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局年終小結
時間:2022-01-04 03:35:00
導語:縣農業局年終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做好全年農業工作,農業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市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扣縣委政府制定的“五年倍增、爭創一流”,打好“三大戰役”的工作主題,以推進產業發展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突出抓好了糧食生產、農技服務、農資監管、項目建設等各項工作且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我局全年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以穩定糧食為基礎,全面推進種植業生產
1、糧食種植目標任務全面完成。通過采取壓縮單改雙、遏制拋荒、設立獎勵機制、扶持規模經營、全力防災抗災等有效措施,切實穩定了糧食種植面積,全縣糧食總播種面積106.33萬畝,總產51.7萬噸,較去年增長2.7%,其中早稻種植面積為46.81萬畝,比去年擴面1.07萬畝,單產440公斤,總產20.59萬噸;單季稻5.8萬畝,單產575公斤,總產3.34萬噸;晚稻播種面積為49.6萬畝,單產536公斤,總產26.58萬噸。同時,蠶豌豆收獲面積5500畝,總產量2180噸,產值654萬元,馬鈴薯2760畝,總產量3480噸,產值348萬元。
2、經濟作物生產勢頭良好。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為22.8萬畝,其中大棚蔬菜2.5萬畝;果用瓜播種面積約為2.5萬畝,其中大棚精品瓜,嫁接西瓜達1萬畝以上,同比增加20%;春季油菜收獲面積為10.16萬畝,總產約7500噸,冬種油菜面積達15萬畝,綠肥種植面積6萬畝。其它如南方早熟梨、李、桃等水果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畝左右,產業化發展勢頭強勁,并逐步形成地方特色。
二、以農技推廣服務為重點,扎實開展各項業務工作
1、著力創優農業技術服務。一是積極推廣優良品種。今年落實水稻品比區試品種282個,全縣重點推廣優質糧食新品種11個,時鮮蔬菜新品種8個,果用瓜等經濟作物品種4個,水稻良種應用面積93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91.2%.二是著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圍繞糧食種植節本增效,大力推廣水稻軟盤拋秧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好氣間歇灌溉、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集中育秧等成熟技術,應用總面積達48萬畝以上;經濟作物生產重點推廣了西瓜嫁接育苗、有色膜覆蓋、生化調控等先進技術3項。三是切實加強田間技術指導。針對4月份長期低溫陰雨天氣、5-6月份的洪澇災害、晚稻期間部分地區的干旱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暴發等災害性天氣和病害,為了確保災年不減產,我局積極組織局農技干部深入鄉鎮村組,下到田間地頭開展生產指導,調運種子5萬公斤,防病對口藥劑100件免費發給各受災農戶,指導農戶開展生產自救。四是引導農業生產訂單服務。為振興湘米產業,我局加強了與龍頭企業的聯合協作,運用“科技+基地+企業”的產業化運作模式開展訂單服務。促成19家專業合作社、62個種糧大戶、31個基地村與仙竹米業簽訂優質稻訂單面積14.5萬畝,其中晚稻高檔優質稻訂單面積8.2萬畝,并全程提供優質稻生產技術培訓與指導服務。五是引導建立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體系。全年簽訂統防統治面積16.5萬畝,其中早稻7.0萬畝,中稻1.5萬畝,晚稻8.0萬畝,每畝可為農戶節約用藥成本約20-25元。
2、全力創辦標準化高產優質示范基地。一是創辦了網嶺、新市、大同橋、上云橋四鎮31個村6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并在網嶺新陂村、新市新中村創建超級稻、高檔優質稻等4個千畝核心示范區。二是在酒埠江芹家洲、菜花坪譚橋、譚洲創建了3000畝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三是建立了皇圖嶺、新市為主的500畝特色果用瓜標準化栽培示范基地。四是石羊塘鎮的2000畝雜交水稻制種高產示范基地。五是以網嶺、新市、大同橋、鴨塘鋪等鄉鎮為主10000畝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示范基地。六是在皇圖嶺建立了10000畝冬種油菜種植示范基地。
3、盡力提高農民種植水平,積極開展農民技術培訓。組織我局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深入鄉村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向農民傳播推介優良品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專業化防治、果用瓜栽培、水果栽培等實用技術。全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65期次,培訓農民2.65萬人次,特別是高產創建示范區內每個村開展了一次培訓;同時,利用“陽光工程”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農民3800人。共印發《農家之友》、《病蟲情報》、《農資快訊》、《早稻應急管理技術措施》、《晚稻浸種育秧技術》等技術資料25萬份。
4、努力暢通信息渠道,提高農業工作透明度。今年,我局已編發《農業快訊》29期;在《縣農業信息網》、《縣公眾信息網》農業工作動態信息、病蟲情報、種子簡報、農產品質量檢測等信息78條,各種文件、通知及工作管理制度、方案18份,對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和應對措施及時予以通報,使各級領導以及民眾及時了解農業局所做的工作和農業生產進展情況。同時建立了多個信息工作群,加強了橫向、縱向的信息溝通,保證了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三、以農業執法為重點,強力推進愛農護農活動
1、加強了農業普法宣傳。有針對性的對經營服務人員、種植大戶就有關農業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和培訓。出動宣傳車20余輛次;利用電視臺的《科技興縣》等欄目開展專題講座;利用《農家之友》、《縣農資快訊》等刊物印發專題宣傳資料5萬余份;組織全縣農資經營人員、農產品生產經營人員培訓5期,培訓人員1200余人次。
2、加強了農資市場監管。以種子執法年活動為契機,開展了“”消費者日活動、春季農資打假護農保春耕和秋季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等多個活動。對農資銷售單位(個人)進行拉網式檢查,對流通市場內的種子、農藥肥料產品進行重點檢查。截止目前,我隊共出動執法人員407人次,檢查各類農資經營戶(含經營門店)1256個次,立案查處不合格農資案件21起(其中種子4起、農藥13起、肥料4起),查獲假劣農藥936kg、不合格種子12000kg、劣質肥料36000kg,處以罰款7.05萬元,受理農民投訴68人次,協查案件10起,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26.5萬元,有力地維護了農民的利益。
