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動與婦女健康

時間:2022-05-24 06:17:00

導語:人口流動與婦女健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口流動與婦女健康

20世紀80年代以來,勞動力遷移日漸成為我國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戶口登記地與居住地不同的人口全國有11.6%,跨省遷移人口超過4000萬人。僅北京市2004年初統計的流動人口已經超過400萬人,其規模是空前的。

普查資料還顯示,婦女在勞動力遷移中約占一半左右,其中大多數是農村青年婦女,15-24歲的青年婦女多于同齡男性。女性流動人口的年齡雖然依然集中在青年,但己婚者占有相當比例,也不乏夫妻帶子女共同在流入地長期居住的情況。

走出農村外出打工,為農村婦女提供了生活和事業發展中的另一種選擇,為婦女個人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外出就業能夠增加婦女的收入,從而提高婦女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離開家庭獨自外出增強了她們自主決策的能力;接觸新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使她們開闊眼界,知識得到豐富和更新,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也會影響她們的觀念和行為……流動對農村婦女發展的積極影響是不可否認的。但與此同時,農民工也為外出打工付出了代價,并程度不同地承擔了各種風險,如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問題、流動人口在城市中的邊緣化問題、缺乏勞動保障、缺乏社會支持工作不穩定和缺乏在崗培訓等等。而流動婦女所面臨的問題又與男性不盡相同,或者說她們付出了更高昂的代價,比如在個人健康、家庭生活以及子女撫養教育方面,這里我們主要關注她們的健康問題。

勞動場所的健康和孕產保健問題

除流動人口普遍面臨的工作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超長、工作條件惡劣、缺乏勞動保護以及職業危害等問題,很多條件惡劣的工廠主要是女工在生產一線工作,如制鞋廠、服裝廠和皮革廠等,其中勞動環境惡劣是威脅女工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一些調查研究和個案報道,多數中小型私營企業在婦女孕產保健方面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也不提供任何福利,一般女工在得知懷孕后只有辭職。也就是說,所有孕產負擔都由婦女本人及其家庭承擔了。

在我國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開展的生殖健康/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把定期為婦女檢查婦科疾病作為一項重要的服務內容,這些地區的育齡婦女大部分都能夠享受到免費或收費很低的基本服務項目,但在城市中

打工的農村婦女則不一定能夠享受到流動的狀況和體制的局限使這些婦女成為游離于城鄉之間的群體,兩方面的服務都無法享受。

居住條件和衛生環境

農民工在城市中的居住安排主要有兩種工作單位提供的集體宿舍或者自租房大部分工廠企業都提供集體宿舍,但由于沒有任何標準要求,這些集體宿舍的條件在不同的工廠企業之間有很大差異,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居住過于擁擠和通風不良,而且缺乏相應的衛生設施。

越來越多的農村流動人口在城市中的工作相對穩定之后,全家都隨著遷入城市生活,因此,有相當一部分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租房居住由于城鄉結合部和城市近郊的房租相對低廉,這些地區成為低收入流動人口的聚居地.這類流動人口聚居區往往居住密集,違章建筑多,水電供應和排水排污系統都存在問題有些聚居區內原有的居民多已搬遷,區內的街道衛生保潔、治安等缺乏專人管理。這些因素導致流動人口居住空間擁擠、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外部環境污染嚴重。簡陋擁擠的居住條件和臟亂差的生活環境增加了疾病傳染的風險。根據一些地區的衛生統計,在流動人口聚居區內,某些傳染?。ㄈ缒c道傳染病等)的發病率往往高于本地人口。

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問題

按照有關規定,雇主有義務給雇員提供相關的保險,如工傷保險、失業保險、養老保險以及女職工的生育保險等。但根據北京市2003年在流動婦女中開展的一項調查,只有極少數流動婦女享受了這些保險,遠遠低于北京市居民。

我國城市大部分公共服務的機制都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設計的,服務人群的定位是戶籍人口,無法適應當前大規模人口流動的現狀,現有的健康公共政策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是不能滿足流動人口的需求。與健康相關的公共服務包括住房、交通、醫療衛生、疾病控制和防疫、計劃生育等,在流動人口集中的地區暴露出各種缺陷。

例如,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以現居住地管理為主的原則由于機制的約束難以完全落實,結果是流動人口在兩地的服務都沒有保障城市醫療費用的昂貴和社區醫療衛生設施建設相對欠缺抑制了外來人口的醫療服務需求由于在醫院分娩的費用高,部分流動人口選擇在家分娩,造成新生兒破傷風患病率高和較高的孕產死亡與患病風險為了節約費用,流動人口患病時大多拖延治療時間,可能造成傳染病的蔓延.此外,雖然國家對流動兒童的免疫問題已經有了明確規定,但由于流動人口缺乏相關知識和考慮費用問題,依然有流動兒童的計劃免疫空白等等。另一方面,由于有能力外出打工的人多是較年輕且健康狀況較好的,他們個人的保健意識也相對淡薄。加之我國人口流動的季節性和臨時性,構成了流動群體與當地常住居民在衛生保健方面的巨大差異。

除此以外,我們在與流動人口婦女座談時發現,她們對城市的醫療衛生服務缺乏認同,認為城市大醫院收費高、看病不方便,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醫院看病,即使到醫院看病也盡量不去大醫院。

需要受到特別關注的群體

流動人口中的一些婦女由于年齡、婚姻狀況、就業的特點,在某些健康問題方面相對處于弱勢,需要受到特別關注。

未婚女青年在流動人口中占相當比例,多項調查顯示,她們對生殖健康的需求尚未得到滿足例如,城市中缺乏面向流動人口的避孕措施提供和相關咨詢服務,對未婚人群這些服務更少。服務缺位和婚前性行為的增加導致非意愿妊娠增多,其后果是未婚女青年的人工流產不安全的性行為還增加了未婚女青年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風險。

據報道,一些城市中的多數性工作者是農村未婚女性,而且這個群體的年齡正在逐漸變小。以商業為目的的性行為正成為一個增長中的地下行業.因為該行業的非法性,從事這一行業的婦女難以主動尋求健康保健,從而增加了她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風險,成為預防艾滋病的難題。

流動婦女的健康問題尤其是生育健康問題,涉及到婦女的基本權益,也是婦女人權的一部分。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以及她們的家人及子女的健康,有些甚至影響到婦女的終身健康,直接降低了婦女本人的生活質量。

從婦女群體的發展來說,健康問題直接關系到婦女的勞動參與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是決定婦女整體素質的關鍵之一。目前工廠企業忽視女工健康包括生殖健康的做法,不僅損害了婦女健康,還把婦女的健康問題轉嫁給農村(懷孕和傷病的女工會被源源不斷新流出的勞動力替代,而孕產和傷病負擔依然由農村承受),更加不利于縮小城鄉差別。

從人口發展的角度來看,婦女群體的健康問題對人口整體的身體健康素質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流動婦女的健康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議把解決流動婦女的健康問題納入到人口與發展的優先位置,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解決好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