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農業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09 02:46:00
導語:訂單農業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支持發展訂單農業,開展涉農合同幫扶工程”的有關工作部署,為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合同監管職能作用,有必要總結交流近年來各地工商部門開展訂單農業工作的經驗和做法,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研究落實進一步開展訂單農業的措施和辦法,從理論和實踐上全面、深入、扎實地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開展。
一、充分認識“訂單農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著眼點和經濟基礎。訂單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鏈條和紐帶,是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基礎,是推動農村生產力發展的著力點。因此,工商部門要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高度,從大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角度,充分認識訂單農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進訂單農業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性工作
在我國,農業歷來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產業,又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問題非常重視,從1982年中央發出第一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開始,到今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共發出了8個此類文件。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
在“十五”期間,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歷史性突破。2004年,全國各類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8454萬戶,每戶從中平均增收1200元。至2005年底,全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11.4萬個,固定資產總額8099億元。龍頭企業通過訂單與廣大農戶實現有效對接,在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可以說,在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訂單農業發揮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總局的工作部署,以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為己任,積極探索開展合同幫扶和訂單農業工作,取得一定成績。據14個省市統計,今年上半年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向新聞媒體提供有關涉農合同幫扶和訂單農業工作宣傳稿5305件,發放訂單農業宣傳單275萬多份,制定訂單合同示范文本200多個,檢查涉農企業5萬多戶,檢查涉農合同近250萬份,調解涉農合同糾紛6039件,涉及金額9530萬元,查處涉農合同違法案件2539件,涉案金額3億多元。截至今年上半年,14個省市共有涉農企業6萬多戶,簽約農戶558萬多戶,簽約訂單692萬份,訂單簽約金額2640億元。實踐證明,以市場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訂單農業,有利于優化提升農業產業結構,有利于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于壯大農村經濟實力,有利于夯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推進訂單農業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性工作。
2、進一步增強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客觀存在農業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等突出問題。年初,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全黨同志都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總理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使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合同監管的職能作用,穩步推進訂單農業健康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項既現實又緊迫、既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各級合同監管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出發,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各級合同監管部門要積極爭取把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納入到當地黨委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工作安排中,把推進訂單農業工作,作為當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要通過我們工作的激情、幫農的熱情和護農的真情,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幫助,贏得有關政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以涉農合同幫扶為抓手,通過訂單助農、訂單興農、訂單富農,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3、充分認識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實現現代化,同樣是一個長期的、不懈努力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農業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農民文化素質的差異性,決定了推進訂單農業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和復雜的工作。
目前各省市訂單農業發展工作極不平衡,一是啟動此項工作的時間差別較大,有的省市如安徽蕪湖市,在十多年前,已開始探索訂單農業工作,有的省市近年或者今年才開始著手推進;二是普及規模差距明顯,山東、安徽、山西等省市已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且取得明顯成效,有的省市則局限在少數地縣范圍;三是取得的成效不同,遼寧盤錦市、吉林舒蘭市通過推行訂單農業使農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有的省市工作起色不大,落實不到位。各地在開展訂單農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是:訂單條款內容不規范、農戶注重眼前利益守信意識較差、訂單糾紛處理不及時等。
針對上述問題,各地工商部門在推進訂單農業工作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克服畏難情緒,正確認識當前開展訂單農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調查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積極開拓創新,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合同幫農機制”。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以示范引導為主,突出重點,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發展訂單農業,不要盲目攀比,急于求成。
二、緊緊圍繞工商職能,找準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國家工商總局黨組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非常重視。為進一步明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中的目標和任務,總局先后下發了《關于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扎實開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通知》和《關于支持發展訂單農業,積極開展涉農合同幫扶工程工作的通知》。各地工商部門要認真按照這兩個文件的要求和部署,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1、緊緊圍繞合同監管職能,找準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訂單農業(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是指農民與企業或中介組織在農業生產之前,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明確雙方相應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農民根據合同組織生產,企業或中介組織按合同收購農民生產的產品的農業經營形式。訂單農業的法律本質是合同關系。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法定的合同行政監管部門,就是要把規范訂單簽約行為,加強訂單履約監管,作為推進訂單農業工作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強對訂單事前、事中、事后的指導、規范和監管,提高訂單的簽約率和履約率,嚴厲打擊訂單欺詐行為,保護農民利益,為促進訂單農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工商部門要認真履行合同監管的各項職能:一是深入開展合同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提高農戶和有關涉農企業的合同法律意識;二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訂單合同示范文本,維護合同雙方的合法權益;三是在農村開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動,引導當事人依法經營、誠信經營;四是加大對訂單的動態監管力度,及時調解合同糾紛,嚴厲查處利用訂單和涉農合同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
