。旅游規劃要與城市發展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結合,堅持保護開發并重,堅持國際化與地域特色相結合,堅持遠景藍圖與當前任務相結合,深化“旅游強市”戰略,實現旅游業的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和持續發展。

(二)科學整合旅游產業要素。著力挖掘我市特色美食、工藝品、農副產品優勢,重點發展泉酒、大蔥、龍山黑陶、香米、粗布、小雜糧等國家、省級名優產品和馳名商標,加快建設提升美食街和旅游商品超市,形成聚集效應,豐富旅游鏈條;著力提高旅游文化內涵,繼承創新地域特色文化娛樂項目,策劃高水平文藝演出,鼓勵文藝演出進景區、進飯店、進餐館;著力構建旅游大交通格局,發揮毗鄰省會區位優勢和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優勢,建立與旅游發展相適應的交通運輸網絡,提升公路客運、城市公交、出租車等交通功能。搞好通往景區的道路建設,城市客運服務要逐步延伸到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游點,用2年時間,實現所有景區通客車;著力加快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銜接,發展旅游強鄉鎮、旅游特色村、農業旅游示范點,建設高標準農家樂,促進都市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效結合,依托農村農業資源發展鄉村旅游。

(三)大力推進旅游大項目建設。加大對旅游重點項目的扶持,支持旅游企業提高景區規劃水平,改善旅游基礎設施。要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打破所有制界限,拓寬投融資渠道,廣泛吸引區域內外資金開發經營旅游項目。包裝推介全市旅游業重大招商項目,建立與重要投資商和專業投資促進機構互動合作機制,突出招大引強,重點引進建設投資過億元的大型主題樂園、綜合性度假區和房產旅游項目。加快現有景區改造升級,重點抓好百脈泉景區改造、錦屏山旅游度假區二次開發、圣井危山旅游區完善開放、朱家峪旅游區保護性開發和植物園天怡養生度假園等一批在建改建項目建設,增強旅游吸引力,豐富大旅游框架。

(四)完善現代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建設完善霓虹燈街、購物街、美食街,合理布局旅游公廁,提高綠化造景水平,并在重要公共聚集場所、交通樞紐、城市廣場設立城市形象標志;提高旅游經營場所旅游功能,完善郵政、通訊、金融、咨詢及訂餐訂票服務;升級旅游網站,提高網站互動功能,全面展示城市旅游形象,提供全方位旅游咨詢投訴服務;在交通主干道和各游覽場所增設旅游導向牌、標識牌、游覽示意圖,提供導覽服務。

(五)提高旅游行業素質。進一步提高旅游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加快旅游企事業單位市場化步伐,增強抗風險能力,提高發展意識,實現旅游經營效益最大化;積極培育大型旅游集團,鼓勵對中小旅游企業實行兼并重組,發展綜合性旅游巨頭,提高市場沖擊力和發展后勁;促進龍頭景區向大體量、多業態、高端化發展。力爭3年內4A級景區數量達到4家,并積極爭創5A級景區,提高旅游核心吸引力;促進旅行社做大做強,引進國內知名旅行社,形成競爭機制,力爭在3~5年內,3A級旅行社達到4家,并實現全省五十強、市十強的突破;制定旅游飯店發展計劃,加強旅游星級飯店餐館管理,推行行業標準化建設,支持達到標準的進入星級行列,用2年時間,使星級飯店數量達到10家,其中三星級以上飯店達到6家;提高旅游企業文化內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養有上進心的旅游企業家和有責任心的旅游企業,使每個旅游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企業文化和形象標簽。

