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12 01:42:00

導語:審計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局調研報告

《會計法》的頒布、實施,迄今已跨越二十年的時空,《會計法》是會計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準繩。回顧二十年來“以法治會”,成績顯著。下面就自己在重溫學習《會計法》中關于建立和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中加強企業內部審計談一點認識。

一、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是新修訂的《會計法》賦于內審人員獨立行使會計內部監督的重要職能。

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是指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通過日常會計工作對經濟活動進行的監督。針對我國現存的管理失控、盲目投資,資產流失,會計信息失真,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經濟活動監管職能弱化等現象,新修訂的《會計法》,對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提出了原則性要求,除了要建立和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外,還第一次明確指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把建立和完善單位內部審計制度作為加強單位會計內部監督的重要手段,運用法律手段,作了具體規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二條指出“內部審計是獨立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其所屬財政收支、財務收入,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以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獨立行使內部審計職能,是加強會計內部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內部審計工作,地位重要,作用明顯,意義重大。

內部審計是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管理的內在需要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它們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內部審計概括起來主要有:一是監督作用,對單位及其所屬企業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法規,財經法紀,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和增值起監督作用;二是促進作用,內部審計對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防范、懲治腐敗和加強廉政建設方面起促進作用。因此,加強內部審計,對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合法、完整起到了積極作用,它促進了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健全和加強,因此,內部審計在單位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加強單位內部審計意義重大。

三、開展單位內部審計,必需配備獨立的內部審計人員。

雖然內部審計對提高經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有重大作用和影響,但在目前,我國內部審計還很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數量不多,真正獨立設置內審人員的不多;一部分已經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內部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尚未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軋道,出現以上現象,除了內部審計人員數量和素質還不完全適應工作的需要外,主要是各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性質、程序了解不夠,對內部審計工作不重視,他們把會計內部稽核制度和內審制度混為一談,重視對下屬企業審計,忽視對本單位同級財務審計等等。

會計內部稽核制度與內部審計制度,它們都是加強會計內部監督的重要手段,同屬于單位會計內部監督范疇。監督對象都是會計資料,目的都是為了規范會計秩序,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但是它們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內部審計制度是指單位在會計機構之外另設審計機構或者審計人員對會計工作進行再檢查的一種制度,是以第三者身份進行工作,獨立、客觀、公正地發表審計意見,是對會計工作質量的一種檢查、評估和監督。而內部稽核制度是會計機構內部的一種工作制度。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資料,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并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報告,從而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嚴密,因而是加強會計內部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監督手段。現在有許多單位,內審人員由企業主辦會計兼任,弊病很多,不利于內部審計工作開展。

四、全面發揮內審職能,為企業經濟活動服務。

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經濟活動更多復雜多樣,企業內部審計變得異常艱巨,內審人員要履行好審核監督職能,一方面要認真掌握財經法律、法規、制度,以便準確地判斷各種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合理,不斷提高審計監督水平;另一方面,要轉變審計監督認為是“挑毛病”、“找別人的錯”,造成許多人一提起審計監督就反感。這是對內審監督的誤解。內審工作不僅僅是對不合法的收支予以揭露外,更重要的是一種服務職能,通過有效的審計監督為單位的經濟活動服務,達到加強經濟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因此,內審人員應轉變審計監督的觀念,不斷改進審計監督的方式和方法,把審計監督寓于服務之中,改變單純的事后制止和糾正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控制,改事矩細的監督為參與重大經濟問題的管理和控制,通過這些業務工作,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擴展,向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滲透,對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全面發揮內審的職能作用。審計監督是一種獨立職能,但又與企業經營活動緊密相連,既是企業經濟工作的衛士,又是企業管理者的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