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時間:2022-06-16 05:46:00
導語: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這對于堅持新時期干部選拔任用的根本標準,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選好人用好人,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重要意義。
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從根本上說就是在新的形勢下干部工作走群眾路線、堅持群眾公認的問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我們黨一貫堅持干部工作走群眾路線,早在1950年6月鄧小平同志就指出:“領導不是自封的,要看群眾承認不承認,批準不批準。”在1989年的一次重要談話中,他進一步指出:“我們現在就是要選人民公認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并有政績的人,大膽地將他們放進新的領導機構里,要使人民感到我們真心誠意要搞改革開放。”同志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曾明確提出:“對堅決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有高度革命事業心和為人民服務的強烈責任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政績突出、群眾信任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他又一次指出:“要把群眾公認是堅決執行黨的路線、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及時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他再次強調:“把那些德才兼備、實績突出和群眾公認的人及時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同志強調:“進一步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注重在實踐中考察和識別干部,把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及時選拔配備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保證各級領導班子都有好的思想、好的能力、好的作風、好的形象。”由此可見,選群眾公認是執行黨的路線并有政績的人,是我們黨在新時期選拔任用干部一貫堅持的根本標準。這一標準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同黨的干部工作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德才兼備原則的本質體現和具體化,是被實踐證明唯一正確的標準。只有不折不扣地堅持這一標準,選人用人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全社會的廣泛認同。改革開放以來,正是由于堅持了這一根本標準,使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公認和信任。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人們對擴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要求干部選拔任用更加自覺地堅持走群眾路線,拓寬發揚民主的渠道,改進群眾參與方式,進一步落實廣大黨員和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形成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近年來,我們以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為重點,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但是,與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與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需要相比,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不相符合的問題,必須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堅持用好的制度和好的作風選人,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途徑。用好的制度選人,必須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健全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干部考核、考察的制度和辦法,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防止和糾正考察失真、“帶病提拔”和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問題。用好的作風選人,必須嚴格遵守干部工作原則,堅持任人唯賢,不搞任人唯親;堅持五湖四海,不搞團團伙伙;堅持公道正派,不拉關系、徇私情;堅持集體討論決定,不搞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堅持按程序辦事,不搞臨時動議。選拔任用干部要特別注重群眾公論,多數群眾不擁護的干部不能提拔;特別注意選作風好的干部,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關注,對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干、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干部不能虧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