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全年應急管理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05 11:48:00

導語:市政府全年應急管理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府全年應急管理工作要點

年,市應急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保障全市“海陸統籌、跨越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加速、提升、增效”的工作要求,以夯實應急管理基礎、細化各項處置流程為中心,突出規范性、聯動性、實效性和前瞻性,全面推動我市應急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在應急管理體系的規范性上下功夫,不斷夯實應急管理基礎。

(一)處置流程要規范化。積極貫徹落實市“應急法制建設推進年”各項活動安排,針對今年領導班子換屆的實際情況,要重新理順各級應急管理體系,詳細梳理、細化道路交通、安全生產等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流程,為市長們量身定做應急處置流程“明示卡”,使各市長在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實現流程再造,切實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二)應急演練要實用化。各部門、單位要適時增編相關預案,并根據年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按照實戰性、實用性要求,對應急演練程序、效果的標準進行細化,不斷通過實戰演練達到流程再造的目的,使應急處置與應急演練互為促進,更具有實用性。同時,要從年度演練計劃中按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四大類各抽取1-2項應急演練,應急辦全員參加、全程參與,通過實戰鍛煉隊伍、檢驗處置流程,在查缺補漏中使各項工作流程更加優化。

(三)示范單位要標準化。在市級應急管理體系規范、流程細化的基礎上,結合應急管理示范單位建設要求,轉移重心,抓基層,打基礎,通過專題培訓、督導檢查、以干代訓、演練互動等方式,使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及相關流程更加健全優化,實現

應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處置突發事件關口前移;同時,在、兩級應急管理示范單位創建的基礎上,要通過召開現場會、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宣傳典型經驗做法,擴大示范帶動作用,加快示范單位的標準化建設步伐,力爭使全市876個村居、400多所學校及1000余家企業全部定網定責、定格定人,逐步形成基礎夯實、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在應急處置力量的聯動性上下功夫,不斷提高綜合救援水平。

(一)完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一是充實應急辦隊伍。結合領導班子換屆,以及新時期新形勢對應急管理工作提出的高要求,各鎮辦、部門、村居要進一步理順本級應急管理指揮體系,加大本級應急管理辦事機構的建設力度,配足配齊專兼職人員,保證有人干事。二是完善各專業救援隊伍。市應急救援大隊要繼續加強各專業分隊的救援能力建設,充分發揮應急救援的主力軍作用,各相關部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強化防汛抗旱、醫療救護、防震減災、環境污染、動物疫情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專家隊伍和社會志愿者隊伍建設,充實完善專兼職相結合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二)逐步提高救援裝備水平。一是加強專業救援隊伍裝備。各鎮辦、部門要加大對應急救援裝備的資金投入,特別是消防部門要在購置高空救援裝備的基礎上,繼續購置其他裝備,持續提高高層建筑火災救援能力;建設部門要購置大型應急設備,加強惡劣天氣城市運行保障能力;各鎮辦及安監、公安、林業、環保等部門要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補充各類應急裝備,完善裝備庫建設,增強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二是完善市級救援分隊裝備庫。我市市級救援分隊裝備庫現有應急裝備包60套,應急燈、對講機、鐵锨、鎬頭等若干,今年,將在原有的基礎上更新、升級、補充部分必需裝備,并適時為市領導配備相關救援裝備。

(三)加強部門聯動機制建設。一是研究聯動機制制度建設。今年,將依托市應急救援大隊,深入開展與公安、衛生、安監、地震、環保、城建、氣象、林業、教體、食品藥品等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建設,制定市應急救援聯動機制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應急會商機制,提高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各部門形成應急救援合力。二是配備800兆天翼對講機。根據市辦公廳《關于建設800兆數字集群應急指揮通信專網的通知》要求,爭取年為宣傳部、公安、消防、衛生、安監、民政等主要應急聯動部門配備800兆天翼對講機,形成橫向指揮網絡,不斷提高應急指揮調度效率。三是推進應急平臺建設。根據目前已形成的建設方案,結合電子政務網絡視頻會議室建設,加大應急平臺推進力度,充分整合本區域內的各種應急資源,實現預案聯動、信息聯動、隊伍聯動、物資聯動。

三、在宣教培訓的實效性上下功夫,不斷培養全民心中的應急意識。

(一)讓各級領導干部心中有應急。各鎮辦、部門要將應急管理納入本級干部長效教育培訓安排,編發《應急管理宣教培訓工作方案》,依托市委黨校等培訓機構,通過應急管理專題培訓、公務員初任培訓、市管干部培訓、股級干部培訓、以干代訓、外出交流學習等方式,對全市各級干部進行全面培訓,增強其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意識,確保能干成事。

(二)讓廣大群眾心中有應急。各鎮辦、部門要將《突發事件應對法》列入法制宣傳的重要內容,繼續完善應急管理網站、豐富各應急管理專欄,繼續深入開展各項主題宣教活動,充分利用5.12防災減災日、防溺水安全月、11.1《突發事件應對法》宣傳日、11.9消防日等公共主題宣傳活動,使應急知識科普宣教常態化,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應急知識普及率。

(三)讓全體師生心中有應急。繼續抓好學校這個應急知識推廣的特殊陣地,積極開展“童眼看應急”主題活動,組織交通、消防、供電、地震等專業宣講團要走進校園進行巡講;各學校要充分利用好放學前的最后2分鐘,通過師生互動、實例分析等方式普及應急避險知識,要積極開展應急知識在心中主題班會、知識競賽、征文比賽等活動,并充分利用黑板報、墻報、宣傳展板等形式,普及各類應急避險知識,真正做到應急知識普及從孩子開始。

四、在預測預警的前瞻性上下功夫,不斷提升風險防范能力。

(一)落實隱患排查工作機制。按照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的原則,各鎮辦、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對企業、學校、建筑工地(特別是臨時工地)等各類隱患點的排查、登記、評估、檢查、監控等長效機制,建立完善各類信息臺賬和隱患風險數據庫,實施動態管理,形成監管長效機制。

(二)落實風險評估工作機制。各鎮辦、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市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根據隱患排查情況,全面掌握本行政區域、本行業和領域內的各類風險等級,對超市、學校、醫院等重點場所,以及防洪、防火等重點時期的各類隱患進行實時評估,并及時完成燃氣管道、九龍鎮輸油管道等重點方面的專題風險評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三)落實預測預警信息制度。氣象、安監、地震、公安、城建、海洋漁業等部門要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新風險,在各自專業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提前介入,進行會商研判,做好各類風險的預測預警和輿情分析工作,并充分利用金宏網、因特網、廣播、電視、手機短信等渠道,及時,切實避免和減輕各類災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