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講話

時間:2022-06-04 09:46:00

導語: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講話

同志們:

元宵之前,我們召開了“三級干部大會”,農村干部都參加了,也部署了農業。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專業會,充分說明“三農”工作的重要。我們有60多萬農民,但是農業在三產中比例僅為19%,特別是今年受到冰凍災害的影響,“三農”工作顯得更重要。剛才,響龍同志就農業農村工作做了很好的主體報告,對去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回顧總結,對今年的工作進行具體的安排部署;世標縣長對“三農”和災后重建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講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請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會上,幾個單位的同志作了很好的表態發言,目標明、決心大、措施實,我聽了之后感到很好高興,如果大家都能有這樣信心和決心,我們就一定能奪取災后重建的全面勝利,全面完成今年的“三農”工作任務。會議還對20*年度“三農”工作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給20家縣級龍頭企業授了牌,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對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及被授牌的企業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勞動、無私奉獻在“三農”工作和抗災救災第一線的同志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三農”及災后重建工作,再講幾點意見,也就是六句話、六個要。

一、認識要深化

現在,全縣廣大干部都在抓工業、抓城建、抓招商。但目前農村工作很重要。一年之際在于春,現在是農業發展的黃金期。全縣廣大干部,特別是從事“三農”工作的同志,要從“三個方面”來認識“三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一是要對“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農業是安天下、穩全局的戰略產業和基礎產業。中央和省市對“三農”工作一直是非常重視的,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指出,各級領導要居安思危,糧食安全的警鐘要始終長鳴,鞏固農業基礎的弦要始終繃緊,解決好“三農”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終堅持。中央連續5年出臺1號文件安排部署“三農”工作。從總體上來看,我縣正處在從傳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過渡階段,全縣仍然有幾十萬農民,農業農村經濟在縣域經濟中仍然占有較大的比重,可以說,沒有農民的富裕,就沒有全縣人民的富裕;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縣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就不可能有全縣的又好又快發展。因此,我反復強調,“三農”工作只能重視而不能忽略,只能抓緊而不能放松,只能加強而不能削弱。

二是對統籌協調發展的要求要有更加科學的認識。科學發展觀,特別強調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工農協調。特別是“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溫總理用很大篇幅談到“三農”問題,談到統籌協調,談到科學發展農業。我們所講的“三農”工作,應當是一個“大三農”的概念,既包括糧食生產,又包括農業的多種經營;既包括農業產業,又包括農村工商業;既包括農村經濟,又包括農村社會事業和農村和諧穩定。我們在謀劃發展全局的時候,提出要大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非農化,千萬不要忽略農業和農村工作,而是按照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農村抓“三農”的思路,把推進“三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舉措。在今天進入“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新的階段,全縣廣大干部,一定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統籌兼顧”的工作理念,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非農化的同時,堅定不移地加強和改進“三農”工作。

三是對“三農”工作喜中有憂的形勢要有更加清醒的認識。應當講,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經過全縣上下的艱苦奮斗,我縣的“三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農民收入有了新增長,農業基礎建設得到新加強,農業產業化取得新進展,新農村建設呈現新亮點,可以說是亮點紛呈。特別是去年一年是農業招商的成功之年,以盾安、葛氏、高氏、溫氏、茂春等國內知名的龍頭企業落戶*為標志,我縣特色農業產業化進入了大規模、大投入、大開發新階段。但是,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到,與農民增收致富的殷切愿望相比,我們還有不足和差距。特色產業在發展,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新建縣的蕎頭產業如火如荼,安義縣的有機蔬菜做到中南海的餐桌上,我們“一朵菇”產業是卻是在弱化、在萎縮,而不是在加強;農民收入增長雖然較快,但政策性增收占了很大的比重,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新農村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產業支撐作用還不強,看點亮點還不多;農業基礎建設雖然得到較大的提高,但是農業作為弱勢產業的地位還沒有根本改變,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還不強。剛剛遭受的冰凍災害,就給我們敲響了這方面的警鐘。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全縣“三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更加深刻地認識“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按照總書記“三個始終”的要求,扎扎實實地抓好“三農”工作,為全縣跨越發展奠定更加扎實的基礎。

二、工作要創新

對于“三農”工作抓什么,怎么抓,應當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剛才勒縣長和響龍副縣長已經作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我就不再重復。在這里,我想強調的是,“三農”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情況,對創新“三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三農”工作的方式方法如何去創,這是一個新命題,也是一個大課題,需要全縣上下特別是從事“三農”工作的同志,去積極探索、積累經驗。我看關鍵是要進一步強化這么“四種理念”:

