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新組織黨建調查報告
時間:2022-09-28 11:34:00
導語:兩新組織黨建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以下簡稱“‘兩新’組織”)迅速發展的新形勢,如何做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拓寬黨建工作覆蓋面,確保“兩新”組織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正確、健康發展,這是擺在每位黨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最近,我就**縣“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情況開展了一次專題調查。總體感到,近年來,**縣積極探索“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仍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必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強規范建設。
一、近年來抓“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基本情況及做法
近年來,**縣結合自身實際,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全縣“兩新”組織快速、健康發展。據統計,截止**年底,全縣有新經濟組織27139家,其中個體工商戶26430戶,私營企業702家,外商投資企業7家;有新社會組織759家,其中民辦中小學校、幼兒園67家,民辦醫院、診所692家。“兩新”組織從業人員11.8萬人,有中共黨員1800名,新發展黨員4名。從業人員中有3名以上黨員的“兩新”組織52個,有1-2名黨員的“兩新”組織18個,無黨員的“兩新”組織12個。
目前,在全縣新經濟組織中已建立黨組織6個,占應建數的11.53%;在全縣新社會組織中已建立黨組織4個,占應建數的7.69%。**縣鴻達能源公司、士杰中英文學校等6個“兩新”組織,其新建黨組織大部分都能堅持“以黨建帶工、青、婦建”,把“兩新”組織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建設作為“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縣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1、健全三種制度,抓責任促示范。縣委高度重視“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積極引導各級黨組織從解放思想入手,從觀念創新破題,從健全機制著力,解“扣子”、換“腦子”,增強了抓“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建立領導聯系辦點制度。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兩新”組織辦黨建工作示范點制度,40余名縣級領導不僅為“兩新”組織的發展出謀劃策,而且為“兩新”組織黨組織的成立和運作進行指導。二是健全組建工作責任制。為進一步加強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領導,縣委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責任體系,明確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部門及屬地黨委為責任主體。縣委與基層黨委簽訂《黨建工作責任書》,要求各黨委切實履行黨建工作職責。在對破產、改制企業職工黨員進行全面托管的同時,對具備條件的“兩新”組織及時建立黨組織。將規模較大的10個“兩新”組織(職工人數50人以上、黨員人數3名以上)確定為“兩新”組織黨組織籌建單位,并限定各責任主體組建期限。三是建立健全黨建工作特派員制度。縣委總攬工作全局,向黨建工作薄弱及尚無黨員的“兩新”組織派駐黨建工作特派員,這項舉措是一新的嘗試。今年4月,**縣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從縣直黨政機關改非、離崗的科級黨員中選派30名黨建特派員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指導黨建工作。這些同志政治意識強,綜合素質高,黨務工作經驗豐富,對于做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具有明顯優勢。
2、構建三種模式,抓管理促組建。我縣把“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納入了黨的建設總體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同規劃、同研究、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杜絕黨員“掛空”,消滅黨建工作“空白點”。一是對改制企業黨員實行屬地管理。近幾年,**縣對原15家國有工業企業和72家國有商業企業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國有企業產權置換后,撤銷了黨總支6個,黨支部25個,涉及黨員職工近1500人。原市屬企業雷坪礦拍賣后,撤消了黨委,所屬的147名黨員管理權屬下放到地方。秉著“有利于開展黨的活動、有利于加強黨員管理”的原則,對這些改制企業的黨員管理實行整體移交,屬地管理。二是對區域相對集中的流動黨員實行社區管理。在流動黨員集中的中心城鎮,結合社區建設組建單獨支部或聯合支部,對流動黨員集中管理。與此同時,積極探索外出務工流動黨員的管理方式,在流動黨員集中的地方建立臨時總支、支部,讓流動黨員離鄉離土不離黨。**年4月,**縣四里鄉黨委就在四里籍黨員集中的廣東省東莞市成立駐東莞黨支部,對該市相對集中的近40名黨員進行跟蹤管理。三是對相關相近行業的黨員實行行業管理。依托行業協會,對同行業或相近行業的黨員按就近、便利的原則,組建單獨或聯合支部。2003年,**縣就以縣個私協為依托成立了個私協會支部,對在城的流動個體工商戶黨員進行統一管理。
