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移風易俗調查報告

時間:2022-10-19 04:44:57

導語:農村移風易俗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移風易俗調查報告

近年來,街道農村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基礎設施和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村規民俗整體呈現出文明和諧的良好局面。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多重原因,個別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養并沒有與經濟的高速發展保持同步。一些陳規陋習有所抬頭,特別是在婚喪嫁娶等事宜的操辦方面,出現了互相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收錢斂財的不正之風。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帶來的是表面繁華,滿足的是短暫虛榮,但脫離了基本國情、背離了優良傳統。就此,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對此高度重視,為了解農村移風易俗現狀,摸清群眾心態,狠剎鋪張浪費之風,倡導勤儉節約的優良風尚,專門安排部署,分街道督查室、文化站人員兩個調研組,赴10個社區開展專題調研。采取入戶調查、電話詢問、分析典型個案和召開調研會等方式展開調研工作。現將街道在農村移風易俗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等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經驗與做法:

街道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通過文化培育、村規制約、干部帶動等有力措施,扎實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加強宣傳教育,轉變群眾傳統觀念。街道通過發放倡議書、簽訂承諾書、張貼宣傳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厲行勤儉節約。同時,注重典型示范引領,東辛村組織開展了四屆“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道德模范評選,通過發揮模范榜樣的導向作用,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大部分群眾,轉變群眾傳統觀念,使文明新風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街道76個村的“四德”工程建設已全部完成,并在等4個村打造了“孝德廣場”、“廉政廣場”、“四德廣場”、“計生廣場”,廣場以圖形式生動演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宣揚真善美的主陣地。

完善村規民約,促進群眾移風易俗。街道堅持把完善村規民約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扎實抓好,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發放倡議書、簽訂承諾書、入戶宣傳等形式,把禁止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納入各村居(社區)村規民約,引導帶動廣大群眾自覺遵守村規民約,不斷轉變大操大辦不良社會習俗。同時,積極發揮各村“紅白理事會”等引領示范作用,形成了良好村風民風。如有些村莊針對喜事喪事人情重的特點,有組織、有內容地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比如,生小孩送一本培育嬰兒的新書;老人過世可以寫一副挽聯或送一束寄托哀思的鮮花等,從而樹立良好的村鄰關系。

推動典型示范,引領社會新風尚。街道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文明村創建范圍,結合衛生文明家庭評選工作,開展移風易俗先進示范家庭創建活動,對移風易俗先進家庭進行表彰。同時,推動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組織所有農村黨員干部帶頭簽訂《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承諾書》,積極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培養成移風易俗示范家庭、培養成移風易俗的帶領者,帶領黨員群眾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以身作則引領社會新風尚。目前,農村黨員干部喜事宴請基本控制在至親好友范圍之內,杜絕了大擺宴席;喪事嚴格控制規模,一天之內完成,杜絕了修豪華墓、請吹鼓手、扎“重頭”彩等陋習。

二、存在的問題

價值觀念偏差。部分經濟比較寬裕的農民在婚喪嫁娶等方面大操大辦,奢侈浪費,一些村民盲目跟風,“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少村民認為婚禮大操大辦才有面子,喪葬儀式樣樣齊全才顯得對長輩有孝心,其他村民則紛紛仿效,否則就會被村里人瞧不起。部分經濟條件較差的村民“打腫臉充胖子”,甚至不惜借債操辦,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宣傳教育手段單一。

宣傳教育缺少。一方面,宣傳方式因循守舊,一般只采用發資料、開會、張貼標語口號等方式傳遞信息,農民群眾只能被動接受,缺乏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農民群眾喜歡看電視、電影、圖書、報紙,但是有的村黨報黨刊要在十天半個月之后才能收到,新聞已變成舊聞。村民了解知識、信息的渠道還比較狹窄。

基層黨員干部認識上不足。鄉村干部普遍對開展移風易俗、建設鄉風文明的長期性、重要性以及豐富的內涵認識不足,認為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屬上層建筑的范疇,是軟的、虛的,做起來難度大、見效慢。有的還錯誤地認為經濟發展了,鄉風自然會文明。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缺乏有力的措施。

三、意見建議

強化宣傳教育,努力提高人們勤儉辦理婚喪事的自覺性。要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宣傳車、黑板報等形式,組織強大的宣傳聲勢,大力宣傳《婚姻法》關于實行婚姻自主、禁止包辦買賣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等規定,縣政府關于喪葬改革的有關規定,使之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真正在社會上形成一個樹文明新風光榮,搞陳規陋習可恥的輿論環境。要注意抓好典型,引導群眾自己教育自己。對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先進典型,要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要給予曝光。通過宣傳教育,幫助人們破除封建落后意識,深刻認識勤儉辦理婚喪事的重要意義和鋪張浪費的危害,自覺同各種陳規陋俗、丑惡現象作斗爭,形成一種健康文明的良好社會風氣。

整頓和加強紅白理事會,引導群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根據這次調研,大部分村都建有紅白理事會,這是農村移風易俗的骨干力量。要重視發揮他們的作用,加強對他們的管理指導。沒有建立的,要盡快建立健全起來;沒有很好發揮作用的,要認真進行整頓,把有較高威信、有能力、熱心為群眾辦事的人充實進去。可以鄉鎮為單位,對理事會成員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提高辦事能力和服務水平。要建立健全理事會職責范圍和各項制度,使理事會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黨團員和干部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廣大黨團員、干部要帶頭或教育子女不送、不要彩禮,不大操大辦,不鋪張浪費,搞好婚事新辦,喪事簡辦;要堅決制止公車結婚和公款送禮現象;要敢于同落后封建舊俗和各種不良風氣作斗爭。

各部門要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各級黨組織要把革婚喪陋習、樹文明新風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擺上議事日程,提出明確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制,定期檢查,抓好落實。縣委、縣政府要制定關于移風易俗的具體規定,并在每年元旦前后開展一次以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月活動;各鄉鎮、村、縣直各部門,都要制定、完善鄉規民約和具體措施,以規范人們的行為。各級團組織、婦聯、工會要重點做好婦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帶頭移風易俗,倡導帶技術出嫁、集體婚禮、厚養薄葬等文明新風。民政部門要嚴把喪葬改革關,像抓火化一樣抓好骨灰的安置工作,堅決制止火化后用棺材土葬發大喪,大力提倡建立骨灰堂和公墓;可借鑒外地經驗,廢除花圈商店,在殯儀館內開辦花圈租賃業務。工商、政法部門要積極配合,堅決取締從事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業戶,嚴厲打擊各種封建迷信活動。宣傳、新聞單位要抓好典型,搞好宣傳,并把移風易俗活動同文明村、文明單位的評比結合起來,在社會上形成一個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