1、要強化市場的理念。中央提出要發展現代農業,我理解,現代農業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市場農業。根據我縣的實際,發展現代農業要把握好四個方面的要點:一是生產導向市場化。就是要找準市場需求與自身優勢的結合點,不找準結合點,亂開發不行,農民經不起折騰。各部門要認真引導,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高效農業。在產業的選擇上,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根據*的區位、資源、生態和產業基礎等方面的優勢,發展“生態型、特色型、城郊型”農業。我們在河蟹、菌菇、油茶、網箱養鱔、特色畜禽等產業上有一定的規模,但不大。我們不能一哄而上,要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努力形成具有鮮明*特色農業生產格局,進一步唱響“特色農業看*”的區域品牌。現在我們工業已經唱響特色品牌,農業也要唱響。二是經營主體企業化。我們知道,農業經營的主體是農戶,但是我們面臨的困惑是,當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絕大部分是“3860部隊”,這與我們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是極不適應的。因此,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業經營企業,就成為非常現實、非常緊迫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我看應當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農業企業;二是通過扶優扶強扶持有條件的農戶向農業企業轉型;三是采取靈活務實的措施推動優勢資源整合和集中,促進土地、水面、山林、資金等生產要素向經營大戶和企業轉移和集中。三是組織方式產業化。應當講,在“一只蟹”、“一朵菇”產業培育方面,我們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今后,我們就是要花大力氣改變農戶分散經營、單打獨斗的局面,把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戰略措施。一方面,要圍繞產業化的要求,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生產基地,帶動一批農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在抓好農業生產環節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服務、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流通,著力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經營效益。應當講,這是我縣農業的一條“短腿”,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是我們軟肋,完全沒有啟動,要認真研究這項工作,今后,要千方百計使這條“短腿”伸長。今年要在新農村建設中,突出產業富民這個重點,通過“一村一品”的方式,大力推進全縣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四是特色農業品牌化。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出品牌。品牌是產品走向市場的“通行證”。現代工業需要品牌,現代農業同樣需要品牌。安義的蕎頭上了中南海的餐桌,我們的“軍山湖大閘蟹”也上了中南海的餐桌,我們的黃鱔在上海供不應求。我們要認真總結近幾年打造“軍山湖清水大閘蟹”品牌的成功經驗,立足自身優勢,優選潛力產品,推行標準化生產,精心包裝運作,大力宣傳推介,抓好品牌注冊,著力打造兩個蔬菜基地,努力打造更多在國內外市場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

2、要強化開放的理念。農業的開放招商是全縣實施大開放主戰略的重要方面。實踐證明,發展開放型農業不僅可以引進新的資金和項目,而且可以催生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經營主體,為發展現代農業注入強大的活力。現有的存量、現有的優勢,要加速包裝,引進促進。去年盾安公司軍山湖整體綜合開發項目,高氏集團10萬畝國家油茶基地項目以及葛氏、溫氏、心農等項目落戶*,成為全縣開放招商的新亮點。一批國內著名的龍頭企業落戶*。今年,我們要著力抓好這些項目的推進實施,確保盡快投產見效。與此同時,依托我縣得天獨后的優勢,進一步加大農業開放招商的力度,力爭在引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引進知名龍頭企業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進一步提升我縣農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縣內外、省內外乃至國內外品優產品展示推介活動,不斷擴大我縣特色農產品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加速由傳統農業向開放型農業的轉變。

3、要強化統籌的理念。當前,我縣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轉型時期,“三農”工作也進入了“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的新的歷史階段,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農村抓‘三農’”的工作思路,按照市委余書記的要求,運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來解決,統籌抓好全縣的“三農”工作。關鍵是把握“三個一起做”:一是發展現代農業與推進工業化的文章一起做。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防止單純抓糧食生產狹隘的觀念、封閉的方式、沉舊的觀念抓農業,那是不合時宜的。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在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集中精力抓招商、引項目,大力發展農村工商業,從而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拓寬“三農”工作的領域。二是富裕農民與減少農民的文章一起做。逐步降低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農業經濟占經濟總量的比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我縣農民增收的10%主要是國家的政策支持。我們必須花大力氣推進城鎮化,減少農民,增加市民,變農民為市民。特別是要通過發展就業中介機構,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加大農村小額貸款等措施,促使農民洗腳上岸、離鄉進城、自主創業,實現身份的根本轉換。三是新村整治與小城鎮建設的文章一起做。要切實抓好已經確定的160個示點村的整治工作,確保不松勁、不走樣、標準不降低。對新農村建設提出要求要有亮點、有亮線,要量力而行,不搞“形象工程”、不要搞“政績工程”。要特別注重抓好小城鎮建設,各鄉鎮要有動作,特別是要根據總體規劃的布局,區別不同的情況,抓好集鎮住宅小區、工業小區和集貿市場的建設,進一步加強集鎮市容環境管理,真正把小城鎮建設成為轉移農民的“橋頭堡”、發展農村工商業的“主陣地”。

