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戰略構造綠色食品
時間:2022-11-24 10:22:00
導語:生態戰略構造綠色食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力市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境內水系發達,灌溉用水潔凈無污染,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自然植被覆蓋率達86%以上,良好的生態條件有利于發展綠色食品產業。1999年以來,我市全面實施生態經濟戰略,把綠色食品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之一,不斷提升產業層次,打造產業優勢。2007年全市綠色食品產值實現3605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3.7%,綠色食品產業拉動全市農民增收4400萬元。
一、加強領導和扶持,形成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合力
幾年來,鐵力市委、市政府確定了“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農業發展思路,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在政策上向綠色食品產業傾斜,龍頭企業和農戶充分發揮生產主體作用,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同唱一臺戲。一是市委、市政府擺上應有位置。市委、市政府在制定《鐵力區域農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和《鐵力市國民經濟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把綠色食品產業確定為立市產業之一,進行了周密的規劃和部署。于2000年成立了由財政、計劃、工商、水務、農技等各部門組成的市綠色食品領導小組,下設綠色食品辦公室,負責全市綠色食品產業的管理和協調工作。市委、市政府與各成員單位簽定了目標責任狀,主要領導每年組織召開5-7次綠色食品領導小組協調會,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二是各有關單位傾力支持。財政、農委、水務、農技等成員單位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總體思路,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分工,強化對化肥、農藥、飼料和獸藥市場的監管,嚴格投入品管理;加大對農產品包裝標識的監管,規范綠色食品市場秩序;強化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的培訓和指導,提高綠色食品的產品品質;積極對上爭取,加大對綠色食品產業的投入。幾年來,我市共開展綠色食品知識培訓730場次,培訓農民和企業員工4.1萬人次,累計投入41686.8萬元。三是發揮企業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企業和農民是主體。引導企業認識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激發企業發展綠色食品的內在動力。通過典型宣傳和生產對比的方式,強化綠色食品生產效益宣傳,調動了農民生產綠色食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集中培訓、入戶指導等形式面向龍頭企業和農民開展綠色食品知識培訓,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水平和農民生產技能,使兩大主體對綠色食品的認識逐步加深,參與更加主動,為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嚴格標準和規程,夯實綠色食品產業基礎
對綠色食品產業來說,堅持標準就是抓住了根本。2007年我市種植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2%,畜禽標準化養殖率達到53%,北藥標準化生產率達到81%。一是堅持投入品標準化。嚴格品種標準。通過調查研究,結合生產實際,我們逐步確定了種植、養殖和北藥的主導品種,使全市三大作物優良品種率達到96%以上,畜禽優良品種率達到90%。通過選用優良品種,綠色食品水稻畝產達到了502公斤,高產攻關田畝產達到800.1公斤,創我省第三積溫帶水稻單產最高紀錄;千頭奶牛小區奶牛日產奶達到21.3公斤,比普通品種每天增產6.6公斤。嚴格施肥用藥標準。按照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生物肥、有機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肥料利用率提高3-5個百分點,畝節本增效20元以上。農委、畜牧局加強對農藥和獸藥市場的監管,引導農民科學、安全地用藥,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藥品流入生產環節。嚴格飼料標準。在加快引進綠色無公害飼料的同時,進一步推廣青貯飼料專用玉米,2007年全市的種植面積已達1.3萬畝,制作青貯飼料7萬噸。二是堅持生產過程標準化。制定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我市制定了綠色食品水稻、奶牛、平貝等生產和加工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11個,將先進實用技術進行組裝配套,使之貫穿于生產到加工全過程。