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職能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5 09:26:00

導語:稅收職能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稅收職能調研報告

黨中央多次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于這一全黨全國的頭等大事,稅務部門當然責無旁貸,必須積極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為之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一、做好稅收工作與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

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共存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一要求和稅收工作的密切關系主要體現在:首先,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征稅的觸角伸入到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以及財富保有等各個領域,涉及千家萬戶,形成了一種利益分配關系。只有處理好稅收法律關系和稅收征納關系雙方的互動關系,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地依法征稅,才能助推社會和諧。其次,稅收擔負著為國家向公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責任,只有滿足公眾的公共服務要求,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越能充滿活力。其次,稅收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和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桿,只有堅持依法治稅,正確執行稅收政策,才能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緩解社會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傾向,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再次,稅收是憲法規定的公民應盡義務,公民依法納稅對于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亦即人民群眾的最高利益,意義十分重大。教育引導納稅人愛國守法納稅,對于提高公民道德素養,樹立以熱愛祖國為榮、以明理誠信為榮、以遵紀守法為榮、以奉獻社會為榮的觀念,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堅持依法治稅,大力組織收入,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財力保證

構建和諧社會既需要加大財政對教育、文化、科技、衛生及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更需要運用財政預算的調節功能,促進城鄉和區域統籌發展。2006年,我國中央財政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達1.35萬億元,占中央級財政總支出的57.7%,其中用于扶助“三農”的支出就有3397億元。而目前稅收收入已占全國財政總收入的85%以上,稅務部門擔負著光榮而又艱巨的為國聚財重任。

因此,我們一要堅持依法治稅,切實做到依法征收、依法減免。要進一步增強“全國一盤棋”的大局觀念,堅決反對和抵制那種只顧局部利益,通過“變通政策”、“放水養魚”進行不正當稅收競爭,損害國家整體利益的錯誤做法。二要實施“科技加管理”戰略,進一步提高稅源監控管理能力。針對現階段納稅主體多元化、經營方式多樣化、會計核算電算化、偷稅手段隱蔽化的現實情況,我們一方面要依托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采取科學的征管手段,全面掌握經濟稅源發展變化態勢,對重點稅源戶進行重點監控,對一般稅源戶實行“以票控稅”,對零散稅源加強巡回監控,嚴防稅收跑、冒、滴、漏;另一方面要爭取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支持配合,構建嚴密的護協稅網絡,以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效率和質量。三要加大稅務稽查和納稅評估力度,進下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稅收工作中的反偷漏斗爭,既是一項維護國家稅收安全的任務,也是落實公平稅負原則,保護守法經營者正當利益的重要措施,不僅具有財政意義,更是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要做到打擊來意偷逃騙稅違法犯罪行為,與教育引導廣大納稅人防范違規納稅風險相結合,堵塞稅收漏洞,增加財政收入。

三、落實稅收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夯實物質基礎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人公平與正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兩中心任務。這也正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解決好的關鍵問題。經濟是稅收之源,國強民富之本。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發展經濟、培植稅源經濟與稅收良性發展落實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促進勞動就業和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稅收政策,為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我們還要加強經濟稅源調查研究,一方面對現有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分析評估政策執行帶來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總結經驗教訓,并對完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政策效應,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提供領導機關決策參考;另一方面要立足地方實際,調查分析現有政策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近產際效應,向地方黨政提出推動產業發展,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實現跨越發展的合理化建議。同時,要積極宣傳普及稅收政策,指導幫助納稅人用足用好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稅收的調控功能,實現經濟繁榮與稅收增長的和諧共進。

四、完善納稅服務,優化稅收環境,以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促進社會和諧

稅務機關依法誠信征稅、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是稅收征納關系和諧的具體表現,也是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社會主義稅收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質特征,為建立和諧的稅收下納關系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但要讓納稅人自覺自愿地依法納稅,還需要稅務部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廣泛地開展稅收宣傳。讓納稅人明白稅收的使用方向,了解納稅與自身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密切關系,懂得為何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增強納稅人稅法遵從意識。二是向納稅人提供優質文明服務。納稅人是政府機關的“衣食父母”,我們理應向他們提供方便快捷、文明禮貌的納稅服務,讓他們深切感受到自己作為國家主人翁的光榮感和成就感。當前,重點是要完善“一窗式”服務、“一站式”辦結的征管流程進一步擴大網上申報納稅和申請審批辦稅事宜的覆蓋面,保證納稅人以最低納稅成本完成納稅事務。三是尊重和維護納稅人合法權利。從立法原則上說,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作為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的稅務機關,只有以平等姿態對待納稅人,尊重他們的知情權、聽證權、建議權、監督權以及維護自身利益的申請稅收減免權、申請稅收延期繳納權、稅務爭議的申辯權和陳述權、申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權等各項權利,才能得到納稅人的理解和擁護。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也是順利完成稅收工作任務的重要保證。

五、加強隊伍建設,凝聚團隊合力,同心同德為構建和諧社會多作貢獻

在一切工作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做好稅收工作,同樣需要堅持以人為本,遵循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這一最高命題,不斷提高稅務隊伍的政治和業務素質。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稅務部門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政策理論教育,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培養出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良、作風正派、戰斗力強的稅務隊伍,以適應新形勢下稅收工作的需要。我們還要從體制和機制上激發群眾中潛在的活力,在人事管理上做到選賢任能,在業務管理上鼓勵創新發展,在行政管理上倡導勤廉從政,以稅務內部的和諧團結形象和扎實有效的工作業績,贏得黨政領導滿意、納稅人滿意、社會各界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