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意見
時間:2022-08-31 03:58:00
導語: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市委武發[20*]1號文件提出:“從20*年開始,對遠城區貧困家庭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錄取到我市中等職業職業學校學習的予以減免學費”。對農村“兩后生”(初、高中畢業未升學的學生)試行“雙證制”(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教育。為保證上述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現提出工作意見如下:
一、整合多方資源,形成部門合力
市直相關單位都要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作為本部門工作的重要職責。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顧全大局,服務大局,齊心協力,共同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市發改委、教育局要統籌規劃,整合職教資源,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加大對遠城區培訓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搭建平臺;市財政部門要積極籌措資金,在努力爭取國家“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補助資金的前提下,按照年度培訓目標任務,確保市級財政補助資金落實到位;市農業、勞動保障和教育部門,要根據市政府確定的年度培訓任務,通過“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就業計劃”和擴大中專(技校)教育,推行“雙證制”,各履其責,各記其功,團結協作,確保政府目標的實現。
二、突出工作重點,落實年度目標
年度轉移培訓工作的重點一是要確保完成2.5萬人的轉移培訓任務,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步伐;二是積極推行“雙證制”教育,促進農村新增勞動力順利轉崗就業;三是加大資金扶持政策的實施力度,通過減免學費,努力擴大中專(技校)教育規模,采取“長、穩、高”的培訓轉移方式,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永久轉移。圍繞以上工作重點,市直相關部門都要做好計劃安排,保證資金投入。按照培訓資金渠道不變,年度目標任務打通,補助資金落實到人的辦法,將20*年農業部門實施的“陽光工程”培訓、勞動保障部門實施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就業計劃、教育部門實施的“雙證制”教育、扶貧部門實施的“雨露計劃”培訓以及擴大中專(技校)教育全部納入統一管理范圍。實行部門安排資金組織培訓,全市統一歸口管理。根據市政府協調會議研究決定,由勞動保障部門安排資金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0.7萬人;教育部門安排資金,完成農村“兩后生”試行“雙證制”教育0.5萬人;扶貧部門安排資金,完成“雨露計劃”培訓0.2萬人;農業部門安排資金,完成“陽光工程”培訓1.1萬人。對年度受訓人員,勞動保障部門要對符合減免條件的人員辦理職業資格證,收費予以減免。各部門執行結果,每季末報*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市農轉辦)備案。
三、嚴格補助標準,實施規范管理
1.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組織實施)
*市農業戶籍人員參加技能培訓,要嚴格按武財社[20*]310號文件精神,規范管理,確定培訓對象、申報程度、享受條件,培訓時間不低于180個學時。補助標準:中心城區600元/人,遠城區500元/人。
2.“兩后生”試行“雙證制”教育(市教育局組織實施)
*市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未升學人員,培訓時間半年,補助標準400元/人。
3.“雨露計劃”培訓(市扶貧辦組織實施)
*市老區貧困地區農業戶籍23歲以下人員,培訓時間1~3個月,補助標準500元/人。
4.“陽光工程”培訓(市農業局組織實施)
*市農業戶籍人員,普通工種培訓時間1~3個月,補助標準300元/人;制造業培訓時間半年以上,補助標準500元~800元/人。
以上各類培訓,由主管部門按照相關文件規定,認真組織實施,實行規范管理。各類培訓要重點面向農村新增勞動力,面向需求,合理引導,對“兩后生”開展多層次、廣覆蓋的職業技能培訓。所有符合條件的參訓農村勞動力只能享受一次政府培訓補助。
四、增加資金投入,擴大中職規模
為了適應農村勞動力“長、穩、高”轉移和培養發展現代農業新型農民需要,擴大中職(技校)規模勢在必行。結合*市實際情況,提出措施如下:
(一)由市教育局組織實施資助萬名貧困家庭學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行動計劃,捆綁中央、省、市資金,按照武教職成[20*]4號文件規定,通過對貧困生和特困生實施資助,確保其順利接受中職(技校)教育。
(二)由市農轉辦組織對貧困地區和學習農業專業人員實施中職教育資助。一是黃陂、新洲、江夏、蔡甸4個遠城區中的20個老區貧困地區鄉鎮農業戶籍的高、初中生進入我市中等職業(技校)學校學習,享受教育局貧困生或特困生資助的人員,由市農轉辦采取疊加的辦法,據實按1000元/人對學校補助,學校對相應受援生學費減免1000元。二是*市農業戶籍家庭子女進入市農校學習涉農專業和進入各職業教育中心學習園藝、畜牧專業,每生3000元標準對學校予以補貼,學校不再收取學生學費。以上資助所需資金由市財政局統一籌措。
各相關部門和培訓機構,對參訓人員要建立臺帳,登錄上網,嚴格按照規定標準,保證培訓時間,提高培訓質量,補助落實到人。財政部門要加強監管,經常開展檢查督查工作,確保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 上一篇:我國憲法基本權利限制論文
- 下一篇:化妝品國際競爭力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