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我們以實施農業部“四項工程”、開展院市共建、“科技之冬”活動為契機,在普及良種的基礎上推廣良法,大力推廣水稻旱育稀植、機械插秧、缽體拋擺、平衡施肥、奶牛凍配、全日混糧飼喂、北藥高產栽培等節本、增效技術,提高了綠色食品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全市農機合作組織已發展到8個,占全市村屯總數的10.5%,秋翻整地面積4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1%。市千頭奶牛養殖小區新進奶牛全日混糧機械并新建了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實現了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三是堅持農產品加工標準化。積極對上爭取,加大對企業實施標準化建設的政策傾斜力度,引導企業制定生產加工標準和產品標準,加強管理,嚴格質量檢驗,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近幾年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共對上爭取資金570萬元,九河泉米業、集佳牧業、盛中乳品、華威乳業、桃山人參果有限公司等綠色食品龍頭企業自籌資金2800萬元用于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為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升了鐵力市農產品加工的整體實力。
三、建設龍頭和基地,打造綠色食品產業鏈
全市現有規模企業16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個,伊春市級龍頭企業3個。初步完善了以九河泉米業為龍頭的A級綠色精制米種植、加工、銷售產業化體系,年加工精制米16萬噸;建立了以盛中乳品廠、農墾華威乳業為龍頭的綠色奶牛養殖、綠色奶制品加工、銷售產業化體系,年加工奶粉1520噸;建立了以市粘玉米協會為龍頭的無公害粘玉米種植、加工、銷售產業化體系,產量達到2200萬穗;建立了以桃山人參果有限公司、興安神力有限公司、伸龍五味子公司、四寶生物科技公司等為龍頭的綠色北藥生產、加工和銷售產業化體系,年產無公害生曬參100噸、干貝母300噸、林蛙油5噸、五味子282噸、刺五加800噸。
我市圍繞綠色水稻、奶制品,無公害蔬菜、粘玉米、北藥等主導產業,建立了一批與龍頭企業配套、規模較大、運行穩定的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種植、養殖小區。全市先后建立了30萬畝國家A級綠色食品水稻基地、4.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1萬頭綠色奶牛標準化養殖基地、千畝五味子裸地人工種植基地、1萬畝平貝栽培基地、10萬畝刺五加人工改培基地、百萬平方米無公害人參種植基地。共簽訂訂單1.6萬份,逐步形成了“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品牌--市場”良性運轉的產業鏈條。
四、重視認證和推介,拓展綠色食品產業市場
我市一直非常重視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申報工作,確定專人幫助企業和基地做好標志申報的準備工作。市財政對獲得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證書的企業,每個品牌獎勵1萬元。目前我市擁有森格牌林蛙系列產品3個有機食品標識、映康牌中老年奶粉等5個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識及玉雙牌速凍粘玉米等2個國家無公害食品標識的使用權,鐵力市興安神力藥業生產的平貝母獲得國家中藥材GAP認證,鐵力的平貝母、北五味子和林蛙油三個品種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桃山人參果有限公司人參生產基地同時通過了歐盟、日本、美國的有機食品認證,目前集佳牧業系列仔雞產品和九河泉米業系列精制大米等6個A級綠色食品標識使用權申報工作也已進入尾聲。這些本土綠色食品標識的認證大大增強了鐵力市綠色食品產業的競爭實力,是其走向國內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為了擴大市場,我市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種洽談會、博覽會,宣傳我市的綠色食品品牌,2005年投資1,700萬元建設小興安嶺山特產品批發市場,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綠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九河泉牌精制米、映康牌奶粉、森格牌林蛙系列產品、玉雙牌速凍粘玉米相繼打入了北京、廣東、深圳、上海等地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飛龍牌松仁銷往韓國和日本,我市的人參由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均符合國際標準而全部被外商包銷。我市協調和組織同類生產企業組建了米業協會、粘玉米協會等經濟合作組織以拓展市場,這些協會在產品營銷中堅持做到“五統一”,即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價格、統一銷售,將各自為戰轉化成群體優勢。
鐵力市委、市政府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實施生態農業戰略,強化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加強綠色食品基地和市場建設,大力開發綠色農產品品牌,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貫徹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治理方法
- 下一篇:企業優秀職工愛崗敬業演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