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良種補貼實施方案

時間:2022-09-11 05:58:00

導語:專用良種補貼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專用良種補貼實施方案

根據農辦財〔2008〕46號和皖農明電〔2008〕50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基本思路。專用玉米良種補貼以增加農民種植收益為目的,以提高玉米產量、改善品質和延長產業鏈為重點,以標準化、模式化栽培和實行訂單生產為保證,通過推廣專用玉米品種,加快高產高效模式化栽培技術的普及應用,促進我縣玉米振興計劃及高產創建活動的順利實施,提高玉米生產水平。

(二)主要目標。為適應畜牧業發展和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需求,重點發展糧飼兼用玉米,通過良種補貼與主導品種掛鉤,加快高產品種與配套技術推廣,加大產銷銜接,實現項目區比非項目區畝增產5%以上,畝增收50元以上。

二、實施范圍、規模和補貼標準

項目重點安排在我縣玉米優勢產區和主產區,以鄉鎮為單位整建制實施。全縣玉米良種補貼總面積20萬畝,補貼資金200萬元,補貼標準為每畝10元。其中鮑集鎮6萬畝,補貼資金60萬元;淝河鄉4萬畝,補貼資金40萬元;陳集鄉2.6萬畝,補貼資金26萬元;龍亢鎮、徐圩鄉各2.5萬畝,補貼資金各25萬元;褚集鄉2.4萬畝,補貼資金24萬元。

三、補貼工作重點

(一)確定項目區。項目鄉鎮將分配面積落實到具體村、組、農戶。

(二)確定補貼品種。采取自下而上方式,按照品種合法、市場認可、農民接受的原則,在省農委公布的玉米良種補貼主導品種范圍內,我縣確定鄭單958、蠡玉16、中科4號、登海11和浚單20等5個品種為2008年玉米良種補貼主導品種。對于當地種植規模較大的其它品種,可在省農委的主導品種范圍內選用。非公布的品種不得選用。由于生產區域條件不同,各鄉鎮在確定主導品種時,應充分考慮品種特性與生態條件和農民種植意愿,防止生產風險。在主導品種之日前,項目區內已購買玉米種子的農戶不需另行調換品種。

(三)測算種子價格。縣農委會同財政、物價等有關部門,根據生產成本、研發成本、合理利潤、當地標準播量等,對供種企業的良種銷售價格進行指導。縣、鄉農業部門將供種企業的良種銷售價格在村級張榜公示。項目區補貼玉米種子價格必須低于當年當地同一品種的市場價格,防止競爭不充分情況下個別企業牟取暴利。

(四)對供種企業實行備案制。經縣農委審核、省農委批準,安徽三高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綠農種業有限公司、懷遠天地人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懷遠農得利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四家企業具備我縣5個主導品種供種資格條件。對供應其它品種的供種企業,要將企業資格條件、供應品種、包裝標識、種子價格報縣農委備案。種子企業與縣農委簽定相應的供種和質量保證合同后,參與玉米良種補貼項目的良種供應。項目區農民根據生產需要,自愿選擇供種企業及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

(五)及時登記補貼面積。項目鄉鎮在玉米購種結束后,組織各村逐戶登記玉米主導品種實際種植面積,并查看購種票據。所屬鄉鎮逐村逐戶審查后,編制《2008年玉米良種補貼項目農戶購種清冊》,并以村為單位張榜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公示無異議后,將經鄉鎮簽字蓋章的《2008年玉米良種補貼項目面積匯總表》、《2008年玉米良種補貼項目農戶購種清冊》(一式二份)連同電子文檔,于6月30日前一并上報縣農委和縣財政局。

(六)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給農民。實行公開推介良種,農民自愿購種,向項目區購種農民直接發放補貼資金的方式。供種結束后,由財政部門依據項目鄉鎮政府登記的農戶購種清冊,通過“一卡通”將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給種植玉米的農戶。