4、要強化人本的理念。“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根結底,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福祉。一是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大力發展農村科教文衛等公共事業,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二是要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抓好農村道路、安全飲水、農村能源、農村環境等方面的工作,要認真抓好“幾個一”:即“一條路”、“一口塘”、“一棟房”等,重點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整潔房、用潔凈能源”等問題。三是要以農村低保、大病救助、農醫合作等為重點,積極發展農村社會保障事業,實施好66項“民生工程”中的農村項目,積極探索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加大救災濟困力度,讓惠農政策的陽光普照到每位農民群眾身上。

三、“三基”要夯實

我們所說的“三基”指的是農村基本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村基礎工作,這三塊工作的好壞決定著“三農”工作的整體水平,必須切實抓實抓好。一要加快農村基本建設。幾年來,我們基礎建設打了基礎,但這次冰凍災害使我們損失嚴重,要盡快部署解決,解決不了要及時報告,要全面恢復。現在“災害壞事變好事”,省市領導對我們基礎設施建設更重視,省長吳新雄、市委書記余欣榮親自到*檢查指導工作。今年中央和省市都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四大目標之一。今年一月份的特大冰凍災害使這方面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又將對上上下下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起到推波助瀾、火上添油的作用。可以預見,今年各級在這方面的投入將空前加大,中央新增財政用于支農資金在去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達到5100個億的規模,省里安排的農林水項目資金也將達到53個億,這對我們是一個極好的機遇。全縣各涉農部門一定要積極行動起來,盯到國家項目目錄,采取務實措施,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對接,加大“跑部錢進”的力度,特別是要在糧食主產區農業開發項目、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三年攻堅項目、災后重建恢復項目等方面爭取更多的資金,取得更大的成效。分管農口的縣級領導要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爭取國家項目上,確保全縣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上實施幾個大項目,辦成幾件大事情,解決一些牽動全局的大問題,逐步改變農業基礎薄弱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業抗風險的能力和綜合發展能力,為農業和農村發展積蓄后勁。與此同時,縣本級也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完成好“自選動作”,特別是要組織實施自然村通水泥路攻堅戰。二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具有直接面對農民群眾、面向農村工作實際的特點,是我們做好“三農”工作的基礎。要以“三培兩帶”工程和“星級組織”創建為抓手,進一步提高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去年很不錯,組織工作的幾次現場會都在我縣召開。特別是要十分注重提高農村基層干部致富群眾的能力、團結群眾的能力、服務群眾的能力。要突出抓好后進支部的整頓工作,切實解決部分村級組織軟弱渙散、能力不強的問題,為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三級干部大會上訪就是三陽集鄉的村干部問題。與此同時,要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愛農村基層干部,解決基層組織建設中的實際問題,今年要重點抓好村級組織陣地建設掃尾、大幅提高村干部工資標準、全面解決村委會書記主任養老保險問題三項工作。三要切實抓好農村基礎工作。關鍵是要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黨的惠農政策,確保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油菜補貼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堅決做到不截留、不挪用、不擠占,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結合新農村建設,抓好農村城鎮規劃,切實解決農村建設無序的問題;要全面抓好農村土地第二輪承包發證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盡可能啟動造地增糧富民工程;要以嚴肅計生法律法規、落實工作責任為抓手,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目標,以經常性的計生技術服務為重點,進一步抓好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要大力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妥善處置新形勢下各類社會矛盾,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村。

四、服務要跟進

農村社會服務是連接一家一戶小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的橋梁和紐帶。要做好工作,也要做好服務。當前,我縣農村社會服務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縣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和解決好這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拓展服務領域。要根據農業農村經濟范疇不斷擴大的新形勢,要努力實現由單純農業產中科技服務向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服務拓展,在加強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和送科技下鄉等服務的同時,切實抓好信息、種苗、技術、物資、防疫、農機以及農產品流通等方面的服務工作;要努力實現服務工作由常規農業向特色農業和工商業的全方位拓展,按照“農民群眾需要什么服務,我們就提供什么服務”的方針,切實抓好職業中介、技能培訓、金融扶持等方面的服務工作,為廣大農民發展特色農業和農村工商業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要創新服務方式。要改變過去農村服務工作由政府大包大攬的狀況,按照“政府主導、各方參與、市場調節、群眾受益”的原則,在服務工作中引入“社會化、市場化、有償化”的機制,大力發展各類適合農村社會需求的農村社會化服務。今年,要根據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自我服務的能力,著力構建“生產在家、服務在社”的格局,切實做到生產上的問題由家庭經營來解決,服務上的事情由專業合作組織來提供。應當講,我縣前幾年在發展行業協會方面進行過一些有益的探索,現在的關鍵是要加大工作力度,抓好規范推廣。三是要穩定服務隊伍。抓好農村服務,隊伍是關鍵。應當講,我縣縣鄉兩級建立了比較健全的農村服務網絡體系,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鄉鎮這一級存在著機構不全、隊伍不穩、素質不高、工作不力的問題,一些農村發展服務中心人員有的上班、有的一年拿6000元不上班,有事沒人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采取靈活務實的辦法解決好鄉鎮農技推廣、畜禽防疫、林業水產、水利水電、農機服務的人員編制,切實保障農村服務隊伍的工資待遇,確保機構不散、人員不走、工作不斷。要切實加強對農村服務隊伍的管理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切實解決少數服務隊伍“除了業務不搞什么都搞”的狀況,使農村基層服務隊伍成為發展農村經濟、服務農民群眾的骨干力量。

