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著力點思考
時間:2022-10-04 01:01:00
導語:和諧社會著力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著力發揮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引導作用,努力形成和諧社會的共同思想基礎和良好社會觀念
1.做好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工作,使廣大干部群眾形成和諧社會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握正確方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黨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地位,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行動的科學指南和強大的理論武器,是帶領我們事業前進的思想基礎。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廣泛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教育,開展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教育,開展國情、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2.深入學習、宣傳科學的發展觀,使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思想深入人心。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都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科學發展觀從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等方面促進社會發展、社會建設、社會治理,是從發展的角度求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則是從社會關系、社會狀態方面反映和檢驗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成效,是從和諧的角度促發展。總之,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和諧社會建設,而科學發展觀又把和諧社會作為實現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和發展目標。因此,宣傳思想工作要把學習、宣傳科學發展觀,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以科學的發展觀統攬工作全局,努力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深入人心,使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健康發展。
3.引導社會輿論,倡導、培育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社會觀念。構建和諧社會,輿論引導至關重要。要求宣傳輿論部門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堅持正面宣傳,團結鼓勁,加強對新聞媒體的引導和管理,大力提倡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風尚,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努力營造以和諧為基調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積極培育、引導人們自覺樹立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社會觀念。宣傳思想工作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刊物、網絡等傳播媒體的優勢,大力宣傳弘揚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大力宣傳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大力宣傳尊重人格、尊重個體、伸張正義、維護公平等理念,努力使尊重、理解、友善、文明成為社會氛圍的基調,使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二、著力發揮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規范作用,努力形成和諧社會的公共道德體系
1.注重完善、宣傳有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的道德規范體系。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基石。宣傳思想工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因地制宜深入廣泛進行道德宣傳推廣和教育,普及道德知識和道德規范,對一些與構建和諧社會要求不相適應的內容要及時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并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大力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幫助人們提高道德修養,引導廣大干部群眾進行積極實踐,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做到處事有準則,言行有遵循,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發揮道德規范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2.充分發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貴和”的倫理道德思想,深深植根于我國人民的實際生活,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中國古代哲人根據天人合一的觀念,要求以和善、友愛的態度對待自然萬物,善待鳥獸草木,提出了豐富的保護自然資源的思想。在人與人的關系上,提倡寬和處世,協調人際關系。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認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關系上,主張和諧共處,“協和萬邦”。孔子提出“四海之內皆兄弟”、孟子提出“仁者無敵”,主張“以德服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分發掘這些傳統優秀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宣傳思想工作要注重弘揚諸如“和為貴”、“和衷共濟”、“仁愛”、“孝悌”、“修身”、“守望相助”、“行善積德”、“尊師重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等傳統美德,通過在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中大力倡導中華“經典文化”誦讀活動,開展“讓傳統文化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活動,挖掘地方傳統文化精華,發揮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使人們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中得到熏陶。
3.精心設計載體,深入開展群眾性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群眾性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有效載體,也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抓手。宣傳思想工作要緊密聯系群眾實際,精心設計活動載體,用群眾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活動形式吸引群眾普遍參與,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現代文明素質。首先,要突出抓好創建和諧社區活動。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和基礎,構建和諧社會要打好和諧社區這個基礎,要通過開展各種創建和諧社區活動,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關心社區貧困群眾,倡導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努力把城市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為構建和諧社會打實根基。其次,要通過開展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村鎮、生態文明單位以及和諧樓院、和諧家庭等主題鮮明的創建活動,引導人們牢固樹立和諧發展的社會觀,增強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類;正確處理好人與社會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完善社會功能,實現社會公平,保護個人權益;正確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與人為善,尊重差異。第三,要廣泛開展全民讀書活動、城市精神大討論、“愛國、守法、明禮、誠信”教育活動等等,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從而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與和諧社會要求相吻合的道德體系。
4.加大對先進典型的樹立、宣傳力度,完善輿論監督機制。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一方面,要大力發掘、總結、宣傳、樹立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人物和群體,弘揚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富有時代氣息的時代精神,激發廣大干部群眾投身于現代化建設的熱情,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追趕先進的良好風尚,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另一方面,要加強輿論監督的力度,進一步發揮輿論監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努力促進經濟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維護社會穩定。輿論監督要做到客觀公正、事實準確,要加強對重大群體事件報道的管理,完善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快速反應和應急協調機制,協調有關部門準確信息。對于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和協調發展,不利于增進社會團結和鞏固改革開放成果的消極甚至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對于干部群眾深惡痛絕的腐敗現象等等,要敢于曝光、批評和揭露,弘揚正氣,鞭撻邪氣,營造良好的輿論監督氛圍。
三、著力發揮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協調作用,努力完善和諧社會的平衡運行機制
1.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發展,社會生活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經濟、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等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更加復雜多變,矛盾也逐漸復雜化。宣傳思想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研究并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緊密聯系群眾,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一方面要從群眾的實際出發,主動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及時、全面、準確地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并認真做好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樹立社會主義義利觀,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要為群眾提供必要的溝通渠道,使群眾的愿望、意見和要求,有暢通的渠道來表達,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要講究方法,盡量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實,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性。
2.盡力為群眾辦好事、實事,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群眾利益無小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宣傳思想工作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頭,始終把目光投向基層,投向普通群眾,傾聽群眾呼聲,既要認真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又要盡力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做好各項社會協調工作,多辦利民之事。要通過組織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四進社區”以及開展創建文明社區、文明小區、“美在農家”等活動,更好地宣傳動員群眾、引導教育群眾、幫助服務群眾,想方設法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實事,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倡導科學健康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提高群眾生活質量,使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宣傳工作得到群眾的歡迎和擁護。
3.整合社會資源,共建和諧社會。宣傳思想工作要轉變思路,創新手段,利用自身優勢,注重在發動社會力量、利用社會資源上下功夫。要善于整合各種宣傳資源、宣傳力量、宣傳手段,最大范圍地調動各有關部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行業組織以及義工隊伍、志愿者隊伍、慈善總會、福利院、社會研究機構、心理咨詢機構、社會中介組織等社會團體的作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
- 上一篇:黨員先進性著力點思考
- 下一篇:先進性教育成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