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醫療情況調研參考

時間:2022-09-06 09:06:00

導語:居民醫療情況調研參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居民醫療情況調研參考

用發展的方式解決農民“看病貴”問題。10多渠道、多方面增加農民的收入。

群眾反映"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比較突出。為了解當前我市農村居民醫療服務狀況,近年來。局于近期在全市選取了100戶農村居民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廣為人知,也受到大部分農戶認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要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還需不斷傾聽農民的呼聲,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完善實施方案。

一、調查基本情況

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戶384人。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為非低保戶;5%為低保戶,低保戶中有80%因疾病損傷致貧,20%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10%人選擇是私人診所,173%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衛生組織是村衛生室。9%人選擇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人選擇是鄉鎮衛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衛生組織的距離60%人選擇不足1公里,39%人選擇在1-2公里,1%人選擇在2-5公里。

只有1戶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99%農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被調查的100戶中。參保率達99%

33%人認為門診、住院都保,366%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為重點。1%人認為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為重點。

71%人基本滿意,419%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8%人不滿意,2%人選擇說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11%人認為過高,547%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所承擔的比例基本合適。10%人認為過低,32%人選擇說不清楚

44%人愿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6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56%人不愿意增加。

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村衛生室,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44%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私人診所,5%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離家近,13%質量好,11%定點醫療單位,8%有熟人,7%價格低,5%其他原因。

22%農戶沒有家人患病,8調查前半年。59%農戶有家人得了小病,10%農戶有家人有慢性病,7%農戶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農戶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人患病后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51%人認為不難,943%人認為現在看病難。6%人選擇說不清楚。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5%人認為不貴,1086%人認為現在看病貴。9%選擇說不清楚。認為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農戶因家人得病在年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問題

報銷的醫藥費少。調查顯示,1報銷范圍窄、比例低。實際報銷或減免僅占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而一般來說,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為付出多,回報小,不劃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愿意參加。調查顯示在年僅17%農戶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戶近期并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戶在問卷上寫上了困惑:為什么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亂收費,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范經營。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私人醫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么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劃算。

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3定點醫院少。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衛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為他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有51%農戶患病選擇經常就診村衛生室或私人診所。這些醫療單位中,4村衛生室及私人診所的醫療服務水平低。所調查的100戶中。規模小、設備簡陋、藥品種類少。醫生的文化素質低,難以滿足農民就醫需要。80年代以前從業的人員中,很多都是集體經濟時期的赤腳醫生,醫療技術水平普遍較低。

部分定點醫院的醫生服務態度欠佳也是農民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5醫務人員的素質差。調查顯示患大病的農戶有超過50%人給醫生送過紅包。

四、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

充分體現政府為民辦實事的誠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維系全市農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眾歡迎,能否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關鍵是工作能否得到群眾的認可和信任。從調查情況看,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的投入,各級人民政府應按照中央有關文件要求,1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逐步加大對農村衛生醫療的投入力度,加強基礎醫療,這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政府要切實承擔起組織和資金支持的責任。沒有政府出面組織,合作醫療就會失去組織基礎,政府的適當(根據財政支付能力)資金支持能夠對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產生很大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擴大報銷范圍。以收定支、量入為出、逐步調整、保障適度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標準確定的基本原則。從調查資料分析,2及時調整補償標準。報銷比例低是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已掌握一定信息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研究,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使基金既不沉淀過多,也不出現透支,提高農民受益程度。

方便參保農民就醫。全市依據一定標準確定一批定點醫療機構,4逐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并根據成熟一家擴大一家的原則,逐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覆蓋面,參保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方便參保農民就醫。

加快服務模式改革。發揮市場機制作用,5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加強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建設,逐步配套必要的醫療衛生設備,合理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改進鄉村衛生機構服務模式,加快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

加強人才培養,6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鼓勵優秀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衛生院工作,提高現有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能,特別是要加強市、鄉、村衛生機構縱向業務合作,不斷提高鄉、村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更多村民能在鄉、村就診醫治,既降低了醫療成本,又能保證村民及時就醫,努力做到讓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疑難重病不出縣”從而減少農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

切實降低農村藥品價格。從調查看,7進一步完善藥品采購制度。醫療支出已經成為農村居民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全部調查農戶中,醫療支出占人均純收入的7%盡管經過幾次醫改,藥價幾度下調,但高昂的醫藥費用仍是農民進醫院道路上的首要障礙。因此,加強農村藥品監管,平抑農村藥價,當前農村衛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加強監督、檢查,糾正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使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以醫德醫風取信于民,服務于民,切實維護參合農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讓利于農民,讓困難群眾也能看得起病。最大限度降低藥價,更大限度地讓利于農民。

控制不合理醫藥費用,8繼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減輕群眾負擔。狠剎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紅包"開單提成、亂收費等違規行為,加強對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的監管,全面落實糾風工作責任制。嚴肅查處違背職業道德,違反法律法規,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強化醫德醫風教育,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學習業內先進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質和道德情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廣泛開展衛生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充分運用輿論引導,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有效促進醫德醫風建設,為衛生改革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9可以對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貧農戶實行醫療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