3、開展三種活動,抓載體促教育。根據“兩新”組織的特點,按照“業余、小型、分散、務實”的原則,以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加強對“兩新”組織黨員的教育引導工作。一是開展“比黨性、比奉獻”活動,教育引導“兩新”組織中的黨員做無私奉獻的模范。在堅持有利于生產經營的原則下,采取知識競賽、崗位比武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黨員先鋒崗”、“人人為企業做貢獻”、“崗位無事故,行為做模范”等活動,號召非公有制領域的全體黨員比黨性、比奉獻,真正為“兩新”組織的發展謀路子、出點子、干出樣子。**縣鴻達能源公司黨支部13名黨員在活動開展中,“參與不干預、配合不遷就、引導不強制”,結合企業實際,建立“黨員示范崗”,黨員勇挑重擔,企業效益大增,黨組織的凝聚力明顯增強,今年第一季度就有8人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二是開展黨員“星級評議”活動,教育引導“兩新”組織中的黨員做奮發有為的模范。在堅持統一標準、加強教育的前提下,廣泛開展“兩新”組織領域“黨員星級評定”活動,并把該項活動作為縣委“萬千百十”黨建工程的重要內容。在星級黨員評定活動中對不同層面的黨員,圍繞“奮發有為”提出具體要求:對企業主黨員,教育引導他們帶頭合法經營,熱心公益事業,處理好勞資關系,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對于管理層黨員,教育引導他們加強同企業主的聯系和溝通,反映民意,注意在保證監督方面發揮作用;對于一般員工黨員,則教育他們通過做好本職工作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團結和帶領廣大員工為搞好生產經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貢獻。三是開展“學先進、趕先進”活動,教育引導“兩新”組織中的黨員做爭先創優的模范。注重培養、挖掘、宣傳“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先進黨組織和先進個人,并在評選“優秀共產黨員”、“黨員經濟能人”、“優秀基層黨組織”時實行政策傾斜,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的濃厚氛圍,促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有序開展。近年來,共有2個“兩新”組織黨組織被評為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二、當前抓“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探索“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過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具體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有“四難”:
一是形成共識難。近年來,由于一些黨員和黨務干部對發展“兩新”組織與黨的奮斗目標之間的關系困惑不解,因此,對抓“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存在模糊認識。有的認為只要經濟發展就行了,黨的建設可有可無;有的認為“兩新”組織性質特殊,黨員人數少,建不建黨組織關系不大;有的認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情況復雜,黨建工作難開展,有畏難情緒,等等。由于思想認識未統一,導致一些部門和單位對抓“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只停留在一般號召上,聽之任之,或不想抓、不愿抓,從而影響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全面開展。目前,全縣40個規模企業及民辦醫院、學校中,建立了黨組織的只有6個,其中發展了黨員的只有2個。
二是黨組織設置難。一方面,一些私營企業主黨的觀念比較淡薄,對建不建黨組織無所謂,有的企業主特別是非黨員企業主由于對黨的方針、政策缺乏了解,存在“三怕”心理:一怕黨組織建立后,會干預企業的經營決策,打亂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削弱和制約他們的權力;二怕黨組織活動過多,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加大管理成本;三怕黨組織建立后適時解除黨員的勞動關系受到制約,增加自身負擔,因而對建立黨組織缺乏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兩新”組織中黨的力量薄弱,建立黨組織比較困難。如鳳神山山泉水廠、銳馳礦業有限公司、太和辣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因規模小,黨員數量少,不能單獨組建黨組織,而象蓉園建材發展有限公司、發盛石墨有限公司這類企業又因黨員流動性大,“朝增暮減”,黨組織難建立,即使建立,也難穩定。
三是黨員隊伍教育管理難。由于“兩新”組織分布比較零散,導致“兩新”組織中的黨員分布零散,給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帶來很大難度。而且一些黨員長期在私營企業工作,受雇傭思想和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黨性和組織觀念逐漸淡薄,有的認為自己到私營企業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過不過組織生活無所謂,只是定期回支部交黨費,有的甚至是代繳,教育管理有名無實;個別還存在既不到原單位過組織生活,也不愿暴露身份的現象,成了地地道道的“自由黨員”。
四是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發揮難。有的“兩新”黨組織由于時間、經費沒有保證,疏于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有組織無活動”的現象十分突出,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有些黨員頭腦中存在著“雇傭”思想,認為黨員和其他員工同是企業主的“打工仔”,談不上發揮什么帶頭作用,或者發揮作用的方式也僅限于做點好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
三、進一步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對策思考
1、加強領導,在營造“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外部環境上求突破。一要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對做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各級領導都要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把“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總體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開展“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不能長時間停留在抓多少算多少,抓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的工作水平上,必須從宏觀上、全局上來規范和規劃。要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典型,表彰先進,以點帶面,推進“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二要營造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輿論氛圍。