(七)搞好產銷銜接。項目區要積極培育、引進飼料、玉米深加工和流通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產銷銜接,推進訂單生產,實行優質優價,增加農民收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以分管縣長為組長,農業、財政等部門參與的玉米良種補貼項目暨玉米振興計劃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強化領導,確保補貼項目平穩運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委。項目鄉鎮也要建立相應組織,細化工作方案,因地制宜,穩妥操作,及時把握補貼工作動態,對種子銷售、資金發放等關鍵環節要加強調度,對良種補貼政策落實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化解,妥善處理。

(二)強化市場監管。縣農委要加強種子銷售市場管理,防止以非主導品種冒充主導品種,防止銷售環節出現虛假行為。要嚴格市場準入條件,認真查驗企業經營資質。要加大市場執法力度,確保主導品種包裝、標簽、說明規范。要加大對種子價格的監管,確保銷售種子的價格合理。要加強項目區主導品種質量跟蹤,對備案企業銷售的主導品種及其它品種,要組織抽檢,重點檢驗水份、凈度和發芽率,對質量不達標批次的種子,要責令企業召回或調換質量抽檢合格的種子,確保項目區種子質量達標。

(三)嚴明工作責任和紀律。要堅決杜絕基層政府或相關部門向企業收取不合理費用、增加企業額外負擔的行為。縣農委主任是補貼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并明確一名負責同志作為項目首席執行官,專職抓好項目實施和管理。要簽訂良種補貼責任書,建立落實玉米良種補貼工作責任制。要切實轉變作風,正確對待農民或企業的合理訴求,及時化解和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切實負起責任。對工作不到位、執行政策不力并造成嚴重影響的,要追究責任。

(四)加強政策宣傳。各項目鄉鎮和縣政府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廣泛開展良種補貼政策宣傳,務求公開透明,陽光操作。要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及時主導品種,并詳細介紹主導品種的特征特性、栽培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確保農民放心選購。設立良種補貼熱線電話(0552—8212538),方便農民咨詢,接受社會監督。

(五)搞好技術服務。農業部門要成立良種補貼技術指導組,加大主導品種的配套技術服務和培訓;加強新品種示范和品種展示,以便為下一年確定主導品種打好基礎。要充分發揮現有農技服務體系的作用,建立技術人員分片包干、駐點指導責任制,做到每個鄉鎮有2—3名技術人員全程駐點服務,每個行政村有一名農技員具體抓。通過技術培訓、示范帶動、媒體宣傳、印發明白紙、搞科技趕集等多種形式,把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推廣到戶,落實到田。供種企業要加強所供品種的科學宣傳和售后配套技術服務,使農民掌握所供品種特性和栽培要點。

(六)強化項目監管。農業部門負責項目申報、組織實施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資金及資金撥付、監管工作。實行項目公示制。所有項目區以村為單位,將補貼農戶、補貼面積、補貼品種、補貼金額等信息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督查制。縣農業和財政部門對項目區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核對種植品種及面積與實際補貼金額是否一致。

玉米振興計劃核心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加強玉米振興計劃核心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其主體帶動作用和示范效應,推動玉米振興計劃順利實施,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

玉米振興計劃核心示范區建設,以省確定的與龍頭企業對接玉米大縣為主體,以主攻單產為重點,以現有關鍵技術集成推廣為支撐,以財政良種良法配套補貼和高產創建活動為切入點,切實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玉米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二、目標任務

從2008年起,每年建立15萬畝玉米振興計劃核心示范區,連續實施5年。通過高產創建,力爭在示范區內建成一批畝產600公斤以上的萬畝高產示范片;15萬畝示范區的整體畝產水平達到450公斤以上,力爭突破500公斤。

