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06 11:56:00

導語:縣農業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農業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

為推動我縣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用工業生產的理念管理和規范農業生產,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質量和競爭力,促進我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7號)和《內蒙古黨委、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內黨發[200*]24號),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和自治區農業標準化工作政策、方針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圍繞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優勢農業,逐步建立健全農業標準體系和農業監測體系,以提高我縣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竟爭能力為重點,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逐步推動我縣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二、主要內容

建立農業標準化的三個體系,即:農業標準體系、農業標準運作體系和農業檢測體系,這是開展農業標準化的標志。

結合我縣的農產品基地建設和振興計劃,以列入國家和自治區建設項目為主,按產前、產中、產后,即種子、栽培、管理、加工、產品、服務等環節制定和搜集各類農業標準,把農業生產經驗和科技成果轉化成標準的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個農業項目的標準體系。

充分發揮農牧部門特別是各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的作用。農業標準需要推廣和實施,才能轉變成效益和成果,要讓廣大農戶熟練掌握栽培技術、田間管理技術,使其按標準進行操作。要充分依靠農技機構來推動、實施、運作農業標準化,逐步形成農業標準化運作體系。

三、具體措施

(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

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是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解決“三農”問題的具體體現,也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需要,必須站在戰略高度來認識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把工作引向深入。

(二)加強宣傳,廣泛推廣

要采取各種形式,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介,大力宣傳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普及標準化知識,提高全縣人民特別是農戶的標準化意識和標準化水平,特別要通過培育示范戶、示范村、示范鄉鎮和示范項目的具體實例,以點帶面來推廣各類農業標準,促使農業標準得以真正貫徹實施。

(三)成立組織、統一領導

為做好農業標準化工作,加快我縣農業經濟的發展步伐,成立由分管縣長為組長、各鄉鎮及相關部門領導組成的農業標準化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我縣農業標準化規劃、實施方案;安排檢查農業標準化的落實情況;負責農業標準化的項目實施、管理及協調工作,使農業標準化工作做到統一管理、統一實施和統一協調。

(四)制定制度,規范行為

農業標準化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質量技術監督、農牧、林業、水利、糧食等眾多部門,各部門之間需統一認識,通力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溝通信息協調解決農業標準化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聯席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安排、部署、指導、檢查當年的農業標準化工作,溝通信息,協調重大活動安排。聯席會議每年召開兩次,在每年的3月份和8月份召開,具體時間由縣政府辦公室另行通知。根據工作需要需臨時召開的,由縣政府辦公室組織隨時召開。參加部門是標準化小組成員單位及根據項目需要應參加的部門。

(五)精心組織,示范帶動

廣泛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即基地建設,積極推廣“選好一個項目,建立一個體系(標準體系),形成一個龍頭,創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做法和經驗,逐步形成以標準規范的“公司+農戶+基地”等生產經營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農業標準化中的帶頭作用和輻射效應。

(六)落實經費,專款專用

農業項目經費和示范區建設經費,要按國家規定專款專用,全部用于基地和示范區建設,同時還要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為主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和多渠道投資的格局。

(七)發揮優勢,培養先進

農業部門和農業科技人員是農業標準化工作的主力軍,要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優勢和積累的農業科技經驗,把農業科技經驗和科技成果轉化成標準,并與國家現有的標準組成標準體系,加以推廣實施,特別要從農民中培養農業標準化工作的積極分子和帶頭人,普及標準化知識,拓寬示范領域,以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

(八)掌握信息,借鑒先進

及時掌握農業標準的修訂情況,了解農業標準的有關信息,是做好農業標準化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要與國家、自治區和有關省市標準情報所建立聯系,大力搜集有關農業標準,并結合我縣實際,該推廣的推廣,該采用的采用,增強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縣農業標準化協調領導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