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6 09:02:00

導語:山區農業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區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黨中心、國務院高度注重“三農”工作,一系列惠農、支農政策,正面對著如何抓住這一大好機遇,加速推進農業財產化運營,完成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再創山區農業發展的歷史時機。

一、發展近況

(一)農業基地擴張較快。近幾年來,我縣茶葉、中藥材、畜牧水產、林業等支柱財產基地逐漸擴展。全縣茶葉總面積達3.8萬畝,特殊是年出臺了《關于茶葉財產開拓的施行意見》后,開端施行“五年開拓茶葉5萬畝”的發展規劃,茶葉基地擴張迅猛,僅年就開拓茶葉8334.25畝(個中,新開拓茶葉3952.95畝,低改4381.3畝),年正在施行開拓1萬畝(新造7000畝,低改3000畝)。全縣中藥材基地開拓累計達5萬多畝。網箱養魚已發展到3.3萬口,個中美國斑駁叉尾鮰網箱7000口,發展庫汊圍欄養魚1萬畝,水產物年產量8300多噸。全縣規范化生豬養殖小區9個,年出欄商品豬5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78戶;肉牛養殖小區10個,養殖肉牛1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171戶。全縣累計完成工業原料林建立14萬多畝,特殊是大戶造林敏捷崛起,官莊鎮村民劉輝小我造林達3700余畝,開拓茶葉500余畝,萬畝林茶基地正在建立之中。

(二)農產物加工穩步推進。歲尾,全縣農產物加工企業已發展到306家,個中,規劃以上農產物加工企業18家,省級農業財產化龍頭企業1家(碣灘有機茶開拓有限公司),市級農業財產化龍頭企業9家,農產物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達3.09億元。當前,農產物加工初步構成了茶葉、木材、糧食(大米、苦蕎)、畜牧水產物(臘肉、曬蘭肉、麻辣魚、麻辣牛肉干)、中藥材等五大財產格式。特殊是碣灘有機茶開拓有限公司建成了2000噸精制出口茶葉加工場,年加工茶葉近10萬畝基地原料,加工規劃之大、加工工藝之精密在全市、全省都占有了搶先位置。

(三)農業品牌初步確立。隨著我縣農業財產化的發展,局部財產品牌建立獲得了增強,開端發揚名牌效應。茶葉加工領域,構成了“碣灘”、“官莊”兩大茶葉品牌,均當選為中國名茶,取得了省有名商標。個中,碣灘有機茶開拓有限公司還取得了歐盟“IMO”和美國“NOP”有機認證,其基地經過了日本JONA和歐盟IMO有機茶認證,產物已出口到了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外市場,具有了必然的國際品牌名譽。生豬養殖方面,湘西牧業有限公司大力發展國家畜禽遺傳資本維護豬種“湘西黑豬”品牌,堅持了全國首個湘西黑豬資本場,并在國家工商總局申報注冊了“湘西老哥”黑豬商標,使我縣獲得了首個生豬品牌商標。年6月8日《中國畜牧獸醫報》報道了我縣的湘西黑豬;年5月13日,中心電視臺CCTV-7《每日農經》欄目也專門推介、宣傳了我縣的湘西黑豬,使我縣的農產物初次登榜中心電視臺。水產物加工方面,由打工返村夫員佘飛興辦的“五溪湖”綠茶烤魚,首創了“茶”與“魚”結合的共同工藝,產物投市僅一年多時間,就在年西部農博會上取得最受歡迎產物獎,在第十屆(國際)農博會上取得金獎,產物熱銷全國21個省市。雨露商貿有限公司打造的“朝慕思”牌噴鼻辣魚品牌,已獲衛視上榜品牌,都具有強壯的發展勢頭。

二、存在的問題

我縣的農業財產化運營雖獲得了必然的成果,但仍存在必然的堅苦和問題,制約著我縣農業財產化運營的發展,首要顯示在以下幾方面:

