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科學發展觀落實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04 11:22:00

導語:財政科學發展觀落實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科學發展觀落實經驗交流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把發展觀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科學發展觀必須統籌兼顧,要牢牢堅持“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要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改進執政方式,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財政理財的各項工作。國家財政是黨和國家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監督手段。

一是要在財政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我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優化經濟結構,促進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在確保農業生產的前提下,我認為“三農”工作的根本是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要大力發展農村勞務經濟,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可以推動我省“三農”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特別要關注中青年農民的技能培訓,擴大農村勞務輸出。

二是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公共領域的投入,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目前城鄉居民建立合作醫療,資助困難企業職工基本實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對離休干部實行醫藥費單獨統籌的情況下,對建國前的革命老工人的醫療保障問題要進行很好的研究。這些建國前的革命老工人,是解放前南征北戰的老同志,由于文化程度低,解放后一直在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工人工作,沒有轉為干部,未進入離休干部隊伍。過去由于企業干部、職工的基本醫療未能完全解決,所以無從考慮。現在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對這批特殊人群的醫療待遇,應比照離休干部實行醫療費單獨統籌并按規定實報實銷,困難企業的單獨統籌的資金,由同級財政幫助解決。

三是要深化財稅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建立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組成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使國民健康狀況不斷改善。這項制度的建立,即是維護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從容應對疫病危機的根本政策,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對污染環境、影響生命安全的項目堅決不予以引進。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針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安全公共衛生問題。制定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具體政策措施,作為財政部門要一如既往地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對公共衛生的投入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原則上政府衛生投入不低于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使全區的公共衛生事業在3—5年內有一個更明顯的變化。

四是要進一步推進財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調動全社會勞動者的積極性。實踐科學發展觀,就要不斷研究和完善分配政策,更多的致力于社會公平和正義體系的建設,消除或減少不協調,不和諧的分配政策,防止因分配不公而引發新的社會矛盾,充分調動全社會勞動者的積極性。從社會發展過程看,現階段的勞動仍然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因此,無論是初步分配還是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堅持前者注重效率、后者注重公平的原則,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重分配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別是提高企業在職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繳費的正常增長機制,通過制定合理的財稅政策使各利益主體間基本實現利益均等。對社會弱勢群體和貧困人口。財政要研究特殊政策給與特殊照顧,比如離退休干部的活動經費還是90年代末的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活動范圍的擴大,要適時提高標準。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和經濟發展目標,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促進各地區社會經濟的平衡發展,實現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即通過逐步縮小區域財力差距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從政策上、機制上、財力上采取措施,不斷提高欠發達地區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充分調動全社會勞動者們的積極性。

五是要進一步注重民生,加大對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投入,讓人民群眾充實享受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眾,是科學發展的核心。近年來,隨著國家財政實力的不斷增強,財政對“三農”的支持,超過了建國后的任何一個時期,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多,使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國家取消農業稅,對農民種地給予各種專項補貼,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實行城市低保補助等多項惠民政策的實施,讓廣大農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看病貴、看病難、讀不起書的問題得到了根本上的解決。根據科學發展觀精神,公共財政支出安排要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要把維護實現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大力推進覆蓋丞相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建設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支持擴大就和加大社會保障制度。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的成果。要通過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最大限度的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六是要進一步注重績效考核。國家財政這個大家,同家庭、企業的資金一樣,也要講投入產出,政府花錢更要關心項目預期目標的完成情況,關心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通過設立指標體系對經營績效進行評估。對政府支持項目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是否實現了效益最大化進行考評。同時,隨著“執政為民”、“為民理財”、建設高效、透明政府等理念的提出,社會公眾對政府提出公共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日益關注,納稅人有權知道政府如何花錢以及花錢的效果,因此,引入績效管理理念,建立預算績效考評體系。推行績效考評,財政既管花錢,又管效果,是預算管理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目前的預算管理對結果和效益的關注不夠的現象依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因此,推行績效考評是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的必然選擇。通過績效考評,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了績效文化,普及了績效管理理念,公眾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政府各部門增強了成本效益觀念,千方百計地為民“花好錢”,提高了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