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意見

時間:2022-05-11 03:07:00

導語:市政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意見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全面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目標任務

按照“統一規劃、連片整治、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從年起,利用2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市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大力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使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努力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二、基本原則

一是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堅持尊重農民意愿,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高起點、高標準統籌規劃,分年度實施推進。

二是整合資源,合力共建。按照“項目不變、政策不變、共建平臺、互為主輔、互相補臺”的原則,整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各類資金和項目,市財政及各部門安排的涉農資金集中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充分利用“一事一議”政策,組織引導群眾通過籌資籌勞等形式,參與項目建設和設施運行管理。鼓勵鎮村集體經濟投入,發動社會力量贊助公益事業,引導企業和個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回饋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突出重點,循序漸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統一規劃、項目管理、先批后建、分級負責”的原則進行。優先支持受益面大、工作基礎好、村“兩委”班子得力、群眾積極性高的村開展試點,以點帶面、抓強促弱、逐步推進。

四是嚴格監督,管護到位。建設過程中,嚴格工程監理,確保工程質量。項目建成后,所有權移交當地鎮(街道)村組織,按“誰建設、誰受益、誰所有、誰養護”的原則,建立和落實后期管護制度,充分發揮工程的長期效益。

三、建設內容

主要是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鄉村道路網化、環境污染治理、社區服務配套、農村生活環境美化等。項目建設由各項目部門制定質量標準,以鎮(街道)為主組織實施。農村綜合環境整治基本標準為“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即清理糞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廁、改灶、改圈,通水、通電、通班車、通寬帶網,實現硬化、凈化、亮化、綠化、美化。

四、資金整合范圍及辦法

(一)資金整合范圍。

一是新農村社區建設資金;

二是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建設資金;

三是村級公路網化建設資金;

四是土地整理資金;

五是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資金;

六是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資金;

七是小農水重點縣、農村飲水安全等各種對農業農村投入資金。

(二)資金整合辦法。

市財政將上級資金、本級配套資金等各級投入進行整合,撥付到各鎮、街道(按照項目規定由部門實施的項目除外),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為項目實施主體。各鎮(街道)要嚴格執行項目和資金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資金管理。各項目部門對工程質量、進度進行督促,確保資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益。涉及項目投入的拆遷、占地補償和基礎工作,全部由所在鎮(街道)村負責。工程投入原則上按市按70%負擔,其余由鎮(街道)自籌,具體項目按上級要求處理。各級配套資金、籌資籌勞資金、社會捐贈資金要按照項目要求一并納入專賬核算。

五、實施程序

(一)規劃編制。在不脫離各項目上級批準規劃內容的基礎上,各鎮(街道)編制兩年實施規劃及分年度建設計劃,報市項目資金整合領導小組審批。編制規劃時,要將區域內所有能整合的項目進行歸并,以上級投入方向為主,以鄉村道路網化、環境污染治理、社區服務配套、生活環境美化為主要內容,拓展實施范圍,連接規劃內容,達到“連片整治、整體提升”的效果。

(二)項目實施。各鎮(街道)兩年項目實施總體規劃和分年度建設計劃經市項目資金整合領導小組批復后,由鎮(街道)負責組織項目實施、招標、監理等工作。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項目制、項目公示制,確保工程質量。各鎮(街道)要按照項目和資金管理要求報送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市項目資金整合領導小組對項目進行不定期檢查。

(三)資金撥付及使用。市財政部門按照資金撥付程序、項目年度計劃和項目進度撥付資金。除按上級規定由市統一實施的大型項目外,其他資金全部撥付鎮(街道)。各鎮(街道)要加強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實行分賬核算、??顚S?,嚴禁擠占挪用資金,確保資金使用符合上級檢查驗收規定。

(四)項目驗收。市項目部門制定工程質量標準,定期對質量進行檢查監督,項目竣工后,按項目管理要求組織竣工驗收。驗收通過后,市財政部門按規定撥付結算資金。

(五)檔案管理。項目全部竣工驗收后,各鎮(街道)要將建設前后拍攝的圖片、招投標文件、預(決)算、籌資籌勞單據、收付款憑證、各級驗收資料等進行歸納整理,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六)項目管護。項目建設形成的資產,應及時辦理資產交付和產權登記手續。建立完善的資產運行管護機制,提高資產的長期使用效益。

六、實施步驟

(一)規劃設計階段(年3月底前)。3月25日前,各鎮(街道)完成兩年總體規劃和分年度建設計劃,報項目資金整合領導小組審批。3月底前,完成對項目規劃的論證、審批工作。

(二)重點突破階段(年4月—8月)。各鎮(街道)按照市項目資金整合領導小組審批的建設項目及要求,具體組織實施好項目建設。8月底前,完成當年項目建設。

(三)檢查驗收階段(年9月—10月)。項目建成后及時開展檢查驗收。有具體竣工時間要求的項目,竣工后可提前向項目管理單位提出驗收申請。

(四)全面推進階段(年11月—2013年12月)。按總體方案實施第二年度建設規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項目資金整合領導小組,負責對各鎮(街道)項目建設規劃論證、審批,對項目實施進行指導、監督和協調。各鎮(街道)、項目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以鎮(街道)為主體、各部門協調推進的良性工作機制。

(二)明確工作責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調配合,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共同推動建設工作。財政局負責協調調度,資金籌集、撥付和監管工作;農業局負責指導“一事一議”項目建設開展;住建、交運、環保、林業、水務、環衛中心等部門負責相關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以及建設標準的制定、檢查、驗收等工作;各鎮(街道)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項目實施。

(三)嚴格考核獎懲。對不按規劃實施,偷工減料、挪用資金和自籌資金不到位,達不到工程質量要求的,停撥全部項目資金,三年內不安排上級專項投入。對任務完成較好、群眾滿意度高的鎮(街道),在資金分配上適當給予傾斜。

(四)加強政策宣傳。要強化輿論宣傳,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各類媒體,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發動,宣傳各類建設典型和建設效果,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