(一)加工與基地發展不協調。一是局部農產物有加工、有品牌、有市場,但基地嚴厲不足,不克不及保證足夠的加工原料。如茶葉方面,碣灘有機茶開拓有限公司建成的2000噸精制出口茶葉加工場,年需10萬畝基地的茶葉原料供給,但我縣僅有3.8萬畝基地,年缺口加工原料6萬多畝,當前年加工茶葉僅400噸。中藥材方面,縣永興藥業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加工5000噸的中藥飲片生產線,年加工量需20萬畝中藥材基地供給,而我縣僅有5萬畝中藥材基地,缺口15萬畝基地原料,加工場建成后即面對停產待料的窘境。二是局部農產物有基地、有原資料,但短少精密加工,不足支撐品牌。如竹木、板栗、水產都有較豐厚原資料,但因為不足從事精密加工的龍頭企業,沒有品牌支撐,致使全縣只能出售原資料,增值不高,制約了財產的做大做強。

(二)農產物加工遍及存在規劃小、品牌雜、治理低的問題。經過對茶葉、麻辣牛肉、臘成品(臘肉、曬蘭肉)等加工企業的查詢發現,的農產物加工企業大都還處于生產上是“家庭作坊式”,銷售上是“擺地攤開小店”的小商小販人物,因為規劃過小、品牌過雜,構成不了現代企業和企業集團,銷售也只能依靠于縣內市場,致使我縣一些好的農產物走不出、做不大,構成不了財產化效益。如麻辣牛肉是的一大特征食物,但從事加工的企業都是“零打壞敲”的小型企業,有正陵食物、武陵食物、五溪食物、虎溪食物、厚味食物……等多達十余家,但都沒構成大的規劃,麻辣牛肉品牌也是一家一個品牌,僅縣城內就多達10余個品牌,卻沒一個知名品牌。企業治理也多是家族式治理,廠長司理是家長負責,治理人員從家庭成員中發生,沒有專門的財政管帳和專業技能人員,低下的治理制約著企業的做大做強。別的,就較興旺的茶葉加工業來說,雖然有碣灘有機茶開拓有限公司1家省級龍頭企業和官莊茶業有限公司1家市級龍頭企業,但小型茶葉加工場(場)也達15個之多,品牌雖具有“碣灘”、“干發”兩個省有名商標,但其他的小品牌也有10多個,茶葉加工相同存在著規劃過小、品牌過雜、治理低下的問題。

(三)不足科學規劃。全縣農業財產化的開拓與建立都沒有制訂和施行科學一致的久遠規劃,各單位、各部分在農業開拓方面各自為營,項目自選自建,資金自籌自用,施行的隨機性很大,不足久遠、持續思索,不免形成了項目小而雜,資金運用少而散,難以構成“擰成一股繩,共成一件事”的大局觀念,不克不及完全保證突出縣委、縣縣政府農業財產化發展思緒的重點,招致了政策扶持和政策導向效果不強,輕易呈現“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無序發展形態。

(四)農業融資非常有限。全縣農業財產化開拓投融資的近況顯示為:開拓商搞農業開拓老是寄但愿于縣政府投入,通俗庶民盼開拓老是“兩眼向上盯”,“等、靠、要”思想嚴厲,能自動投資農業的民間資金很少;金融部分借款門檻高,農業項目借款對象難進門,鄉村信譽部分借款額度小、利率高、還貸期短,很難順應周期較長的農業開拓項目,而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在鄉鎮沒有機構,無法延長到廣闊鄉村,借款對象也只針對龍頭企業;個別開拓大戶很可貴到政策性借款,縣政府政策性投資從屬于多個部分,部分各自施行項目,各自掌管資金運用,難以構成合力。因而,真正可以獲得落實的農業融資非常有限。

三、發展思緒

要完成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就必需進一步加大農業財產構造的調整力度,完成山區農業的財產化運營。做好財產化運營,首先要確立準確的發展思緒。要經過市場指導,政策扶持,龍頭帶動,農民參加,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間,以主導財產、產物為重點,優化組合各類生產要素,完成區域化結構、專業化生產、規劃化建立、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治理,構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運營系統,把農戶、龍頭企業與市場嚴密聯絡在一同,構成生產和流通好處一起體。詳細要突出三大主導財產、四個主打產物、五大主攻品牌。

