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制度動員會講話
時間:2022-11-04 02:37:00
導語:政務公開制度動員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回顧過去,我市政務公開工作已有良好基礎
一是領導機制基本形成。
二是公開的內容逐步規范。
三是公開范圍不斷擴大。
四是公開的形式日趨多樣化。
五是公開制度逐步完善。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市政務公開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探索創新,扎實推進,有力地促進了我市黨風廉政建設和經濟社會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通過政務公開,各級政府和部門行政行為進一步規范,工作透明度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進一步改進,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有效地解決了一批基層和群眾反映強烈和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推進了政府部門的廉政建設。廣大干部群眾普遍反映,推行政務公開是一項“陽光工程”,架起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但是,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政務公開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政務公開工作還不夠深入。一些本應公開的內容還未公開或還未徹底公開,一些部門和單位還存在走過場、走形式的問題。二是存在麻痹松懈思想。政務公開工作已推行多年,一些同志思想上開始松懈,甚至產生了厭倦心理和抵觸情緒,不利于公開工作的深入推行。三是辦事指南、公開欄等政務公開的硬件設施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四是政務公開的經常性監督檢查機制還需要不斷健全等等。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在下一步深化政務公開工作中逐步加以解決。
二、統一思想,進一步提高對深化政務公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推行政務公開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求的具體體現。推行政務公開,可以更好地督促廣大黨員干部增強服務意識、公仆意識,進一步方便群眾、服務群眾;可以更好地聽取群眾各方面意見,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可以更好地保障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有利于擴大基層民主,保證廣大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
2.推行政務公開是加快政府管理創新,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客觀需要。深化政務公開工作,不僅有助于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促進政府管理行為規范、公正透明、運轉協調、廉潔高效,而且有助于促進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一步強化群眾觀念,改進工作方法,轉變工作作風。今年7月1日行政許可法將正式實施,對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公開辦事制度、提高行政效率、提供優質服務等,都作了明確規定,這些行政許可事項都是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辦事,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增強行政審批的透明度,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同時,要通過推行政務公開促進電子政務建設,以服務公眾、服務社會為中心,使電子政務和政務公開互為依托、相互促進,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做到群眾滿意、基層滿意。
3.政務公開是加強權力制約和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措施。這次深化政務公開工作,把政府辦事的依據、辦事的標準、辦事的程序、辦事的環節和辦事的結果等各方面向社會公開,向群眾公開,把行政行為置于人民群眾的有效監督之下,進一步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規范化,可以有效地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自律意識、法治意識和廉政觀念,切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三、加大力度,全面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工作
這次推行政務公開制度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目標,以公正便民、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為基本要求,切實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更好地為我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務。推行政務公開制度的基本原則:一是依法公開,公平公正;二是突出重點,循序漸進;三是簡化環節,方便辦事;四是健全機制,常抓不懈;五是明確責任,強化監督。推行政務公開的范圍是:市、縣區、鄉鎮三級所有行政機關、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具有部分行政管理或審批職能的事業單位;學校、醫院以及供水、電力、公共交通等公用事業單位也要實行公開辦事制度。各縣區、**開發區負責抓好轄區內各部門、各鄉鎮的政務公開工作。村務公開、廠務公開仍按原有關文件規定執行。黨群部門、派、群眾團體可以向社會公開的事項也應盡可能向社會公開。
按照這次深化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時間要求,我市將分五個階段組織實施:一是從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進行宣傳發動。二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完成方案制定,各縣區、市級各部門按要求建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制定完善政務公開方案。三是6月中下旬完成方案審核,由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市級各部門報送的政務公開方案進行審核;四是6月底前,各縣區、市級各部門將政務公開方案及時向社會公開;涉及行政許可法方面的內容,也要先公開,正式實施后再完善;五是6月底至7月上旬,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各地各部門的推行政務公開工作情況進行督查。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時間要求,各地各部門在下一步在推進政務公開工作中,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要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政務公開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要建立起“黨委領導、政府主抓、紀檢監察機關組織協調、各部門密切配合、廣大群眾參與和監督”的工作機制,建立起“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牽頭抓、其他領導按分管業務分頭抓”的領導責任機制。市里已成立了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各縣區要盡快建立健全相應的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主動抓。紀檢監察部門要積極參與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指導、督促工作。市直各單位也要建立健全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落實責任人,負責抓好本單位及下屬各事業單位、公用事業單位的政務公開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加強自查和督查。