3、加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為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這一好事辦實,實事辦好,我局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舉措。一是抓好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強化產品源頭監管。今年建立了以上等鄉鎮為主的萬畝優質稻無公害生產示范基地;三個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恒源油脂公司的6萬畝有機油茶基地。二是抓好檢驗檢測,強化產品質量監管。至11月份,從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市抽取蔬菜樣品3137個,經檢測樣品不合格率低于2.6%,向上級主管部門發送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報告11期。在城關的超市、凈菜配送中心,網嶺農貿市場等農產品經營場所建立了果蔬農殘速測站進行農殘速測;針對海南產長豆角農殘超標情況進行了徹底清查,銷毀有毒豆角142公斤,全年沒有發生農產品農殘超標引起的重大中毒事故。三是抓好農產品的“三品一標”工作,強化產品認證監管。全縣已通過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47.9萬畝,3個有機認證品牌,1個綠色認證品牌,19個無公害認證產品,今年有縣天籟蔬菜有限責任公司、佳利蔬菜產品專業合作社等企業的38個蔬菜、水果已向國家綠辦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正在等待農業部的審批發證。已到期的無公害農產品的復查換證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認證書的復查換證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
四、以爭項引資為重點,切實增強農業發展后勁
我局通過創造條件,加強服務,優化投資環境等措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不斷推向深入。一是大力引進雜交制種產業。今年有14家種業集團公司來我縣發展雜交水稻制種,共落實制種面積4.3萬畝,引進資金超6000萬元,畝平為農民增收200元;二是引進精品西瓜種植產業。全縣精品西瓜大棚栽培面積近3000畝,引進資金1000余萬元;三是積極爭取國家農業項目實施。今年實施的鄉村清潔工程、糧食高產創建項目、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項目和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已陸續通過驗收,世行貸款生態家園建設項目正在建設當中;另外,優糧工程種子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和種子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已獲部、省批復,可于明年實施,總資金達到1000萬元。在抓好在建項目的基礎上,我局申報貯備的農業項目有5項,即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標準糧田后續建設項目、南方早熟梨苗木繁育項目、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建設項目和鄉鎮農技站建設項目,項目總資金超1600萬元。
五、以提升效能為重點,切實加強機關作風建設
為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樹立農業部門良好的機關工作形象,我們重點抓好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了各項規范性制度。我局嚴格落實了預安銷號與績酬掛鉤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等十項制度,并以農業行政執法、植物檢疫為中心查找行政權力風險點,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人人守制度的良好氛圍,機關作風有了明顯轉變。二是堅持集中學習制度。堅持每月開展一次集中學習,加強政治理論、業務技能、法律知識和健康衛生知識學習,提高了我局干部職工綜合素質、業務工作能力以及自身修養。三是加強廉政建設。實行黨風廉政建設和部門業務工作緊密結合,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對黨員、干部、職工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活動,宣講廉政準則,同時努力推行增收節支,降低公務經費成本,實行按制度辦事管人,有效克服了辦事隨意性;領導班子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尤其對涉及人、財、物等敏感問題,利用政務公開的形式增強透明度。四是落實維穩工作。今年就水稻黑條矮縮病、種子質量、農業局改革遺留問題和技術咨詢等接待群眾來訪1500多人次,我們按照“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和“接待、協調、疏導、穩定”原則,及時處理好了各種問題,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了矛盾糾紛,確保全縣社會政治大局穩定。五是實行了服務承諾制。結合創先爭優活動,我局所有股站辦都簽訂了職責服務承諾書,凡屬各自的職能都需按規定的時限、責任按時到位;對來我局機關和各站辦事、咨詢的企業和個人落實首問責任制。按照承諾的職責和期限辦理行政審批、技術咨詢、病蟲測報與防治、植物檢疫、農業事故鑒定等事項,盡量縮短辦事時限,提高工作效率,不讓群眾多跑,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
雖然我縣的農業生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現代農業的發展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一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業企業小而全,產業鏈條不長,農產品加工水平低,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很??;二是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正在減退。受到自然災害頻發,農村勞動力減少,勞力、生產資料等成本增加、糧食等農產品比較效益偏低的影響,農民已不愿耕種;三是農技推廣到位率不高。我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雖已完成,但從事專業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不多,基層農業技術服務工作難以落實到位。
- 上一篇:紀委在監察專題會發言
- 下一篇:城鄉戶籍改制發展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