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林業局森林生態建設方案

時間:2022-05-31 05:17:00

導語:區林業局森林生態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林業局森林生態建設方案

根據市委、市政府年“十綠”工程建設目標任務和區委、區政府《關于發展現代林業建設“森林”的意見》要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年,“森林”建設計劃投資3.93億元,新造林3000畝,更新造林1200畝,植樹40萬株,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36.5%。共完成建設項目151個,其中規模大、投資多、標準高的“密植混交”綠化項目16個,其它項目135個。

(一)森林生態體系建設

1.森林通道工程。建設大寬度林帶,栽植多品種苗木,打造近自然的大生態森林通道。投資5890萬元,新建、改建道路綠化面積660畝。其中,重點綠化路、中路、西路等11條道路,栽植各類苗木8.3萬株,面積500畝,建成“密植混交”綠化景觀示范路;對高速公路、國道、東路、路等道路進行綠化、補植,栽植喬木樹種1.5萬株,面積162畝。

2.森林山景工程。重點搞好東部山區景區林相改造,增加彩葉樹種和鄉土樹種,打造特色鮮明的森林生態景觀。投資200萬元,對森林公園景區步行道兩側30-100米可視范圍內林相進行改造,對山坡、山谷進行補植綠化,栽植黃櫨、五角楓等樹種2000株;投資350萬元,對景區進行林相改造,造林面積150畝,主要栽植黃櫨、五角楓等樹種;加強生態修復,投資270萬元,綠化恢復華陰東山、太和東山等采石坑35畝,主要栽植紅楓、石楠、火炬樹等樹種;投資195萬元,完成女姑山、崔家溝西山等山體綠化30畝。

3.森林水岸工程。對沿海一線防護林帶進行擴建、完善,新建寧家、觀濤、山角等社區沿海防護林150畝,主要栽植白臘等樹種;完成棘洪灘水庫周邊東毛、西毛、趙家堰、段家莊等社區林地更新造林620畝。

4.森林城區工程。重點抓好中心城區、街道駐地和學校綠化,主要是上檔次、上水平、上色彩、增綠增量。中心城區投資694萬元,新增綠地面積3.8萬平方米。重點完成河景觀綠化和路、支路、路行道樹栽植任務;倡導規劃建綠的理念,按照規劃,啟動國學公園建設,完成市民運動公園綠化;在城區公共綠地和空隙地栽大樹、建林地、增色彩,見縫插綠,立體添綠,拆墻透綠,處處增綠,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城區各獨立辦公機關事業單位、學校,每個院內都要栽植數量5株以上的花香樹種,品種以桂花、丁香等為主,增植紅楓、黃櫨等彩葉喬木,豐富城市色彩,提升城市品位,打造“花海”、“花香”。各街道駐地結合城市化改造,因地制宜搞好綠化建設,年內重點完成河套駐地廣場和紅島休閑廣場綠化改造任務。組織各類學校教職工、學生共同開展校園植樹,加快推進“森林校園”建設,年內重點完成上馬中心小學、河套中心小學等11所學校綠化面積20畝。

5.森林園區工程。以重點服務業集聚區和工業特色產業園區為重點,因地制宜搞好園區集中綠化、道路綠化和企業綠化,要積極推行圍廠林和圍區林帶建設,增強園區碳匯功能,營建生態園區。投資994萬元,高標準完成山路、路、路和河套一期工業園區道路綠化,面積176畝。結合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組織動員區內各企業捐資造林或在院內直接造林,建設56處圍廠林。

6.森林社區工程。堅持大綠量、大景觀、大生態理念,投資1550萬元,對等9個實施舊村改造社區進行高標準綠化美化,營建圍村林,綠化面積195畝。投資1523萬元,綠化和完善等46個社區,因地制宜栽植各類景觀林、經濟林和防護林,建設美化型和經濟型森林社區。每個街道實施圍村林建設的社區不少于5個。

7.森林保護工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00萬元,新建森林防火通道4公里,新建護林房20個,實施森林防火無線通訊系統建設。投資3000萬元,做好重點區域、路域、流域林地綠地管護工作,管護面積14萬畝。

(二)森林產業體系建設

1.現代林業示范園區。以森林生態景觀營造為重點,建設集“觀光、采摘、休閑、餐飲、娛樂”等于一體的現代林業產業,提高林業建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重點抓好現代農業示范園、夏莊花木大世界、金錢鼎御苑農林生態觀光園、河套趙家嶺新大鵬、紅島肖家生態園、紫薇古樹觀光園、紅島邵哥莊生態觀光園等7個現代林業示范園建設。投資6060萬元,新建完善造林面積770畝。

2.林木種苗花卉基地建設。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個體經營者有序從事綠化苗木、花卉苗圃基地建設,形成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苗木基地,提高“森林”建設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投資1980萬元,重點建設等5個優質花卉苗木基地,發展種苗、花卉1270畝;新建花卉雙層鋼結構保溫大棚20個,發展精品花卉35畝。繼續抓好上花卉市場展銷中心建設,10月份舉辦市菊花展覽,并力爭省菊展在示范園舉辦。

3.經濟林基地建設。積極引進推廣名、特、優新品種,大力發展水果、干雜果經濟林。投資100萬元,新發展薄殼核桃、柿、棗等經濟林500畝,栽植苗木3.5萬株。

(三)森林文化體系建設

加快森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重點區域、重點路口設立大型“森林”建設高炮廣告宣傳牌,在主要道路兩側懸掛宣傳標語橫幅,在東部山區登山路徑兩側建設生態科普知識宣傳牌,打造一批森林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加強森林文化宣傳,提高全社會愛綠植綠意識。推進義務植樹基地建設,賦予義務植樹活動文化內涵,投資400萬元,新建9處義務植樹基地,建立“黨員林”、“先鋒林”、“育才林”、“雙擁林”、“金融林”、“巾幗林”、“天使林”等15個特色紀念林,造林面積515畝,植樹6萬株。

