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實施辦法
時間:2022-03-27 10:35:00
導語: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實施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改善我市金融生態環境,提升集聚資金能力,充分發揮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核心作用,實現金融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根據上級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年度全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思路
從年起,爭取用3年時間,通過大力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使我市成為“政策環境更加規范、信用環境更加良好、法制環境更加完善、金融環境更加穩定、服務環境更加和諧”的金融生態市,100%的鄉(鎮、辦)達到信用鄉鎮標準、30%的社區達到信用社區標準,保持我市省最佳金融信用市的“金字招牌”。
二、主要內容
主要是開展四大信用工程建設。即:
㈠企業信用工程。制定中小企業培植計劃,廣泛培植信用企業,使A級以上信用企業占貸款企業的比例達到90%以上,當年新增企業貸款中信用企業占比達到100%,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增長率達到20%以上。責任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扶擔保公司,各金融機構。
㈡農村信用工程。按照《省信用環境專項治理領導小組關于修訂年度省金融信用市、州、縣評定指標體系的通知》(信環發[]8號)精神,扎實開展信用鄉鎮創建工作,信用鄉鎮占比達到100%,涉農貸款余額增長率達到20%以上,使農村信用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責任單位:各鄉(鎮、辦),市農村合作銀行。
㈢社區信用工程。深入開展信用社區創建工作,使信用社區比例達到20%以上,生源地助學貸款余額增長率達到20%以上,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含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貼息貸款)余額增長率達到20%以上。責任單位:贊陽辦事處、光化辦事處、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村合作銀行。
㈣區域信用工程。區域金融秩序穩定,無金融“三亂”;經濟發展和諧,信貸投入逐年加大;金融司法環境好,金融債權得到有效保護;社會信用環境得到根本改善,小額貸款擔保體系健全;行政服務環境優良,地方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含服務性收費)優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各項貸款增長率達到20%以上;金融機構利潤增長率達到15%以上;一般性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率達到20%以上;保費收入增長率達到20%以上;貸款利息實收率達到95%以上;不良貸款率控制在2%以內;企業逃廢債得到有效化解,無新增逃廢債。責任單位:各鄉(鎮、辦),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檢察院、市財政局、市財險公司、市人險公司,各金融機構。
三、組織領導
全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由市金融信用環境整治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人民銀行,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領導、協調督辦。各鄉(鎮、辦)金融信用環境整治專項治理工作領導機構負責轄區內信用鄉鎮(誠信鄉鎮)、信用村(誠信村)、信用社區(誠信社區)、信用戶(誠信戶)的評定推薦和公民誠信教育工作,協助金融機構清收貸款、化解債務。各村(居)委會要抓緊成立居民貸款管理工作小組,配合金融機構開展所在地信用戶(誠信戶)評定推薦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是明確職責。要認真落實“政府主導、人行和銀監助推、金融機構主體參與、部門配合、市鄉聯動”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運行機制,相關職能部門要增強全局觀念和發展意識,積極參與,找準定位,各司其責,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人民銀行和銀監部門作為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主要推動部門,要發揮好主導參謀作用。領導小組要發揮好牽頭作用,盡快制定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年度計劃和考核實施細則,健全考核機制,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評價獎勵機制,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二是精心組織。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宣傳力度,采取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關心支持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著力營造“齊抓共管、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是創新方式。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選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把求新、求實、求優的思路貫穿于工作的每個環節,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上不斷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充分發揮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輻射效應、催化效應和驅動效應,確保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始終保持旺盛的活力。
- 上一篇: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意見
- 下一篇:社保擴面征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