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23 03:59:00
導語:紀念館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雷鋒紀念館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自1964年建館以來,共接待觀眾5700多萬人次,在全國62個城市舉辦了《雷鋒精神永恒》大型展覽。、喬石、宋平、李嵐清、、曾慶紅、尉健行、吳官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館視察。1990年,親筆題寫館名。43年來,**市雷鋒紀念館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民政系統20個文明服務示范窗口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與時俱進搞建設,科學管理創一流
雷鋒紀念館曾經在1969年、1992年進行過兩次改擴建。2002年,列入省政府“一府三館”改造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進行了總體改造。改造后的雷鋒館,由原來的占地面積5.6萬平方米擴大到10萬平方米,重新規劃了憑吊區、展覽區、碑苑區、雕塑區、青少年教育活動區和綜合服務區,增設了大型雕塑和聲、光電展映系統,形成了周邊以雷鋒館為核心的“雷鋒學校”、“雷鋒社區”、“雷鋒路”等雷鋒精神教育區域。
新館建成后,我們加強了四個方面科學管理。首先,改革用人機制。采取社會化、專業化、物業化規范的管理模式,除了必須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公開招考之外,保潔、保安、園林管護、勤雜等工作一律同公司簽訂合作合同,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強化規范管理。建立健全了《崗位責任制》,制定了從館長到管理人員共計23個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管理辦法35項,使得各項工作量化、細化,高起點要求,高標準操作,有章可循。第三,抓好窗口服務。講解員是對外服務的窗口和鏡子。我們一方面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聘請全國著名講解專家來館進行一對一的培訓,組織到北京、上海等地學習觀摩,開闊眼界;另一方面在館內定期組織考核,開展大練兵活動,使講解水平不斷提高。在2004年全國博物館系統講解員大賽和2005年全國民政系統講解員大賽中獲得1人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的好成績。第四,提高管理質量。我們按照IS09000/14000認證工作要求,對人事、財務、資料、安全、設備、環境等諸多方面進行嚴格考核,使全館的各項管理工作達到了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雷鋒館在全市軟環境建設中,兩次被評選為經濟建設服務“最佳基層站(所)單位”、連續兩次被評選為“遼寧省十佳旅游景區”。
二、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
在工作中,我們把知雷鋒、學雷鋒、做雷鋒作為關鍵環節來抓,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用雷鋒精神激勵員工。我們制定了“敬業、奉獻、責任、榮譽”的館訓,并用“雷鋒在我身邊、我做雷鋒傳人”的座右銘,不斷鞭策和激勵全體職工向雷鋒那樣“對待觀眾向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向夏天一樣火熱”,鑄就成雷鋒紀念館的館魂。二是不斷創新講解方式。改變過去只在展廳等待講解的作法,采取園區導游加展廳講解的新方式拓展講解范圍,并根據不同觀眾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講解方法,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使游人進入園區就能感受到雷鋒精神的溫暖。三是開展文明服務主題活動。每年突出一個主題,先后開展了“服務文明年”、“提升旅游文明素質”、“開展行風建設、爭創最佳窗口”等文明服務活動,堅持做到全年365天天天開館、中午不休息,有特殊觀眾提前開館、延時閉館,必要時加場講解、隨時講解,觀眾滿意率達到100%。
三、發揮基地作用,大力弘揚雷鋒精神
雷鋒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主要發揮了以下作用。一是充分發揮基地共建共育的作用。雷鋒紀念館先后與省內外30多所大、中、小學簽訂“共建共育協議”,與30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共建精神文明單位協議”,與雷字號單位組成“學雷鋒聯合體”,充分發揮了雷鋒紀念館學習雷鋒精神、弘揚雷鋒精神、實踐雷鋒精神的主陣地作用。二是充分發揮基地服務社會的作用。雷鋒紀念館坐落的地區,是當地行政、文化、休閑、娛樂、旅游、交通的中心,我們注意發掘雷鋒館服務社會的功能,充分利用雷鋒廣場、憑吊廣場和多功能廳等召開紀念大會、表彰大會、座談會,舉行各種宣誓儀式,提供會議服務等。雷鋒紀念館已逐步成為文化宣傳、思想教育、旅游休閑、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三是充分發揮基地輻射帶動的作用。我館先后承辦了“雷鋒杯”全國博物館講解大賽,建立了雷鋒網站,成立了以雷鋒的戰友喬安山和雷鋒的知情人為主的“雷鋒精神”報告團,每年到20多個城市,報告100多場;與團市委、市精神文明辦成立了11個學雷鋒志愿者協會,建立了550個學雷鋒志愿者工作站,2149個服務隊,招募學雷鋒志愿者12萬多人,深入發掘出雷鋒紀念館鼓舞群眾、帶動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上一篇:和諧軍休家園經驗交流
- 下一篇:民政廳發展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