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持科技自主創新意見

時間:2022-03-23 04:36:00

導語:財政支持科技自主創新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支持科技自主創新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為貫徹黨的**精神,全面落實《中共**委**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推動我省科技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就財政支持科技自主創新提出以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科技投入工作

1.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為核心,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跨越發展、加速奮力崛起為主題,樹立“振興財政必先振興經濟,振興經濟必先振興科技,振興科技必先加大科技投入”理念,堅持科技投入的戰略性、發展性、引導性,選擇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有促進作用的領域,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基本原則

——財政科技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的原則。財政科技投入要充分利用財政貼息、政策性擔保融資、稅收優惠等手段引導社會資金增加對科技的投入,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以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體系。

——突出重點的原則。財政科技投入的重點應著力支持突破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著力營造良好的科技發展環境,減少一般性領域的投入。

——注重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原則。為促使科技研發成果優先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財政科技投入要重點支持科技成果在本省范圍內進行轉化。

——公開公平與效益最大化的原則。財政科技投入資金的分配、使用要公開化,預決算要透明,在科技計劃項目選定與實施程中要提高財政科技投入效益,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

3.目標任務。到**年,全省地方財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財政經常性支出的比例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省級應用技術研發經費要力爭高于中部地區平均水平。

二、加大投入,構建體系,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4.確保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各級財政要把科技投入作為預算保障的重點,年初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的要求??h級以上財政每年用于科學技術經費的增長幅度,要明顯高于本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各級財政要注重綜合運用貸款貼息、政策性擔保、風險投資、償還式補助、后補助、以獎代補等多種投入方式,加大對科技發展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財政科技投入的引導帶動作用。

5.構建多元化的投入體系。建立以財政科技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財政科技投入體系。財政科技投入要把握好資金投入導向,對企業和社會投入加強引導,支持鼓勵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積極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有應用和產業化前景的重大科技計劃項目。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和自有品牌。建立財政支持創業風險投資的機制,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自主創新。

三、明確重點,突出特色,進一步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

6.明確省級投入重點。省級財政科技投入要結合國家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和科技發展方向、發展規劃,以項目為載體,重點支持解決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重點支持提升創新能力的應用基礎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公共平臺建設、科研條件建設等促進我省科技事業發展的公共科技活動。加大對科技園區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園區資源、人才優勢,形成集聚效應;加大對帶動性強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其發展成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優先支持《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確定的重大專項及涉及循環經濟、生態保護、節能減排等方面的項目,繼續支持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各級財政要進一步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重點支持應用技術研發項目。

7、出市縣投入特色。市縣財政要根據自身經濟發展優勢,找準定位,因地制宜地支持具有特色的科技園區,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科技項目,區別對待、分類扶持本地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繼續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市級以上實施的各類科技計劃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向縣(市)延伸,為科技工作提供項目支撐,尤其要加強農業科技工作,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以不斷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8、大對民營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落實民營科技企業與國有企業在稅收等優惠政策上的同.等待遇,大力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投入,鼓勵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要積極鼓勵和幫助申報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市縣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四、落實政策,激勵創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9、實并完善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家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的政策,企業為開發新技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按照國家規定鼓勵企業有關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可以采取加速折舊的辦法。對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我省列入老工業基地的合肥、蚌埠、蕪湖、淮南、馬鞍山五市中,從事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業、冶金業、汽車制造業、農產品加工業、電力業、采掘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新增的符合條件的固定資產所發生的進項稅額,可在當年繳納的增值稅稅額范圍內按規定抵扣。認真貫徹國家對創業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所得稅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10、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通過財資金的投入,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和科技保險業,支持企業參與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扶持發展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拓寬創業風險投資退出渠道。

11、鼓勵產學研相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積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加強科技合作,共建產學研基地,推進科技科研院所與企業加強科技合作,共建產學研基地,推進科技項目成果轉化,扶持培育一批產學研結合的示范帶動項目。積極支持和鼓勵產學研結合研究開發并實現就地產業化或從高校、科研機構引進科技成果并實現就地產業化的高新技術項目,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轉化水平,加大對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

12.支持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要支持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支持教育人才培訓與科技人才需求的共享對接,建立有利于激勵自主創新的人才評價和獎勵制度,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五、加強管理,創新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13.進一步加強科技經費的管理。改革和強化科研經費管理,積極探索建立統一、協調、規范的財政科技投入管理機制。加強全省科技計劃項目經費安排的統籌協調,做到相互銜接,及時溝通,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復、分散和浪費。強化科研項目經費的監督管理,建立包括審計、財政、科技等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在內的財政科技資金管理和監督體系,完善對科技項目的財務審計與驗收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14.探索建立科技資源共享機制。通過財政投入促進科技資源整合,從源頭上統籌配置部門、行業、區域之間科技資源,實現科技資源與項目規劃全方位、寬領域結合。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科學儀器設備、科技信息、研究試驗基地等科技資源的共建共享。

15.積極支持科技體制改革。緊緊抓住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這一核心,支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推進開發類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穩定支持公益類院所發展,不斷提升科研院所的實力和水平,支持建立科研院所可持續發展的體制。

16.健全科技計劃項目立項及預算評審評估制度。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加強項目評估的社會性。強化項目的前期論證,建立和完善項目庫管理制度,提高科技計劃項目立項及預算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逐步建立評審專家庫,完善評審專家的遴選、回避、信用和問責制度。提高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透明度,在符合國家保密規定的前提下,全面實行網上申報,逐步推行網上評審,積極實施公告、公示制度,加強對評審過程的監督。

17.建立績效評價制度。逐步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的績效評價體系,從總體上對財政科技投入效益進行綜合評價,包括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以及長遠效益的評價。同時,要制定項目資金跟蹤問效制度,對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進行檢查評估,建立客觀、公正、公開的驗收評審制度,保證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