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07 02:50:00

導語: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調研報告

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搞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對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樹立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贏得群眾認同和依賴具有重要意義。我市把加強村民自治管理作為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放活三種權力,拓寬自治渠道。

村民自治,關鍵在于行政放權,重點要放活四種權力:一是干部任用推薦權。農村干部普遍存在年齡大、文化低的問題,在選撥村級后備干部時,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推行村黨組織“兩推一選”競爭上崗、村委會直選,把村干部選擇權直接交給普通黨員和群眾。二是重大事項決定權。村委在遇有征地拆遷、集體資產轉讓、公用事業投入重大問題時,問計于民,把決定權交給村民代表大會,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社會矛盾。三是民主測評權。村干部工作的好壞,品行是否端正,周圍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聽在耳中,群眾測評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人工作成績。通過采用測評結果同年終收入掛鉤的方法,讓村干部的行為隨時處在群眾的監督之下。

二、找準三個突破,創新自治途徑。

加強村民自治,推進農村民主法治進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單一措施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市以“建立社區股份合作社”、“創建民主法制示范村”“落實市鎮村務公開聯合檢查監督”三項工作為突破點,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依托建立社區股份合作社,調動村民參與集體資產管理的積極性,增加農民收入。建立社區股份合作社,讓村民和集體連在一起,使村民變股民。預計到今年5月份,全市250個行政村中將有235個村完成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社區股份合作社,一方面我們把集體的經營性資產量化到股民,真正做到民有、民管、民享受,人人參股,戶戶分紅;另一方面發行現金增量股,辦企業、建標準廠房,發動全體股民共同參與,融合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參股入股拉近了百姓和干部的距離,推動了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進程,促進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更好地調動了全體村民的積極性,進一步鞏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更好地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民所有、農民管理、農民得益的集體資產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的途徑。二是以創建民主法制示范村為契機,提高村民法治意識,減少社會矛盾。廣泛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建立申報考評機制,完善評價標準,扎實推進規范化建設和示范創建活動。今年70%以上的村要創建*市級“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同時,重點整治一批群眾對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意見比較大、上訪比較多的村,促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三是落實市鎮村務公開聯合檢查監督,夯實了村民自治的基礎。根據我市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市委提出了“固本強基”的戰略思路,多次召集市紀委、組織部、農辦等部門領導召開村務公開聯席會議,并作出了由市農辦牽頭,由組織、紀檢、民政等部門參加的村務公開聯合檢查決策,每兩月檢查一次。市級聯合檢查村務公開機制的落實,為*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展,進一步保證了農民的知情權、監督權、決策權和參與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群眾參與集體事務的熱情,改變了傳統封閉運行的村務管理機制,使村干部廉政建設得到加強,干群關系由“猜疑”向“信任”轉變,農村工作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相繼得到化解,基層群眾的肯定。今年*市將進一步完善市鎮聯動檢查村務公開機制,建立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和監督管理網絡,按照《關于開展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專題活動的通知》要求,配合市紀委抓好村務命題公開,規范村務公開的內容和形式。通過督查,重點解決村務公開內容避重就輕、避實就虛、財務變相公開、村民意見缺乏完善的吸納和處理反饋制度等等的問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建設不規范、職權不到位的問題,民主議事協商制度和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在一些地方不完善、不落實的問題,并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下發通知進行整改,促進村干部工作作風的進一步轉變。

三、完善二種制度,規范自治行為。

一是村干部培訓制度。把開展村干部培訓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提升村干部素質的關鍵環節,認真制定短、中、遠相結合的培訓計劃,完善培訓機制,堅持做到市里對村主要干部三年輪訓一次,鎮上對所有村干部每年輪訓一次。加強對現職村干部的教育培訓,提高村干部在政治思想、政策法規、科技文化、法律知識和現代管理等方面的認識,增強村干部的基本素質和發展經濟的領導能力。制定出臺《*市2006-2010年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規劃要點》,計劃用5年時間,使農村黨員干部人均接受2—3次科技素質培訓,掌握1—2門先進實用技術,其中45歲以下黨員干部20%達到農民技術員、中高級(含技師)職業資格水平,10%達到大專水平或獲得專業證書。二是績效考核制度,按照中組部“三級聯創”的目標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機制。市委組織部每年以下發黨建工作目標任務書的形式,對鎮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進行考核,各鎮黨委分別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考核細則,對村級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組織領導能力、工作作風、工作業績和廉潔自律等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并與報酬待遇掛鉤。同時,把全市所有農村定工干部統一納入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對現職村書記、主任、主辦會計等村主要干部實行基本報酬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