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作交流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4 08:37:00

導語:企業合作交流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合作交流工作意見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要做好服務、服務流域、服務全國的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實加強我區國內合作交流與對口幫扶工作,根據市政府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內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見》府發〔〕21號文件精神,結合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加強領導、強化職能,不斷推進合作交流與對口支援工作。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認識加強國內合作交流與對口幫扶工作,是順應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需要;是融入,參與聯動發展,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需要;是發揮區域市場資源整合優勢,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堅決按照中央對上海服務全國的要求,主動服從服務于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切實把的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全國和上海發展作出貢獻。

(二)加強領導,切實把合作交流與對口支援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把“服務、服務流域、服務全國”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合作交流與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和人才開發服務全國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合作交流與對口支援工作。

(三)強化職能,努力形成政府主導和全社會參與的合作交流與對口支援工作格局。充分發揮區政府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協調各方利益,整合社會資源,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支持,全力推進合作交流工作。實行引進來、走出去并重,積極鼓勵、支持在企業、個人等到全國各地投資、創業、發展,加大服務全國的工作力度,切實為國內各地企業、個人等來投資、創業、發展提供服務。認真研究對口支援地區的需求,著眼解決實際問題,著力提高經濟社會效益。動員、依靠社會力量參與支持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組織本區有業務拓展需求和投資能力的企業到對口支援地區進行項目考察、論證,參與投資項目的合作發展,幫助對口地區增強“造血”功能,積極推進援滇、援藏、援疆等對口幫扶工作。

二、立足大局、互融共進,努力開創合作交流與對口支援工作新局面。

(一)進一步完善區域聯動的合作機制。區作為連接上海、蘇浙地區的交通樞紐和橋頭堡,充分利用杭州灣跨海大橋即將建成通車的機遇,主動融入杭州灣聯動發展大局,在人才、信息、產業、市場等方面探索建立聯動機制。努力形成人才交流機制;信息互通機制;產業對接機制;市場相連機制。切實加強與地區在商貿、旅游、物流、人力資源開發特別是精細化工等方面的區域合作,提升地區和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繼續引導、推動、鼓勵本區各部門、企事業單位與蘇浙兩省的相關單位加強合作。積極參與融入聯動發展的各種論壇、研討和經貿活動,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增強輻射功能。

(二)進一步發展與各地友好往來的互動格局。繼續推動友好城區往來和締結工作,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區黨政代表團考察友好城市,學習借鑒全國各地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不斷擴大與、流域以及其它城市締結友好的范圍,形成互動發展合作框架,整合優化區域資源,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共贏發展。

(三)進一步增強城市集聚輻射功能。堅持“優勢互補、區域聯動、開拓創新、合作共贏”的原則,按照“深化、放大、提升、搭臺”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強與友好城區的合作與交流。繼續加強與外省市駐辦、聯絡處、工作處以及上海駐外辦的聯絡,構筑服務平臺,拓展服務領域,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對區域內各地來企業提出的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在政策許可范圍內,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幫助各地來企業做大做強。

(四)進一步整合幫扶資源,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幫扶工作新格局。堅持“動真情、辦實事、求實效”的方針,確立“以資金、實物幫扶為基礎,智力扶貧為重點,整村推進為原則”的政府主導與社會廣泛參與相結合的對口幫扶新模式,努力構建多層次的社會幫扶體系。堅持“輸血”和“造血”并舉,努力增強當地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對口幫扶地區可持續發展。圍繞“溫飽工程、增收工程、智力工程和健康工程”,重點幫助改善對口支援地區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基本生產、基本教育和基本醫療條件。堅持區財政投一點、企事業出一點、社會籌一點的方法,多方籌資,不斷加大對口幫扶資金投入。切實發揮專項資金對對口支援工作的支撐作用,規范使用對口幫扶專項資金,做好項目立項、實施、竣工驗收的論證、監管和終期審計。積極支持、鼓勵本區企業到對口支援地區投資經營、開發實業,按照市有關政策,給予各方面便利和相關政策激勵,同時為對口支援地區來開展招商引資、人才招聘等提供服務。積極實施人才開發服務全國計劃。互派優秀干部掛職鍛煉,開展各類干部、專業技術人才的短期培訓,加大帶頭致富、帶領致富人員和勞動力轉移的培訓力度。進一步擴大培訓人員覆蓋面,不斷優化培訓結構,提高培訓實效。推進勞動力培訓轉移和產業化扶貧,援助公益事業,著重抓好云南對口兩縣富余勞動力勞動技能、農牧業、畜牧養殖、醫療衛生以及新農村建設人才培訓,繼續扶持對口支援地區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拓展當地農民的脫貧致富渠道。

三、優化環境、強化措施,努力為各地企業來發展提供良好服務。

(一)優化服務環境。積極為各地來企業開展經貿和各類推介活動提供相關協調服務。組織相關部門不定期開展經濟、政策等信息和政策咨詢,為各地投資企業提供有價信息。對各地企業來區投資實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服務,堅持企業走訪制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對各地來投資企業職工持有人才引進類《上海市居住證》及經市有關部門認定的各地來投資企業在工作職工和地級市以上地區駐辦事機構工作人員等,其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報考本市高中階段學校和參加本市統一高考,符合市相關規定的,積極給予辦理。

(二)優化投資環境。切實幫助各地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對各地來區投資企業辦理工商登記,按規定需前置審批的,實行“一門受理、并聯審批”。對來區投資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導向、發展潛力大、企業誠信度高的外地企業,經申請同意,享受誠信免檢等待遇。各地來區投資企業與本區企業享有同等的待遇。積極引進各地企業和個人來投資發展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和城市生態環境要求的產業,更好地為外省市入駐區的企業提供服務。

(三)優化市場環境。積極構建各類服務平臺,組織各地投資企業外出學習考察,引導企業赴國內外拓展市場,幫助各地來區投資企業“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積極吸引及周邊地區企業、人才、資金和技術等適合我區產業發展導向的創新資源集聚,不斷增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