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黨組織對“兩新”組織的促進、支持和保障作用,做好業主的引導、說服和解釋工作;要宣傳“兩新”黨建工作的目的、重大意義,黨建工作與“兩新”組織相互促進、同步發展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經驗,增強各級黨組織抓“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自覺性,激發職工群眾支持黨建工作的熱情,形成上下重視、關心和支持“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良好氛圍。三要明確“兩新”組織中黨組織的主要職責和作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作用,主要是注重政治導向。其主要職責應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引導和支持“兩新”經濟組織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增強協調能力,協調出資人、經營管理者與企業員工的關系,維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團結帶領員工為搞好企業生產經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
2、抓住關鍵,在強化“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措施上求突破。一要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特派員隊伍建設。派遣黨建工作特派員指導“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這是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有力保證。但如何真正發揮黨建特派員的作用還需要進行不斷的積極探索。黨建特派員要積極深入所聯系“兩新”組織,對各方面情況進行充分調研,制訂工作措施要力求有針對性、實效性。已經建立黨組織的,要幫助和指導怎樣增強戰斗力和凝聚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作用;條件成熟但還未建立黨組織的,要幫助和指導按照正常程序建立健全黨組織;同時,要幫助和引導建立健全共青團、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并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兩新”組織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二要進一步加強“兩新”組織中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配強配齊班子,選好“兩新”組織中的黨組織負責人,對于做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至關重要。要嚴格選任標準,切實把黨性強、作風正、組織能力強,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黨務工作經驗、知識和能力,并且對“兩新”有關問題和情況比較熟悉的正式黨員選任到“兩新”組織中的黨組織領導崗位上來。要加強培訓和指導,培訓內容要突出“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特點,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提高其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三要進一步加大在“兩新”組織中組建黨組織的工作力度。要加大在新經濟組織中組建黨組織的力度。凡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應盡快建立黨組織,同時要采取切實措施,防止出現新經濟組織中黨組織家族化的問題;暫時不具備條件的,要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方便工作”的原則,聯合建立黨支部;對沒有黨員的,要通過黨建特派員積極發展培養建黨對象,或依托工會組織等形式開展黨的工作。要加快在新社會組織中組建黨組織工作的步伐。新社會組織在籌備過程中就應同步考慮黨組織建設問題。具備條件的新社會組織要盡快建立黨的組織。新社會組織常設辦事機構專職人員中的黨員,應把黨員組織關系轉到新社會組織黨組織中來,參加新社會組織黨的組織生活。
3、創新機制,在推動“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規范管理上求突破。一要創新“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責任機制。要把“兩新”組織發展黨員工作列為各級黨組織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層層建立領導責任制。要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把發展黨員的重點放在生產經營管理者、科技骨干和一線優秀青年上。要嚴把“公示”關,充分接受職工群眾監督,確保新發展黨員質量。要把發展黨員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培養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上,積極引導職工向黨組織靠攏。二要創新黨員管理機制。要探索建立“兩新”組織黨員教育管理的新方法,緊密結合“兩新”組織黨員特點,重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先進性教育、“三觀三德”教育,進一步強化黨員的先鋒意識和角色意識。同時,立足于“兩新”組織的實際情況,注重開展市場經濟理論、科技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和崗位技能的培訓。要在縣直機關工委設立流動黨員管理站,加強對流動黨員管理,為流動黨員提供各種服務。要推行黨員履行義務公示制度,定期對每名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遵紀守法等方面情況進行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要實行黨員警示制度,對長期不參加黨組織的生活、不交納黨費、不做黨所分配工作,表現差的黨員,黨組織要及時發出“警示卡”,限期整改。三要健全黨建、工建和團建共建互促制度。在黨建特派員負責建立健全“兩新”組織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的基礎上,“兩新”組織中的黨組織要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指導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按各自章程開展活動,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實現良性共振的局面。
- 上一篇:農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報告
- 下一篇:組織工作理念品質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