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惠民行動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4 10:33:00
導語:生態環境保護惠民行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省環保局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切實把惠民行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一是高度重視,措施有力。省環保局先后多次召開黨組會和局務會,學習相關文件,深刻領會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講話精神實質,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研究制定了落實惠民行動具體措施。二是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成立了以局長田維釗同志任組長、其他局領導為成員的惠民行動領導下組,下設辦公室,由副局長谷聲文同志兼任主任,加強了惠民行動的組織領導和日常工作管理。三是強化責任,分解目標。為切實把惠民行動落實到具體的單位、企業,強化了全省環保系統目標管理,2月底,印發了《xx省環境保護局關于下達2007年度目標的通知》(川環發〔2007〕16號),把生態環境保護惠民行動目標分解到了各市(州)環保部門和機關相關處室。
(二)突出重點,周密部署,切實加強三個污染源的綜合整治。一是以減排為抓手,繼續加強工業污染源整治。在歷年整治工業污染源的基礎上,今年又報請省政府掛牌整治200家工業企業,2月7日,省政府以川府函[2007]30號文印發全省各市(州);3月16日,我局又與省經委聯合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xx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2007年度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進一步分解目標,狠抓落實。開展了全省污染物總量調查,3月7-8日,召開了“2006年xx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核算和環境統計年報匯審會”,對2006年各市(州)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情況進行了核算和審查。3月26日,在成都召開了“xx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座談會”,邀請了10多位環保專家、學者和16個省級相關部門進行座談,討論分析我省減排的難點、重點,探討減排工作的思路和出路,謀求減排目標新突破、惠民行動新進展。大力加強環境監管,依法打擊違法排污企業,對廣安市污水處理廠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違法行為給予了嚴肅查處。一季度全省共出動監察人員1000余人次,加強了對污染源現場巡查、檢查,確保了環境安全,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二是以城市創模為載體,加強城市污染源整治。繼綿陽、成都市被評為全國環保模范城市之后,今年,我省已有14個市(縣)正積極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在全省開展了城市生活污水廠建設和運行情況調查,加強了已建成的城市生活污水廠正常達標運行監管。2007年3月1日,省環保局下發了《關于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情況進行調查的通知》(川環辦發[2007]19號);2007年3月13日,下發了《關于加強對城市生活污水廠正常達標運行監管的通知》(川環辦發[2007]35號)。要求各地加強對城市生活污水廠運行中的監督管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和監測力度,確保正常運行,達標排放。三是以改善城鄉環境為目標,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進農村小康環保行動,抓好城鄉結合部的污染整治,嚴防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切實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大力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合理施用農藥、化肥、農膜,督促做好農村改水、改廚、改廁,搞好秸桿綜合利用,努力改善城鄉環境;大力開展土壤污染源普查和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報請省政府對50家規?;笄蒺B殖企業進行了掛牌整治,省環保局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整治落實省政府目標責任有關問題的通知》(川環發[2007]18號),與省畜牧食品局聯合向省政府代擬了《xx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2007年度畜禽養殖污染源綜合整治的通知》,要求各地盡快制定實施方案,建立畜禽養殖污染源動態數據庫,于2007年11月底前完成綜合治理任務。
(三)精心組織,強化監管,切實保證人民群眾能夠喝上干凈的水。一是全面劃定了城鄉飲用水源保護區。全省應劃246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3472個農村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已全部劃定,并由地方政府立碑保護,此項工作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二是加強了城鄉飲用水源區的保護。針對今年枯水期少雨多旱、河流自凈能力特別差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水環境安全,全省環保部門加大了各流域水質監測密度,加大了對各流域內排污企業巡查頻率,甚至采取了限排、限產措施,嚴防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集中力量開展了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省環保局下發了《關于開展飲用水源安全督查行動的通知》和《關于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監管實施一級保護區內排污口取締目標任務的通知》(川環辦發[2007]32號),今年初,省環保局派出10個工作組深入21個市(州),檢查指導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排點流域和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工業企業,為下一步取締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打下了基礎。三是擬分三個階段實施取締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排污口。取締肥水養魚、網箱養魚,取締、關閉危及飲水安全的污染企業。要求各地制定飲用水源應急預案,建設備用水源,加強水質監測。定期向社會了水質監測報告。