(二)要依法公開,全面公開。這次推行政務公開,要做到“九個堅持”:一要堅持一條標準,凡是能夠向社會和群眾公開的事項,必須公開,以真正體現和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建設陽光政府、透明政府。二要堅持全面公開,凡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運用行政權力辦理的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各類事項,除涉密事項外,原則上都要向社會公開。三要堅持真公開,政務公開的內容要真實可靠,辦事的結果要公平公正,不許搞花架子,更不許弄虛作假,要注重實效,取信于民。四要堅持全過程公開,把集中性公開和經常性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切實做到政務公開的動態化。五要堅持內外結合公開,在做好對外政務公開的同時,搞好機關內部的政務公開。六要堅持自下而上公開。各地各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做深、做細、做好本地、本部門和下屬單位的政務公開工作。七要堅持政務公開的制度化。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不斷完善,持之以恒,形成制度。八要堅持督促檢查推進政務公開。在堅持自下而上公開的同時,要堅持自上而下公開,加強督促檢查,各地各部門要做到一把手負總責,切實抓好本地區、本部門政務公開的組織實施和督促檢查工作,以督查推進政務公開工作。九要堅持全面推進、環環相扣,落實公開。要做到領導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做到一級抓一級,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政務公開各項任務。
(三)要突出重點,規范運作。政務公開涉及面廣,情況復雜,任務繁重。在推行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總結經驗,既要全面推進,又要突出重點。
這次政務公開的重點內容包括:政府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以及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其他文件;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計劃及其進展和完成情況;城市總體規劃、其他各類城市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規劃;政府及有關部門年度工作目標及執行情況;財政預算及執行情況;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政府采購限額標準、采購結果及其監督情況;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公開招標中標情況及工程進度情況;上級政府或政府部門下撥的專項經費和物資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況;為抵御災害而接受捐贈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況;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的批準文件、補償標準、安置方案等情況;扶貧、優撫、教育、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標準、條件及實施情況;有關項目審批、指標分配、發證驗照、行政收費、行政處罰和干部選拔任用、公務員錄用等情況。
辦事公開的重點內容包括:各級政府工作部門和管理職能及其調整、變動情況;辦事依據、辦事要求、辦事程序、辦事時限、辦事人員的責任和辦事結果,以及辦事過程中的監督制度;在機關內部還要將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情況,機關內部財務收支情況,機關干部交流、考核情況以及其他重要事項向干部職工公開。
在推動面上工作的同時,注意抓好試點,以點帶面。市里確定一所學校、一家醫院和市公路運輸管理處,作為深化完善的試點單位,為面上工作的全面深化積累經驗。各縣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若干個下屬部門作為本地區本部門進一步深化完善與規范提高的試點單位。同時,各級各部門在具體推行過程中,還要注意抓要害部門、抓關鍵環節、抓突出問題。當前,要把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和最容易產生不正之風、滋生腐敗的問題作為政務公開的重點。重點圍繞“權、錢、人”的管理和使用來進行。通過解決主要矛盾,帶動和促進面上工作的開展,提高政務公開工作的整體水平。
(四)要注重創新,講究實效。各級各部門要因地制宜,不斷創新政務公開方式,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達到信息透明、服務便捷和有利監督的目的。要本著方便基層和群眾辦事的原則,統一運用政府門戶網站和政務公開欄這兩種公開形式,同時可以根據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實情,靈活采用印發辦事小冊子、設置電腦觸摸屏、召開聽證會和新聞會、利用新聞媒體及其他便于公眾知曉的形式,拓寬政務公開的覆蓋面,方便人民群眾。同時,政務公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下實功,求實效。不能回避問題,不能避重就輕,堅決反對搞形式、走過場,堅決反對假公開、虛公開。根據政務公開內容的要求,科學確定公開的對象和范圍,包括確定向社會群眾公開的事項、向基層單位公開及機關內部干部職工公開的事項,可以面向全社會公開的內容應盡可能向全社會公開。經常性的工作要定期公開,階段性的工作要逐段公開,臨時性的工作要隨時公開。與群眾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做到決策前、決策中、決策后公開,并根據群眾要求,實行事中、事后公開。從節約和機關效能建設的角度出發,政務公開結果的公示不再采用各部門分別刊登報紙的做法,而改用新聞會或報刊一次性公告的形式告知公眾。為方便群眾,市政府將在行政中心大廳和審批辦證中心建立窗口,設置政務公開公示平臺。
(五)要健全機制,強化監督。各級各部門在制訂完善政務公開方案的同時,要加強對現階段推行政務公開制度的監督檢查工作,并逐步建立健全長效監督保障機制。要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明確專人負責對執行政務公開制度的監督,做到監督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及時發現和解決政務公開執行中的問題。要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等社會監督的作用,采取設立投訴信箱、公布監督投訴電話、聘請政務公開監督員等多種形式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各級政務公開領導機構辦公室要對各單位的政務公開方案和內容認真審核把關,健全政務公開工作責任制,加強內部監督檢查。同時,還要實行嚴格的考核和獎懲制度。要把推行政務公開制度情況,作為單位和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廉政責任制和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獎懲的重要依據。對推動政務公開不力的,將視情進行批評教育;對拒不執行政務公開或在政務公開中弄虛作假的,將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 上一篇:30天遏制農機事故死亡通知
- 下一篇: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