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進村的實施方案

時間:2022-06-17 08:31:00

導語:大學生進村的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進村的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丹江口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實施意見》和*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意見》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農業、繁榮農村、加強基層、富裕農民為目標,通過選拔優秀青年和農村基層干部接受高等教育,為農村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綜合素質好、有培養發展潛力的農村基層干部,使他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推廣運用農業技術、實現科技致富和推動農村社會進步的骨干力量,促進農村各類人才的培養開發,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丹江口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2、目標任務。到201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要實現有一名大學生的計劃任務(含當年在校在讀)。據統計,全市201個建制村中,目前已有大學生的村31個,還有170個建制村需要培養大學生。從20*年到2010年,全市計劃每年選拔60名左右農村基層干部和優秀青年參加大專學歷教育。

二、培養對象和方式

1、培養對象。“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主要招收具有高中(含職高、中專同等學歷)文化程度,年齡在40歲以下(參加脫產學習的,年齡在35歲以下),政治素質好、身體健康,有培養前途的村“兩委”班子成員、后備干部和農村優秀青年。培養對象堅持個人自愿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的原則產生,由鄉鎮辦(處、區)、村根據實際確定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學習培養。推薦參加學習的學員,必須與所在鄉鎮辦(處、區)簽訂畢業回村服務合同,原則上在村服務期限不少于5年。

2、培養方式。按照*市的要求,我市培養“一村一名大學生”,將主要采取遠程教育不脫產學習形式進行,同時參加*市統一舉辦的全日制脫產班。其中,以不脫產形式培養150人左右,每年組織推薦50人左右,學制為2—3年,學員修完規定課程或學分,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成人教育大專文憑;以脫產形式培養30人左右,每年組織推薦10人左右參加全省“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脫產大專班統一考試,學習期滿成績合格的,頒發普通高等學校專科畢業證書。學員具體參加何種形式的學習,在本人申請的基礎上,由市委人才辦統一安排確定。同時,學員在學習期間參加相應職業資格和技能認定考試合格的,頒發職業資格和技能證書。

3、培養院校、專業及課程設置。遠程教育不脫產班由*廣播電視大學承辦,全日制脫產班由*市確定的在襄樊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具體專業和課程設置由省教育廳、農業廳與承辦院校確定。

三、落實保障措施

1、落實培養經費。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所需學費由省、市、縣財政分級負擔,其中,省財政負責40%,*市財政負責30%,縣級財政負責30%。市財政將“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培養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足額安排,專款專用。學員住宿費由各鄉鎮辦(處、區)政府承擔,生活費、書本費、交通費原則上由個人負擔。市駐村小康工作隊要積極支持“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實施,對參加學習的學員在生活費、書本費、交通費上給予資助。現任村“兩委”班子成員被脫產班錄取的學員,其學習期間的工資由所在村按80%的標準發放。

2、做好生源的組織推薦工作。各鄉鎮辦(處、區)要對所轄村進行一次全面摸底調查,根據實際工作進展情況,按照總體目標分年度制定具體培養計劃,搞好任務分解,保證培養計劃落實。要做好生源的組織推薦工作,保證招生學員的質量。要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村干部或后備干部參加學習,并妥善處理好他們的工作和有關待遇問題。

3、保證培養質量。組織、教育、農業等部門要加強與承辦院校的溝通和聯系,配合學校加強對學員的管理,定期到學校進行走訪,隨時掌握培養信息,以便合理使用、發揮特長。

4、加大對貧困村的支持力度。屬國家和省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貧困村培養“一村一名大學生”,學員除享受省財政有關補助外,省扶貧開發資金“雨露計劃”為每生每年補助1000元,參加脫產大專班學習學員的住宿費由有關部門和所在學校予以減免。市扶貧辦、農業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對貧困生提供重點支持。

5、充分發揮畢業學員的作用。各鄉鎮辦(處、區)要把“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畢業學員充實進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在村級班子換屆和出現職位空缺時,鼓勵推薦優秀畢業學員參與“兩委”班子選舉,暫時進不了村級班子的,根據工作情況,可安排擔任村主任助理。要鼓勵和支持畢業學員加入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各類專業協會、技術學會,發揮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優勢,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優質服務。要把畢業學員作為開辦農民業(夜)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吸納進來,讓他們學有所用。要積極幫助本地畢業學員研究確定致富項目,制定創業計劃,培育和支持畢業學員開發創業;要積極協調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對畢業學員創業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協調農業發展銀行等部門將農業開發資金向畢業學員創業項目傾斜;要協調有關部門降低創業門檻,制定扶持政策,支持畢業學員領辦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等經濟實體,拉動農村產業發展。組織部門要建立“一村一名大學生”人才信息庫,了解掌握畢業學員的相關信息;要加強對畢業學員的繼續教育和培養,根據返鄉學員的現實表現和綜合素質分類排隊,確定不同的培養模式,促其盡快成長進步;要定期對畢業學員進行考核,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素質好、能力強的要重點培養,委以重任;要定期開展“創業先鋒”競賽活動,對成績突出的,適時給予表彰獎勵。

四、組織領導

1、成立協調小組。參照省、*市做法,我市成立由市委副書記郭清文任組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濤,副市長周德隨任副組長,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分管負責同志及市農業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協調小組。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委人才辦),負責整個計劃的組織協調。各鄉鎮辦(處、區)也要成立工作專班,相關部門要確定工作聯絡員,負責統籌推進這項工作。所需工作經費由市財政列入預算。

2、明確責任分工。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實施。組織部門要加強“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組織協調,制定實施方案,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強資金管理;農業、教育部門負責學員報名、資格審查等工作,協助做好考試、錄取等工作,落實發揮畢業生作用的有關政策措施,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人才評價和職業技能鑒定等工作;人事部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優惠政策,開展人才評價和資格認證,支持畢業學員服務農村、建功立業;財政部門要落實相關經費,加強資金監管,確保專款專用;扶貧部門要與上級部門加強溝通聯系,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招生的組織協調工作。

3、抓好組織落實。各鄉鎮辦(處、區)黨委、政府要把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并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和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落實政策措施。要加大宣傳力度,認真做好推薦報名、服務合同簽定和管理使用等工作,確保計劃的順利實施。協調小組辦公室要加大對相關部門和各鄉鎮辦(處、區)的督促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保證“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