在此基礎上,將示范區的成功技術經驗向面上輻射,力爭到2012年,全縣玉米平均畝產達到400公斤以上,比基期提高50公斤以上。

本年度示范區建設,重點安排鮑集、淝河、褚集、陳集四個鄉鎮實施(詳見附表)。

三、技術內容和要求

核心示范區重點推廣5項關鍵技術:一是推廣高產專用品種。大力推廣緊湊型品種,擴大耐密型品種比例。二是推廣合理密植技術。因地制宜增加玉米種植密度,力爭玉米畝種植密度達到4000株以上。三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測土的基礎上,增施有機肥,施好配方肥和專用肥。四是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建立健全玉米病蟲測報和科學用藥監管機制,全面推廣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提升防治水平和效果。五是玉米機械化播種和收獲技術。積極推廣免耕機播秸稈覆蓋技術,推廣適時收獲,擴大機收比例,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

通過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核心示范區5項關鍵技術綜合到位率全面提高,2008年達到50%,其中農機化率達到20%;2012年,技術綜合到位率達到100%,其中農機化率達到60%以上。示范區內強化“五統一”服務,即:統一技術方案、統一供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防治和統一訂單銷售,提高玉米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落實示范區建設行政負責和技術負責制度,組織農技人員包片駐點服務。

四、示范區布局和要求

按照高標準、多層次、全覆蓋的總體要求,依據布局合理、品種對路、集中連片、規模推進、交通方便的原則,將核心示范區建設任務落實到鄉鎮和村,具體到田塊和農戶。

示范區要建立登記備案制度,做到“五有”,即:有明顯的示范標志、有完整的技術方案、有行政和技術負責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觀摩活動計劃,切實提高示范區建設檔次,真正發揮示范區宣傳、幅射和培訓農民的作用。

示范區建設實行滾動發展,力爭5年輪換一遍。

五、良種良法補貼資金標準和使用要求

(一)補貼標準。對核心示范區農戶實行良種良法補貼,示范面積每畝補貼標準為8元,補貼資金在糧食直補資金中安排。

(二)實行良種良法補貼資金與關鍵技術直接掛鉤措施。2008年核心示范區良種良法補貼資金實行與玉米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技術相掛鉤,以期重點改進玉米氮肥使用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玉米生產效益,充分發揮補貼資金效應。

(三)據實登記補貼面積。項目鄉鎮在玉米購種結束后,組織各村逐戶登記玉米良種良法配套示范農戶的實際種植面積。所屬鄉鎮逐村逐戶審查后,編制《2008年玉米振興計劃核心示范區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農戶登記表》,并以村為單位張榜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公示無異議后,將經鄉鎮簽字蓋章的《2008年玉米振興計劃核心示范區良種良法配套補貼匯總表》(一式二份)連同《2008年玉米振興計劃核心示范區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農戶登記表》電子文檔,于6月30日前一并上報縣農委和縣財政局。

(四)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戶。由縣農委對核心示范區農戶驗收合格后,匯編成冊提交縣財政局。財政部門依據清冊通過財政補貼農民“一卡通”專用存折,將補貼資金直接兌付給示范農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策支持。實行玉米核心示范區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調動農民科學種田積極性。國家玉米良種補貼項目重點向示范區傾斜,提高良種覆蓋率。加大農機補貼力度,推動玉米生產機械化進程。

(二)強化基礎服務。健全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步伐。組織開展新品種展示、新技術試驗、苗情監測、病蟲害測報等活動,加強基礎性、公益性服務。扶持植保服務隊、農機服務隊等專業化服務組織發展,提高玉米生產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改善農田水利灌溉條件,強化玉米生產基礎設施建設。

(三)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玉米良種補貼項目暨玉米振興計劃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強化領導,確保補貼項目平穩運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委。項目鄉鎮政府要成立組織,強化管理,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確保核心示范區各項建設任務落到實處。農業部門要周密謀劃,組織農技人員包片包點服務,抓好落實。財政部門要做好補貼資金的撥付和監管,加強政策落實的協作與配合,形成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

(四)建立激勵機制。建立核心示范區年度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開展表彰獎勵活動,落實以獎代補機制,調動發展玉米生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