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節約全力構建保障思考
時間:2022-10-16 06:07:00
導語:耕地節約全力構建保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今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部署開展“深入解放思想、推進科學發展”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市國土資源局緊密結合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學習討論、深入剖析思想根源及危害,全力破解保障經濟發展的用地難題,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絕不因為用地計劃緊張而影響經濟的發展,更不能因為工作不到位而影響經濟的發展”。
一、明確思路,牢固確立保障科學發展新目標
當前,全市正處于城鎮化、工業化加速發展的時期,各方面對建設用地的需求不斷增加,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從近幾年的實踐看,全市每年新增建設用地3萬畝以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個數量還要增大,因此,國土資源部門不僅要確保3-5年的用地,而且必須考慮10年、甚至20年的用地需求;不僅要積極向上爭取指標,而且必須挖掘潛力,盤活存量土地作為解決難題的主要途徑;不僅要提供一定的增量建設用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而且要加大土地開發復墾力度,實現耕地動態平衡,為增加建設用地提供支撐。為此,該局明確提出每年保證供地不低于3萬畝的目標,在堅持集約節約用地的前提下,保證全市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用地,保證中長期發展的重大項目用地不受影響。
二、圍繞發展,積極實施優化服務新舉措
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需求為第一信號,以保障科學發展為第一責任,以黨委政府和人民滿意為第一目標。一是實行簡政放權。該局規定:凡能在分局辦結的就不再到市局層層審批;凡能在職能處室辦結的就不再報局領導審批;凡能在一個處室辦結的就不再由兩個以上處室共同辦理。實行簡政放權、責任下移、權責對等、過錯追究。二是嚴格實行接辦分離。由過去以審批為中心轉向以服務為中心,確立窗口圍繞服務對象轉、處室圍繞窗口轉、領導圍繞處室轉的新的服務模式,增加窗口對后方辦事效率的督查職能,有效避免不廉潔行為的發生。三是大力推進審批提速。對涉及到的20個審批服務事項,要求確保總體上提速30%以上,有些事項達到50%以上,其中成套住房分割發證、土地抵押登記,從20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四是開展特色服務。對重特大項目和市委、市政府領導交辦的審批、服務事項開辟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實行貼身服務、超前服務、預約服務和全天候服務。五是嚴格責任追究。進一步完善了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并聯審批制、AB崗工作制。進一步加大責任追究的力度,凡是服務不力、造成后果的,將實行“傷筋動骨”的處罰,如超期辦件的,至少扣一個月津補貼,情節嚴重的待崗學習直至降免職。
三、立足當前,全力拓展建設用地新空間
一是合理使用省下達指標。今年省下達**市農用地計劃指標6300畝,該局按照“兩保一適當”的原則,即保大市區、保市經濟開發區,適當安排各縣(市)經營性用地,使有限的指標得到最科學合理的利用;二是大力爭取城鄉掛鉤周轉指標。計劃在去年2230畝的基礎上增加兩倍,總量達到6700畝;三是積極爭取點供項目指標。對總投資8億元人民幣和1億美元的重大項目,主動與省對接,爭取點供項目指標;四是盡早爭取獨立選址項目指標。將主動與交通、水利、建設等部門對接,將一些成型工程延伸的規劃建設用地范圍以外的項目,確保符合國家和省安排計劃指標的要求,全力爭取省以上獨立選址項目指標。五是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今年盤活整合利用存量建設用地2萬畝左右。同時,積極引導鼓勵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程度,通過工業用地招拍掛等措施,提高投資強度,提高國土部門的保障能力;六是全力爭取獎勵指標。積極創建土地執法模范縣和搞好南北共建開發區建設,為爭取獎勵和掛鉤指標創造條件。通過努力,重點保障省級開發區和重點鎮的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用地。
按照跨越式、超常規、追趕型發展的要求,該局打破常規,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全力在構建保障科學發展新機制上求突破。一是科學合理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形成科學發展的引導機制。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為大市區、縣城、省級開發區、重點中心鎮發展留足空間。二是深入細致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形成地籍支撐機制。在耕地總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確保全市規劃建設用地預留地和可利用建設用地,為全市今后20年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空間。三是強勢推進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形成內部挖潛機制。通過收回、調整使用、復墾整合等措施,加大對批而未用、用而不足以及歷史上形成的閑置土地的盤活力度。四是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形成集體建設用地的利用機制。探索流轉的方法和途徑,加快集體建設用地市場化運作的步伐,提高建設用地利用率。五是大力實施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形成占補平衡機制。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確保每年爭取異地調劑指標補償資金不少于3億元,變資源優勢為資金優勢、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六是規范有序開展土地儲備工作,形成土地調控機制。充分發揮土地儲備“蓄水池”的作用,擴大土地儲備范圍,增加土地儲備類型,優化土地儲備結構,利用土地儲備平臺,調控土地供應量,為城市建設發展聚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