(六)強化旅游宣傳促銷。著眼大品牌、大市場,開展大宣傳、大促銷,建立“政企聯手、部門聯合、區域聯盟、上下聯動”的宣傳促銷機制,全力建設區域旅游目的地。制定年度宣傳促銷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市場宣傳促銷,增強市場投放時效性;加大旅游合作交流,積極參加國際(內)旅游交易會和區域旅游交易會,每年保證至少兩次組團參加大型旅游交易會,展示旅游形象;將城市形象推廣和旅游形象推廣結合起來,完善宣傳手段,擴大覆蓋面,依托省級以上廣播電視、報刊和知名網站,有計劃地宣傳旅游整體形象,市級主要新聞媒體要把旅游作為重要宣傳內容之一,開設旅游專版或專欄,免費公益性旅游廣告,增大宣傳報道量;充分發揮旅行社橋梁紐帶作用,瞄準城市群等客源市場開展大規模抱團促銷,采取獎勵政策,激勵本地旅行社開展地接業務,邀請省內外旅行社來我市考察旅游產品,吸引外地旅行社輸送游客,用3年時間使旅游市場半徑擴大至300公里,1~2家景區(酒店)成為常規旅游消費節點,進入全省主流旅游線路;積極開發周邊旅游市場,在交通主干線、車站、城市出入口等公共場所,大密度設置旅游大型公益廣告,營造氛圍,刺激出游意愿,形成固定旅游客源群;優化旅游產品結構,積極開發休閑商務旅游產品,提高旅游吸引力和附加值,將節慶、采摘、文體等活動融入旅游經營鏈條,面向不同游客開發風格迥異的特色旅游產品,提供差異化旅游產品服務,推出“泉水印象”、“文化長廊”、“李清照故里行”、“東進看美景”等一日游精品旅游線路,推出不同組合的景區聯票,為旅行商經營提供更大的市場平臺;探索旅游一卡通整合和發行模式,體現便民原則,降低出游成本,激活本地旅游市場,促進旅游資源的有序利用,提高旅游企業經營效益。

(七)切實提高旅游服務水平。以游客滿意度為基準,全面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綱要》,加大人性化服務,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推行旅游服務標準化,健全旅游標準體系,提高旅游環境衛生、旅游安全、節能環保等工作標準,重點保障餐飲、住宿、廁所的衛生質量;重視旅游培訓,依托旅游職業學院開展旅游專業素質培訓,夯實旅游服務基礎;開展旅游細微服務和文明旅游創建活動,倡導文明旅游,打造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旅游服務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旅游投入。確保旅游規劃和宣傳促銷投入,每年列支專項宣傳促銷經費,并實現每年遞增;景區創建為3A、4A、5A級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別獎勵5萬元、10萬元、20萬元,創建旅游強鄉鎮、特色村、工農業旅游示范點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別獎勵5萬元、3萬元、2萬元;旅行社創建為3A級的,市政府一次性獎勵3萬元;飯店通過改造升級被評定為三星、四星、五星級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別獎勵3萬元、5萬元、10萬元。被評定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餐館的,分別獎勵2萬元、3萬元、5萬元;對景區門票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獎勵該企業5萬元,并獎勵負責人1萬元,對景區門票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獎勵該企業10萬元,并獎勵負責人2萬元;對地方稅收貢獻超過100萬元的旅游企業,視情況給予獎勵;對向我市每年輸送游客5000人以上的外地旅行社,年終一次性獎勵1萬元,超過10000人,年終一次性獎勵3萬元;投資建設旅游景區會議會展設施的,在政策上實施傾斜,并視投資額給予獎勵;引進國內外和區域性會議會展活動,視引進規模給予獎勵。

(二)加強對發展旅游業的領導。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旅游工作,切實把旅游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全市旅游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旅游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旅游鄉鎮要成立專門的旅游工作辦公室,主要負責轄區內旅游項目的調度、旅游數據統計、旅游項目招商和制定實施本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其他鄉鎮和部門要有專人負責旅游工作,部門和鄉鎮要形成合力,結合各自職能,制定具體的工作措施,積極為加快發展旅游業創造條件。

(三)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將旅游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發展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在產業布局、城市配套功能建設、城市綠化、城市交通等方面考慮旅游需求。對預開工的旅游重點項目,做好審批、核準或備案工作,從速辦理相關規劃許可手續、用地批準手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等。對已開工建設的旅游重點項目,千方百計解決資金運營、土地供應、規劃設計、項目審批等問題,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落實旅游企業用電、用水、用氣價格優惠政策,對星級飯店實行與一般工商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對景區綠化實行與農業用水、用電同等價格。遇重大不可控因素對旅游企業經營造成困境的,視情況給予稅費減免。

(四)加強旅游工作考核。對各單位扶持、落實、優化旅游環境情況進行年度工作考核,將其納入全方位目標考核內容。重點考核重視支持、促進發展、旅游規劃、資源開發保護、重大項目建設、行業管理、宣傳促銷等情況,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先樹優的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