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時間:2022-06-21 09:20:00

導語:大學生教育工作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為此,要不斷創新工作模式,積極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徑。

以課堂教學為陣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教材、引入課堂。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主陣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中,要凸現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針對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科學設計教育內容,使他們充分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于自己成長的意義。各學科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學內容中,都蘊涵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要發揮各門課程的教學作用,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榮辱觀教育,使之真正入耳、入腦、入心。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理論研究,將研究成果努力體現在課程建設之中。

以校園文化為載體。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導向,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要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藝術活動,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要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要通過營造自然和諧、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引導大學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惡丑,促進自我健康成長。

以社會實踐為橋梁。榮辱觀的形成是從認知到行為的內化過程。要完成道德的內化,就不能沒有實踐。所以,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必須加強實踐環節,解決知行統一的問題。我們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參加“三下鄉”、志愿服務、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等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驗榮辱,鍛煉意志,升華認識。以先進人物為示范。抓典型、樹榜樣是加強榮辱觀教育的重要途徑。榜樣的力量來源于形象可感性。大學生的情感活動豐富而強烈,具體可感的形象可以使他們獲得情感的體驗,形成評價的標準,找到激勵的力量。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過程中,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宣傳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使大學生學有方向,趕有目標。從學生們熟知的人入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學生、感動學生。要從師德建設入手,以良師的身體力行引導學生,使良師的高尚情操轉化為青年學生的實際行動。

以素質教育為抓手。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特別是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文化修養,確立正確的榮辱觀念。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充實大學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應大力加強人文教育,確立人文社會科學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開設人文學科課程和人文素質教育講座,加強歷史文化、文學藝術以及美育教育,讓大學生在人文熏陶中凈化心靈,錘煉人格,提高覺悟,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以網絡媒介為平臺。信息時代,網絡已成為最能滿足大學生信息需求、知識需求、娛樂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媒體,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著強烈而深刻的影響。加強榮辱觀教育必須充分利用網絡手段,占領網上陣地。要建設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榮辱觀教育活動。建立網絡監控機制,密切關注網上動態,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建立網上互動平臺,及時回答和解決大學生提出的問題,使他們在交流中明辨是非,分清榮辱。

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必須處理好幾個關系。

傳承與創新的關系。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了中國的傳統美德,與時俱進地提出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也應該將繼承傳統美德與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充分挖掘民族傳統和革命傳統的豐富資源,汲取民族精華,振奮民族精神,并且在學校育人的各個環節中不斷發揚光大。同時,根據時展的變化廣泛吸納全人類的道德文明成果,在揚棄的基礎上,創造和繁榮先進思想文化,推進道德建設的不斷發展。大力弘揚時代精神,改變在大學生道德教育中內容、形式時代性不強的狀況,增強榮辱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超越與現實的關系。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既明確了應該遵守的道德底線,又蘊涵了應該追求的道德理想,兼顧了超越性與現實性、先進性和大眾性。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我們既要面向未來,倡導崇高的道德風尚,在學生黨員中深入開展先進性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按照先進性要求,改善自身的不足,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又不能超越大多數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覺悟水平,而應該把守住底線與追求崇高結合起來,從學生的思想道德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分層遞進地進行教育。

認知與情感的關系。榮辱感是道德養成的重要心理機制。德性的養成必須經過個體內心的感受與體驗,促使個體的情感、態度發生變化,才能轉化為內在的道德動機,形成牢固的道德信念。我們要改變單純說教的做法,將“動之以情”與“曉之以理”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獲得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激發個體的“榮辱”情感,從而化認知為德性,化德性為行動。

自律與他律的關系。人的道德是一種“他律”與“自律”的辯證統一,道德修養過程總是從他律階段提高到自律階段。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必須把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內心自覺和外在規范有機結合。一方面,要嚴格管理,強化監督,通過必要的紀律約束和制度規范,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另一方面,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大學生自身發展統一起來,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尊重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增強道德修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