2、整合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建立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長效機制
在去年底召開的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上,王眾孚局長提出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進一步整合工商職能,努力為支持“三農”工作服務。整合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就是要綜合發揮工商行政管理的合同監管、商標注冊管理、經紀人經紀組織管理、企業登記注冊、12315綜合執法網絡、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等各項職能,在工商系統內部形成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合力。
在貫徹落實總局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部署時,劉凡副局長多次強調,要圍繞維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在創新機制上狠下功夫。一是建立紅盾護農機制,強化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二是建立經紀活農機制,大力發展和規范農村經紀人,推動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相銜接;三是建立合同幫農機制,穩步推進訂單農業,開展涉農合同幫扶活動;四是建立商標富農機制,積極引導農民運用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增收,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五是建立權益保農機制,充分發揮12315申訴舉報綜合執法網絡的作用,及時解決因農資消費引發的糾紛;六是建立政策愛農機制,積極引導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七是建立市場助農機制,積極培育、規范和繁榮農村市場,搞活農村流通。
在推進訂單農業工作中,建立合同幫扶機制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合同法律知識宣傳制度,訂單合同示范文本推廣制度,在涉農企業和農戶中開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動,建立落實訂單合同行政調解制度,訂單合同違法行為協調查處制度,訂單合同欺詐預警機制和涉農合同欺詐案例曝光制度等。要在實際工作中,注重發揮基層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基層好的經驗和做法,認真總結推廣,在條件成熟時上升為工作制度,通過不斷豐富完善合同幫農機制,逐步建立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長效機制,使我們的工作更加規范化、法制化。
3、加強與有關政府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推進訂單農業的工作合力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政府部門的共同職責。工商部門要把訂單農業工作做細做實,抓出成效,就必須與農業行政部門、供銷合作社、農村基層組織等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要積極配合農業行政部門,扶持一批涉農龍頭企業,充分利用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幫助涉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二是配合支持農業行政部門、供銷合作社,大力發展完善農資連鎖營銷網絡,培育農資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建立完善農資物流配送體系,培育農資連鎖經營品牌,搞好農資售后服務,為訂單農業提供優質農資商品服務;三是積極協調農村基層組織,以行政村為單位,逐步設立完善農村維權服務站(聯絡員),及時化解紛爭,維護涉農企業和農戶的合法權益;四是積極引導涉農龍頭企業和農戶成立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
4、加強對訂單農業有關理論問題的研究,及時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加強對訂單農業的理論研究,用理論指導訂單農業的實踐,是提升我們訂單農業工作水平的關鍵,這在當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召開研討會,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繼續加強對訂單農業的理論研究,不斷提升我們的工作檔次和水平。
對訂單農業的研究,要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及時總結成熟的經驗和做法上升為理論,指導我們的工作。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要通過認真的調研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和辦法。
三、明確工作目標,加強分類指導,積極推進開展訂單農業工作
訂單農業具有市場性、契約性、遠期性和風險性的特點,全面推進訂單農業,也是一項涉及部門多、影響面廣、任務艱巨繁重的工作。各地合同監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長期的工作規劃和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量化工作標準,加強分類指導,做到穩步推進,務求實效。
1、加強調查研究,針對各地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指導
我國地區之間農業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水平差別比較大,各地開展訂單農業工作也不平衡,各級合同監管部門必須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認真抓好落實,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指導。
一是對在開展訂單農業工作整體情況比較好的省市,要引導其上檔次、上水平;二是對工作不平衡的省市,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推動訂單農業工作全面開展;三是對工作起步比較晚的省市,要督促其加大工作力度;四是對農業產值占經濟總量比重不大的省市,要指導其在重點農村地區開展訂單農業工作,增加農民收入;五是對各地在推進訂單農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要及時進行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六是對各地開展訂單農業的先進經驗和已推行的訂單合同示范文本,適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總結、推廣。
2、落實各項工作,把推進訂單農業工作做細做實
衡量一個地區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成效,關鍵要看是否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是否提高了農業的市場化程度,解決了農產品的銷路問題,是否推進了本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達到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具體來講,衡量一個地區推進訂單農業工作成效的標準,主要有三個:一是訂單的簽約率和履約率;二是是否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是否得到及時查處和制止,坑農害農案件是否減少。
各地工商部門要認真按照總局關于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支持發展訂單農業兩個文件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把推進訂單農業工作做實做細。各地制定的工作目標要切合實際,便于落實。措施要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工作任務要落實到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總之,工商部門要扎扎實實為維護農民群眾的權益盡職盡責的工作。
全面推動訂單農業工作,對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意義重大。我們要認真按照總局關于扎實開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不斷創新幫農護農的工作機制,全面推進訂單農業工作,使農民的經濟收入有所增加,使訂單農業和涉農合同幫扶工作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我們積極的努力。
- 上一篇:訂單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 下一篇:訂單農業健康發展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