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產業提升方案
時間:2022-09-11 05:37:00
導語:水稻產業提升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核心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其主體功能區的示范帶動效應,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
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核心示范區建設,要以優勢區域和大縣、大片、大戶為重點,以主導品種和現有關鍵技術的集成推廣為支撐,以財政補貼與良種掛鉤試點和高產創建活動為切入點,強化政策投入和“五統一”服務,推進規模化種植、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努力構建布局合理、特點鮮明、效益顯著的水稻優勢產區,充分發揮示范區在水稻產業提升行動中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實現單產、質量、品牌、效益全面提升,促進水稻增產、農民增收和稻米市場競爭力增強。
二、建設規模和內容
全縣建立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核心示范區250000畝,重點安排在找郢、蘭橋、古城、荊芡4個鄉鎮及水稻生產種植大戶和縣直良種場實施,其中:找郢鄉98300畝,蘭橋鄉53000畝,古城鄉38500畝,荊芡鄉49000畝,縣直良種場及水稻生產種植大戶11200畝。通過建立核心示范片,形成以戶帶村、以村促片、層層推進的示范格局。
(一)要集中連片,形成規模。按照高標準、多層次、全覆蓋的總體要求和布局合理、品種對路、連片推進、產業開發的原則,將建設任務分解到鄉鎮、村,落實到地塊,并建立登記備案制,實行檔案管理和目標考核,切實做到集中連片、規模推進。
(二)主攻單產,提高質量。本著優質高產、節本增效的原則,依托政策投入和科技支撐,努力實現核心示范區水稻單產較前三年平均提高5%以上,比非示范區畝增產100斤和增收100元的“雙百”目標。核心示范區要全部實現良種化,優質專用品種比例達到90%以上。
(三)強化現有關鍵技術集成推廣。大力推進以合理增加穗數、推廣輕簡栽培、統防統治、配方施肥和機械化作業為主要內容的“一增四推”關鍵技術集成應用,促進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力爭核心示范區關鍵技術到位率和入戶率達到80%以上。
(四)大力推進稻米產業化開發。大力發展訂單生產,積極構建龍頭企業與稻農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購銷關系。加快培育稻米專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推動合作社和行業協會與龍頭企業的有效對接,進一步密切水稻產、加、銷等環節的聯系,力爭稻谷訂單收購率達到85%以上。
(五)著力提高示范區建設檔次。示范區建設要做到“五有”,實行“五統一”服務,即:有明顯的示范標志、有完整的技術方案、有行政和技術負責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觀摩活動計劃;統一技術方案、統一高產優質品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訂單銷售,真正發揮示范區宣傳、輻射和培訓農民的作用。
(六)積極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在核心示范區內,按照“村有百畝示范點、鄉有千畝示范方、縣有萬畝示范片”的要求,整合資源,集成技術,創建一個縣級萬畝連片畝產700公斤高產創建示范區、10個鄉級千畝示范方、100個村級百畝示范點。
三、補貼機制
在確保國家水稻良種補貼資金和省財政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的前提下,水稻核心示范區全面開展水稻良種補貼與良種掛鉤、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與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掛鉤,以鄉鎮為單位整建制開展掛鉤試點工作。
(一)開展水稻良種補貼與良種掛鉤試點。經省農委同意,我縣確定皖稻68為水稻良種補貼掛鉤品種,開展水稻良種補貼與良種掛鉤試點工作,促進財政補貼資金與良種直接掛鉤,加快優質高產水稻良種推廣,實現水稻單產、質量、品牌和效益同步提升。
(二)實行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與良法應用相掛鉤。將核心示范區每畝10元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與水稻穗頸瘟和稻曲病藥劑防治直接掛鉤,確保補貼資金與關鍵技術同時入戶,著重解決近年來水稻中后期的穗頸瘟和稻曲病因群眾重視程度不高、防治不到位,而影響到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提高的突出問題。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核心示范區建設是水稻產業提升行動的主體和重點,是良種良法配套推廣的有效平臺,各有關鄉鎮和部門要切實提高認識,強化組織管理,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確保核心示范區各項建設任務落到實處。要依據本方案要求,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落實實施區域,細化和實化各項工作措施,認真組織實施。
(二)加強政策支持。要積極整合項目資源,將示范區建設與相關項目實施有機結合,加大投入力度,促進各項措施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和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要與核心示范區建設相銜接,糧食豐產科技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科技入戶等項目,要在目標一致、渠道不變的前提下,向水稻核心示范區傾斜,充分發揮項目的綜合優勢。要通過相關媒體,加大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強化思想發動,爭取多方支持,充分發揮政策效應。
(三)加強系列化服務。要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建立技術人員分片包干、駐點指導責任制,確保每個行政村有1名以上農技員進行全程服務。要創新服務方式,以國家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為主導,協同企業、科研教學和專業合作組織,大力推進“五統一”專業化服務,全面提高示范區建設的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四)加強考評與監管。完善核心示范區建設績效考評辦法,開展核心示范區測產驗收和年度考評,并將實施效果作為水稻產業提升行動評比表彰的重要依據。要加強核心示范區供種、生產和補貼資金發放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強化種子質量抽檢,規范市場供種秩序;強化補貼面積審核,確保補貼資金安全運行,確保補貼資金發揮效益。對項目執行中的違規違法行為,要按有關規定嚴肅查處。
(五)明確工作責任。各有關鄉鎮政府要加強對核心示范區建設的行政推動和財政支持力度,定期開展檢查指導、總結交流和情況通報,扎實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農業部門要全力以赴,精心謀劃、精心組織,抓好落實。財政部門重點做好補貼資金的撥付和監管,加強政策落實的協作與配合,形成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確保核心示范區建設順利推進。
- 上一篇:機械化收獲夏糧通知
- 下一篇:水稻產業提升補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