二、省經委開展的主要工作
省經委高度重視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惠民行動,積極與省環保局相互配合、相互聯動,開展了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
(一)落實責任,密切配合。省經委會同省環保局下發了《關于貫徹〈xx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2007年度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環發[2007]25號),要求各市(州)落實整治目標責任制度,落實并上報各市(州)政府和經委、環保部門以及相關企業責任人;要求各地經委、環保局各司其責,密切配合,嚴格監管,建立治理進展月報制度,定期上報限期治理企業的整治動態情況。
(二)認真總結,鞏固成效。認真總結去年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工作經驗,找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對策和改進方向,認真開展“回頭看,回頭查”行動,結合舉報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明查暗訪和重點抽查,發現問題,現場責令立即整治或下達書面整改通知,并視情進行處罰,鞏固治污成效,嚴防達標反彈。
(三)組織宣傳,增強意識。通過單位網站和職能部門專業網站開辟節能減排專欄,大力宣傳國家和我省節能減排工作的嚴峻形勢和相關法規政策,提高全民憂患意識和參與熱情。積極配合省環保局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宣傳教育,切實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作用,通過完善環境違法行為有獎制度,宣傳報道先進典型,及時披露和曝光違法排污行為,提高企業守法意識。
(四)專題研究,強化舉措。一是強化工業結構調整,有效促進重點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工作。依據《xx省工業優勢產業整合與發展規劃》及其配套實施意見,圍繞高新技術、優勢資源、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等四大優勢產業的36條產業(產品)鏈,在重點發展的環節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做大做強龍頭重點企業,在彌補環節加大工業招商引資的力度,形成優勢產業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嚴格限制和淘汰能耗、物耗、水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屬國家明令禁止、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產品以及關閉死灰復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業,結合區域內的工業結構調整采取措施予以關閉取締。指導企業在實現達標排放的同時,改進生產工藝技術,推進清潔生產,從源頭治理污染。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抓好重點企業的節能工作,通過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資源消耗,促進污染減排。逐步實現工業的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的新格局,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二是加強督查督辦,有力推動重點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省經委與省環保局密切配合,制定督查方案,定期開展對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的跟蹤指導和督促檢查。按照要有治理方案、要落實資金、要開工建設、要按時完成、要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的“五個要求”,督促企業積極籌措資金,制定治理方案,按期施工建設,按照時限和要求抓好治理進度落實,對逾期未完工的一律停產治理,治理無望的予以關閉。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對工業污染源的全面清理和回頭看、回頭查活動,解決重難點環境污染問題。三是嚴格執法,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為重點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提供保障。加大環境執法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力度,結合每年開展的“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時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和案件,對違法排污、超標排污和污染嚴重、治理行動遲緩的企業,及時予以披露和曝光,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和高壓態勢。加大對工業污染治理的投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繼續從省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一定的資金專項用于補助綜合整治企業的污染治理項目。進一步加強協調服務工作,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治理方案的制定、治理資金籌集、選擇經濟實用的污染治理技術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三、省建設廳開展的主要工作
省建設廳非常重視惠民行動。一是印發了《xx省建設廳關于認真實施“xx十大惠民行動”的通知》(川建發[2007]7號)、《xx省建設廳關于對“三江”流域城鎮污水處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的通知》(川建成發[2007]82號)。二是3月19日召集了各市、州建設、水務部門負責人和“三江”流域各供排水公司經理以及污水處理廠廠長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行動”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全省建設系統落實“惠民行動”目標任務。三是與省環保局協商組成三個聯合檢查組,開展對三江流域已通水投入運行的32座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及達標狀況、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現狀及收集率、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情況等進行檢查,對部分在建污水處理廠進行抽檢。
四、省國土資源廳開展的主要工作