二、建設標準及要求

“森林”建設要堅持“規劃科學化、建設標準化、景觀生態化、實施規范化”的標準。

(一)規劃科學化。編制“森林”建設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劃定道路兩側、河岸、海岸等綠化控制線,合理設置城市組團隔離森林帶、景觀大道、城市公園、城市森林公園、單位綠地、立體綠化及城市片林等,保障綠化建設用地。對具體建設項目要搞好方案設計,體現綠化創意,樹種選擇堅持適地適樹、宜林則林,宜果則果,且全部應用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做到林種比例搭配、林木栽植密度合理,林相整齊,體現“密植混交、鄉土多彩、生態自然”。

(二)建設標準化。

一是森林城區、森林園區、森林社區建設。要以植物造景為主,實施森林式綠化和園林式綠化相結合,栽植各類花香樹種和草本花卉,營造以樹木為主體的近自然森林,體現生態、景觀、休閑、文化等功能,展示魅力。

二是森林通道、森林山景、森林水岸建設。應采用組團式或寬帶造林,體現大喬木、大色塊、大景觀、大生態。宜林荒山荒地、二十五度以上的坡耕地、社區農田隙地和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空地要見縫插綠,栽植各類鄉土、彩葉樹種;道路綠化要兼顧安全,注重整體美觀、協調;河流、水庫、沿海綠化要以營造防護林為主,兼顧經濟林建設,提高生態保護功能。

三是森林產業建設。應突出現代林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重點開展生態林、速豐林、景觀林、經濟林和林木種苗花卉建設。要有總體及年度建設規劃,建設規模100畝以上。

(三)景觀生態化。

一是注重綠化造型和綠化效果,樹木品種、花期搭配要適宜,達到四季常青,三季花開;

二是注重綠化層次,結合地勢起伏等自然地理風貌進行造林綠化,形成立體和平面等多層次的綠化效果;

三是注重采用適應我區自然條件的鄉土樹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綠化景觀;

四是注重營造混交林,保護生物多樣性,盡量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和生態群落,做到喬、灌、花卉合理搭配,發揮綠化的生態功能;

五是在綠化管護工作中,既要確保苗木成活、成蔭,又要注重管護藝術,講求自然美的效果。

(四)實施規范化。對市、區兩級重點工程,實行招投標制、監理制和責任追究制,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營造林施工單位承擔,包栽包管,獎勵補助資金與質量掛鉤;對造林質量嚴格要求,在所有綠化新建設項目中,必須進行土壤的整治,保證所栽樹木對土壤的厚度和良好的土質要求,新栽的苗木必須是健康樹,成活率達到95%以上。保護好原有的綠化成果,嚴禁以樹換樹。項目竣工后,要提供工程概況(包括面積、投資、設計、施工特點和總體綠化效果等)、工程竣工照片和工程圖紙等檔案資料。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建設“森林”是區委、區政府在新形勢下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各街道、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采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成效。區發展現代林業建設“森林”工作領導小組要把建設“森林”作為今年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抓好組織實施工作。各相關單位也要根據工作職能,積極組織、協調,早謀劃、早安排、早啟動,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按期高質量完成“森林”建設任務。

(二)落實目標責任,加強組織協調。建設“森林”實行屬地化負責,各街道是第一責任主體單位,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全權負責轄區內造林綠化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并組織各社區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落實區直機關義務植樹基地地點、苗木等任務;區委有關部門、區直有關單位根據職能分工,搞好規劃、指導、協調、監督和服務工作,并完成義務植樹和紀念林建設任務。建設“森林”,要做到部門之間既要分工,又要全力協調配合,各責任單位既要突出“森林城市”建設特點,又要加快項目進度,做到全區一盤棋,全面完成目標任務。

(三)創新運作方式,增加資金投入。采取“上級支持、政府引導、街道投入、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辦法,多層次、多元化、多渠道籌集“森林”建設資金。

一是要加大街道財政投入。今年,除區財政已安排1500萬元資金投入“森林”建設外,再利用區政府每年安排的1000萬元“森林”建設資金,對投資規模大、質量好、形象佳的項目給予資金補助和獎勵。資金壓茬使用,用明年的資金補助獎勵今年的項目。各街道每年也要列支專項資金用于“森林”建設。

二是要積極研究制定優惠政策,建立激勵機制,運用市場辦法,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發動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企業、社區和社會各界捐資造林,投資“森林”建設。

(四)加強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印發《全民義務植樹倡議書》、《全民義務植樹條例》等宣傳材料,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森林”建設宣傳活動。各街道要在主要交通路口或街道駐地窗口地帶設置大型“森林”建設宣傳牌,在主要交通路段設置綠化宣傳標語;各部門、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在辦公區域設置“森林”建設宣傳欄、宣傳橫幅和電子屏。要組織新聞媒體對街道和相關單位進行專訪報道,及時宣傳“森林”建設工作決策部署、好經驗、好做法和好典型,以促進工作。

(五)搞好督查檢查,嚴格考核獎懲。建立“森林”建設區領導包街道責任制和工作督查考核機制,將重點項目納入區“OA”全過程政務控制管理平臺管理。區政府督查室、區林業局要加大對“森林”建設各項目進展情況的督導。項目竣工后,區成立由林業、發改、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組成的檢查驗收組,對各街道建設項目進行檢查驗收,對完成年初計劃和達到建設標準的項目,按照有關獎勵辦法進行資金補助。對在“森林”建設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措施不力、成效較差及未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單位要給予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