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金融經濟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15 03:52:00

導語:財政局金融經濟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金融經濟發展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9〕126號)精神,為全省保增長、保發展、保穩定提供充分的金融服務,現就加強2009年我省金融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作原則

(一)加大執行力度,優化金融服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金融工作全局,把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貫穿到工作的各個方面,把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貫穿到工作的全過程,把貫徹執行情況作為考核工作指標,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不斷滿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對資金的需要。

(二)明確工作重心,提供資金保障。以保增長、保發展、保穩定為中心,為全省生產總值、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金融保障。

(三)創新工作思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與經濟特區相適應、與*發展相協調的金融格局。隨著一批大項目的啟動,*下一輪發展的基礎將更夯實、空間將更廣闊,各金融機構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創新工作,搶占先機。

(四)著力攻堅克難,破解熱點難點。金融工作力爭在中小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農村信用社改革、農業保險、資本市場發展等四個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二、工作重點

(一)確保基礎設施和重大工業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資金需求量大,而且風險高度集中,單一銀行往往無法滿足。各監管部門要大力協調各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確保不因資金問題影響工程進度;各金融機構要對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資金需求進行排序,加強營銷;*銀行業協會要協調各銀行增加貸款規模和授信額度,組織各銀行之間開展銀團貸款,為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特別是要為洋浦保稅港區建設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物流中心及出口加工基地的目標提供充裕的資金。同時防范信貸風險,積極引導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投保有關保險產品。鼓勵和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通過發行債券、經營租賃、信托理財等多種方式解決資本金缺口問題。

(二)確保“三農”發展和縣域經濟的資金需求。落實省委五屆四次全會精神,促進農村金融機構不斷發展,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不斷創新。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要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放,農業銀行要加大推廣“惠農卡”的力度;農村信用社要加快改革,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力爭完成10億元的小額信貸任務;郵儲銀行要擴大涉農業務范圍。推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以及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逐步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充分的金融服務。探索開發農業信貸保險等險種,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我省縣域經濟活力日益增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縣域城市化步伐加快,資金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也為金融機構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金融機構要在服務縣域經濟中發展壯大。

(三)確保國際旅游島重大項目的資金需求。國際旅游島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已基本完成,今年要推進4家市內免稅商店建設,加快與旅游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旅游國際化水平和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金融機構要著重滿足*、*、*等在建及擬建大型國際化旅游景區的資金需求,為旅游消費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四)確保社會事業等重大項目的資金需求。改善民生是保增長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金融機構要履行社會責任,在解決民生欠賬等方面有所作為。要為保障性住房、城鄉醫療中心及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提供金融保障;要大力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為下崗人員、農民工及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五)全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一是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搭建省級信用擔保平臺,幫助市縣政府做大做強擔保機構,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機制,扎扎實實開展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切實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支持。把對企業貼息、對擔保機構補貼和對貸款銀行獎勵工作落到實處。二是支持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要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爭取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更多進入中小企業,鼓勵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來*開展業務;三是鼓勵中小企業借力資本市場發展。有計劃、分步驟推動優勢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鼓勵和支持符合再融資條件的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發行公司債券等方式籌措資金。鼓勵和引導優秀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籌集資金。支持2家證券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的方式,協調解決其注冊地與管理總部兩地分離問題,爭取其總部遷回*。

三、主要措施

2009年的金融工作任務繁重而艱巨,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政府的組織增信優勢和銀行的融資優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各項重點工作的落實。

(一)建立完善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溝通協調機制。打破政銀之間信息溝通不夠及時順暢、信息資源共享不充分的局面,進一步健全暢通的項目建設融資信息溝通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有關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參加的重點建設項目融資需求政銀懇談會,交流行業動態、發展戰略、結構調整、信貸政策和金融服務產品等信息。擬每季度召開一次政、銀聯席會議,省發展和改革委、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建設廳、省國資委、省旅游局、省工信局等部門通報新增項目、在建項目建設資金需求情況,各銀行機構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金融政策、信貸服務信息,雙方就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進行商談,改變項目找不到資金和資金找不到項目的狀況,實現項目和資金的快速高效對接。重大問題及時報省政府研究解決。

(二)努力創造更加寬松、良好、有效、優惠的金融環境。以財政資金的杠桿效用帶動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有效落實,促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效結合。從我省實際出發,建立促進金融業發展的激勵機制,研究制定對金融機構的年度獎勵辦法、農村信用社發展獎勵辦法、引進金融機構獎勵辦法、中小企業成長性獎勵辦法等具體措施,鼓勵各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為保持全省經濟增長提供有效支撐。

(三)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創新金融產品。農村信用社要加快發展。一是用好央行20.96億元專項票據,大力增資擴股,壯大支農實力;二是推進農村信用社市縣統一法人改制工作,探索將初具條件的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合作銀行或農村商業銀行;三是繼續清收欠款,2009年力爭完成5億元欠款的清收任務。農業銀行要在經營理念、產品創新上有突破。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為農行的改革創造良好條件,同時大力支持國家開發銀行的改革。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引進外資金融機構,改變我省外資銀行過少的狀況。要著重為匯豐銀行和華僑銀行等有意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的外資銀行進駐創造條件。

(五)密切關金融運行態勢,認真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密切關注全球金融危機對我省經濟金融的影響,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應對措施。認真研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問題金融機構的最終處置問題進行分析,力爭盤活重組,提升我省金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