省國土資源廳高度重視,落實職責,明確分工,強化督導。為了加強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科學、規范管理工作,起草了《xx省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稿),正在征求省級相關部門意見。2007年全省預計實施“金土地工程”項目共計123個,整理規模148.52萬畝,新增耕地18.98萬畝,預計總投資25.56億元。目前正在實施的項目62個,整理規模70.20萬畝,新增耕地面積9.05萬畝,預計投資13.71億元。其中,工程量完成50%以上的項目17個;正在進行施工設計和招投標的項目61個,整理規模78.32萬畝,新增耕地面積9.93萬畝,預計投資11.85億元。
(一)積極協調。積極協調省財政廳落實了全省20處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資金4000余萬元。2007年1月初,已將各項目分解到市(州),落實了項目實施主體、職責,明確了項目實施計劃和完成時限等。
(二)狠抓落實。各市(州)國土資源局在完成治理工程勘查與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于2007年1-2月份,組織完成了治理工程施工圖設計單位招投標工作,確定了施工圖設計編制單位,并抓緊時間編制施工圖設計,為后期實施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三)全力推進。各項目已完成施工圖設計的編制工作,進入了專家審查論證階段。預計此項工作將于4月中旬結束。在各項目施工圖設計編制完成并經專家審定通過的基礎上,全省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單位招投標工作將于4月下旬全面展開。
五、省林業廳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視,狠抓落實。黨組書記、廳長任永昌在全省林業工作會議、廳黨組會議、廳務會議、全省林業計劃財務工作會議等多個會議上對實施“惠民行動”提出了要求,并責成廳辦公室牽頭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一是分解任務。召開專題會議對林業任務進行分解,印發了《關于下達各市(州)林業局2007年度工作目標的通知》(川林發〔2007〕38號)和《關于下達廳機關各處室局、廳直屬各單位2007年度工作目標的通知》(川林發〔2007〕37號),把任務分解到各市(州)林業局、廳機關有關處室、局和直屬有關單位,并納入2007年重點目標、實事目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二是按季安排。將任務分解到每個季度,制定了按季工作要求。分別以《關于印發2007年度“xx十大惠民行動”林業相關任務按季工作要求的通知》(川林發〔2007〕46號)和《關于認真落實“xx十大惠民行動”林業相關任務及省委八屆八次全會重要部署的通知》(川林辦〔2007〕11號)下達各市(州)林業局和廳機關、廳直屬有關單位執行。三是督導檢查。3月6日至3月底,八位廳領導分別帶隊赴18市(州)對落實“惠民行動”及其他相關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
(二)大力實施森林管護。實際管護面積3.23億畝,建設公益林343.75萬畝,其中一季度計劃為43.84萬畝,已完成43.94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1273萬畝,完成補植面積112.7萬畝,占應補植面積的70%。會同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積極銜接工程建設任務及資金。開展退耕還林2006年度省級復查,3月2日起,派出120名工程技術人員對21個市(州)52個縣進行檢查,按計劃于4月中旬完成。制定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已落實省財政資金825萬元,安排在16個市(州)17個縣開展竹產業、特色經濟林和木質原料林的后續產業發展,還有1000萬資金正在安排中。
(三)及時落實資金銜接?!盎菝裥袆印惫采婕百Y金46.3億元,其中天保工程16億元,退耕還林工程30.3億元。目前,天保工程已落實資金11.34億元,退耕還林政策補助尚未到省。同時,爭取到天保和退耕還林其他輔助建設資金3400萬元(林區職工安全飲水、森林防火、天保和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林業產業化示范建設等)。
六、省水利廳開展的主要工作
省水利廳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分解了目標任務,落實了工作舉措,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實踐新時期水土保持的新理念、新思路,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了全年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開局。
(一)總體進展順利?,F已完成南充等6個市(州)的26個縣2007年“長治”工程資金任務的下達計劃,中央資金3253萬元,治理任務350平方公里。已向水利部申報了綿陽等6個市的32個縣2007年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任務和投資計劃,中央資金4840萬元,治理任務605平方公里。據統計,目前全省已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任務185平方公里,占目標任務的18.5%。
(二)主要措施。一是加強項目管理與督查。相繼出臺了有關水土保持宣傳、苗木采購、資金管理、項目監理及監測的有關文件,組織工作組分赴各地對水土保持工作加強檢查和技術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高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二是依法行政,全面落實預防監督一票否決制。按照《xx省水土保持預防監督一票否決制考核辦法》,正組織力量對全省各地貫徹執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規情況,開展考評工作。重點督查各類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落實情況,開展汛前水土保持工作檢查。三是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完成了喜德縣、西昌市兩個新增“長治”工程水利基建項目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報告的技術審查及報批工作。加快岷、沱江流域水土流失的調查工作。抓緊編制重點水源區水土保持規劃工作。四是加強宣傳調研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水土保持氛圍,擴大水土保持的社會影響;積極總結和探索建設管理機制及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機制,開展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的專項調研。
- 上一篇:國際貨物貿易中預期違約制度分析論文
- 下一篇:技術性貿易壁壘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