五、當前要抓緊

一年之際在于春。當前的工作抓的如何,直接影響全年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這次歷史罕見的冰凍災害又對我們抓好當前的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一些緊迫的、特殊的任務。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吳新雄省長打好“三場硬仗”的總體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切實抓緊抓實當前工作。一是要抓緊抓實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這次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持續時間之長、影響范圍之廣、危害程度之深,是近50年來沒有的,給我縣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造成了嚴重損失。一些地方大面積停電,不少農業生產設施被破壞,較大面積的林竹和果樹被凍傷,有的被折斷和凍死,有些農業和林果業方面的損失在短時間內難以彌補,全縣各級領導尤其是我們從事農村工作的同志,要把抗災和災后重建工作,作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來抓,進一步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制定恢復農村各業生產的規劃和措施,廣泛動員和組織各級農業、林業和水利科技人員,盡快下到抗災救災最前沿,實行科技救災,開展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服務,及時增添補救措施,盡力減少災害損失。特別是濕地松損失比較大,要把受損的濕地松改種經濟林。二是抓緊抓實春耕備耕工作。春節過后,各地將陸續進入春耕農忙季節,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恢復生產所需的種子、苗木和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調劑和調運,切實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穩定農資價格,特別是不能賣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要在摸清核實災情的基礎上,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各項救助政策,積極幫助困難農戶度過春荒。同時,要抓住當前國家政策有力、市場價格有利的時機,引導農民進行春季畜禽集中補欄,進一步完善重大病蟲害防控預案,落實防控措施,特別要防止禽流感和豬藍耳病的發生,保障畜禽產品供應和質量安全,注意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三是要抓緊抓實防汛準備工作。汛期即將來臨,各級各部門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未雨綢繆,做到思想早動員、責任早落實、物資早準備,做到物資配備全面到位,特別是要突出抓好因冰雪災害造成的水利損毀工程的檢查與修復,尤其是要確保病險水庫和圩堤的除險加固工程在汛期到來之前全面竣工。四是要抓緊抓實新農村建設的布點。今年全縣將實施16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各地要抓緊布點,力求早部署、早行動、早見效。

六、保障要到位

要完成好當前抗災救災、災后重建和今年“三農”工作的各項任務,關鍵在于加強領導,改進作風,真抓實干。重點是要確保“三個保障到位”。一是組織保障要到位。縣、鄉、村三級組織,都要把“三農”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在領導精力、工作安排、干部配備等方面,對“三農”實行傾斜,充分體現“重中之重”的要求;在耕地保護、計劃生育、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等關鍵性工作當中,要落實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做到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實;各級干部尤其是我們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同志,要按照崗位責任和“九掛”分工,主動承擔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任務,多跑鄉鎮,切實履行抓好“三農”工作的職責。二是作風保障要到位。“三農”工作要上去,各級干部就必須要下去。尤其是當前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更加需要我們深入基層一線、深入工作實際、深入農民群眾,面對面推動、手把手指導。應當講,縣委、縣政府對這個問題是十分重視的,在領導干部掛點幫扶、新農村建設掛點指導、農技人員下鄉服務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也很有成效,各級領導都能認真指導,把“三農”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以后在工作要更加實、更加細。三是投入保障要到位。重視“三農”、加強“三農”,不能空口說白話,而必須在加大投入、舍得花“真金白銀”上見行動、見成效。最起碼的,就是要不折不扣的落實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把各項農業補貼發放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三個明顯高于”、“三個繼續加大”、“三個提高”、“三個大幅度”的要求,進一步增加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投入力度,真正把“以城帶鄉、以工哺農”和“少取、多予、放活”的政策落到實處;最現實的,就是要確保村級公路等縣委、縣政府已經確定的農村發展項目的投入,真正形成農業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抓好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的落實,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以深入貫徹落實十七精神為動力,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按照這次會議的要求,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轉變作風、埋頭苦干,不斷推動我縣“三農”事業向前發展,為實現全縣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