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交流材料

時間:2022-01-06 10:02:00

導語: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交流材料

一、清醒認識形勢,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地區育齡婦女數量不斷增加,人戶分離現象嚴重,拆遷農民離村未離鄉,傳統的生育觀念并未徹底改變,低生育水平仍不穩定,人口計生工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天下第一難”的性質沒有改變。

1、充分認識穩定低生育水平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和緊迫任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基礎,穩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我們必須堅持的“一把手工程”。為此,要切實加強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領導,在思想上不能放松,在工作上不能松勁,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2、堅決遏制低生育水平反彈勢頭。采取有力措施,強化管理服務措施,切實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繼續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堅持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納入基層、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切實落實綜合治理措施,落實“責任、人員、宣傳、資金、考核”五到位,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格局。各單位、各部門也要逐級簽訂責任書,明確職責和任務,強化各級領導、計生干部、計生宣傳員的工作職責,做到責任到人、工作到位,形成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3、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繼續堅持完善利益導向機制,加大利益導向的力度,擴大受益人群的覆蓋面,切實解決廣大計劃生育家庭的后顧之憂,真正使計劃生育家庭優先分享改革發展成果,逐步形成政府為主、社會補充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認真做好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工作,切實保障各種獎勵優惠政策、免費技術服務等。

二、創新宣傳教育方式,推進人口文化建設。

1、轉變宣傳理念,推進人口文化文明。圍繞“迎奧運新*新生活”主題,深入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將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融入到黨委和政府的各項活動之中,融入到地區精神文明建設之中,讓百姓正確理解國家計生政策,自覺維護國家利益。

2、實施系統培訓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要按照*區“十一五”時期人口發展規劃總體要求,傳播婚育新風,建設婚育文化。一是圍繞《*鄉關于2006年—2010年繼續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意見》,以“人口素質和獨生子女教育”為主題,根據獨生子女身心發展不同階段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生理教育,促進獨生子女健康成長。二是大力傳播新型生育文化,開展生殖健康教育,普及優生優育知識,使廣大群眾樹立新型生育觀念,促進生育文明。三是圍繞“五期教育”(即青春期、新婚期、孕產期、避孕節育期、更年期),開展系列培訓活動,逐步實現健康生育全程服務。

3、將《決定》納入理論中心組學習計劃,發揮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依托各基層單位、人口學校等陣地,采取培訓班、座談會等形式,使黨政領導及廣大黨員計生干部深入領會《決定》精神,充分認識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充分認識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復雜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經濟社會發展為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帶來的戰略機遇和有利條件,克服盲目樂觀和麻痹松勁情緒,切實增強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堅定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自辦刊物、流動電影放映車、報刊、廣播、互聯網等宣傳媒體作用,組織做好《決定》精神的宣傳和貫徹落實《決定》精神的新聞報道,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使《決定》精神家喻戶曉,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人口問題重要性的認識,形成有利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良好輿論環境。

三、拓寬領域,提高優質服務質量。要積極轉變職能,以人為本,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為群眾提供優質、貼心的服務,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充分發揮網絡優勢,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計生、衛生聯手做好服務工作。二是發揮計生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延伸“生育關懷”行動。落實“民生”工程,更加關注計生空巢家庭,更加關注計生困難家庭,加大救助力度。使地區響應國策的計生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經濟上得實惠。三是建立“以人為本、送領結合,渠道互補”和“卡網結合,委托發放、自助供應”的藥具供應服務模式,確保藥具免費發放的覆蓋率、到位率、及時率。

四、圍繞“提高能力”,建設適應新形勢要求的人口計生隊伍

面對人口計生工作新形勢,為順利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人口環境目標,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培訓為手段,努力培養懂業務、會管理、素質優良的人口計生隊伍。堅持“面向基層、工作到戶、服務上門、方便群眾”的工作原則,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給廣大群眾。一是采取管理培訓與技術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全面開展專業知識培訓。二是開展基層計生人員“大練兵”活動,開展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崗位練兵、能力建設為主題的練兵比武競賽。三是創新有利于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構建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平臺,推行和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用人制度。四是以育齡群眾需求為導向,樹立個性化、人本化的服務理念。五是規范行為,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為奧運創造和諧穩定環境。

五、抓好制度建設,穩定基層基礎工作。

完善《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考核制度》,檢查計劃生育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從而達到監控、督促的目的;建立《隨機抽查村、(居)委會、社區計劃生育工作制度》;制定《對計劃生育共管部門驗證情況的反饋制度》,以強化計劃生育經常性工作,檢查基層計劃生育工作是否扎實,是否常抓不懈。

六、體現社會公平,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體系。

堅持“屬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務”原則。一是在總結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的基礎上,推廣黃渠村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模式,加快落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綜合管理與服務。二是結合各基層單位流動人口的規范管理,逐步細化流動人口檔案管理工作,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納入地區戶籍人口的管理。三是以管好出租房屋工作為重點,落實流動人口的計生管理服務。以村(居)民自治為載體,搭建平臺,整合資源,綜合治理。細化網絡管理責任區,明確責任人,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實行村(居)、社區—出租房主—流動動人口計生工作融入到房屋出租戶、街頭店鋪、市場等,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人點對應的管理模式。四是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培育先進,以促進流動人口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有序流動。

七、探索社區管理模式,開展體制創新。

完善社區自治功能,逐步實現社區居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培養志愿者服務隊伍,提高服務水平;發揮社區、物業公司的協調作用,定期交流與傳遞信息,做好計劃生育信息采集工作;以開展活動為載體,實現與高檔社區育齡婦女對接;建立健全避孕藥具免費發放點,逐步實現“樓門對接”。

*鄉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以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以生育文明促精神文明,以計生和諧促社會和諧,推動地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開展新局面、實現新發展,為促進*地區和諧發展營造更加適宜的人口環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