(一)突出“三大”主導財產。懷化市委、市縣政府制訂了優質超等稻、茶葉、柑桔、工業原料林、油茶、生豬、肉牛、煙葉、中藥材九大農業財產建立規劃,但現有的農業發展基本不成能還把這九大財產都做強做大,只能擇局部優先發展。依據的實踐,突出發展“三大”主導財產:一是茶葉財產。有著1300多年的種茶歷史,有“碣灘”、“官莊毛尖”兩大中國名茶,并豐年加工才能2000噸的精制茶廠,且縣是省委、省縣政府省11個茶葉發展重點縣之一。因而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將歷史名茶發展強大成現代名茶財產符合實踐。二是畜牧水財產。有著五強溪庫區30萬畝的水域面積,是懷化市一切縣市中絕無僅有的,的網箱養魚已初具規劃,具有較強的群眾基本,發展水產養殖業輕易構成水產特征。別的,是國家畜禽遺傳維護豬種“湘西黑豬”的中間產區之一,發展生豬養殖具有特征品牌。三是林業綜合財產。縣是省4個林業基本建立重點縣之一,叢林掩蓋率達72%,活立木蓄積量為1640萬立方米,年商品材采伐量在20萬立方米以上。但林業生產不克不及囿限于純真的木材生產,更要注重林業綜合開拓應用,積極開展生態公益林、工業原料林建立,增強借母溪國家天然維護區、國有林場的維護應用,推進油茶、板栗、林木中藥材等經濟林建立,建成國家林業生態重點縣,把全縣打形成一個全體的生態林業園區,構成“林業桃源”,借助共同的林業生態情況,擴展生態旅行休閑財產,完成“一縣好山引客來,休閑養性留客住”的林業休閑綜合財產效益。

(二)突出“四個”主打產物。明確了主導財產后,在每個主導財產中都要突出主打產物,構成各個財產中的首要支撐。茶葉財產突出打造綠茶(毛尖)這個產物,畜牧水產突出網箱養魚、湘西黑豬兩個產物,林業綜合財產重點放在開拓林業生態旅行休閑產物上,以此構成全縣“四個”主打農業產物,堅持農業的特征產物。

(三)突出“五大”主攻品牌。農業財產化運營必需依托知名品牌將生產與加工嚴密聯絡起來,以完成產物轉化為商品,發生較高的農業經濟效益。因而我以為農產物要突出“五大”主攻品牌,茶葉的“碣灘”與“官莊”品牌,畜牧水產的“五溪湖魚”和“湘西老哥”黑豬品牌,林業綜合財產打造借母溪生態旅行休閑品牌,在茶葉、畜牧水產、林業綜合財產中各自培養出幾個標記性的農業財產化龍頭企業,完成財產基地、加工、市場有機結合和協調發展,做大做強農業的特征品牌。

四、詳細戰略

(一)制訂科學規劃。農業財產化運營是組織生產、加工、市場綜合協調發展的一個系統工程,必需堅持科學發展。只要制訂科學規劃,統籌全縣結構,嚴厲耐久施行,才干保證縣委、縣縣政府農業財產化發展思緒的最終完成。因而,要組織有關部分和專家、學者,依據農業財產化發展思緒、全縣的地輿天氣特點和村莊農戶的種養喜好習氣,制訂久遠發展規劃。要依據規劃堅持起全縣一致的農業財產化項目庫,今后施行的一切農業項目都要選自項目庫中,保證項目施行的科學性、持續怍,削減盲目性、隨機性,有用避免“換個指導換個種類,換套班子換套做法”的短期行為。

(二)創新發展形式。農業基地建立要找準一條合適我縣特點的發展形式,經過剖析我縣近幾年茶葉、工業原料林的開拓狀況,可見大戶開拓形式十分有用,經過培養一批有實力、善運營、懂技能的小我、專業協作組織(協會)、龍頭企業等類型的大戶,讓大戶充任基地生產的主力軍,以大戶帶動構成種類一致、治理規范、規劃集中的規范化、集約化開拓,并指導生產資本合理向大戶流轉,逐漸打破千家萬戶的渙散運營形式,構成大戶集中運營的新型形式。我縣當前的鄉村勞動力60%以上外出沿海地域打工,在家的留守勞力多為老人或婦女,受年齡、性別、文明的限制,大都已無精神從事大規劃的農業基地開拓,因而,純真依托渙散農戶的開拓已很難施行大規劃的農業基地建立,必需探究以下三種大戶開拓形式:一是鼓舞個別大戶開拓。縣、鄉縣政府經過制訂大戶獎勵扶持政策,指導一局部有實力的個別戶發展強大,構成一批“農場主”、“莊園主”式的開拓大戶;二是鼓舞加工企業直接從事基地開拓。制訂出響應的優惠政策,促使農產物加工企業直接投資,吸引閑散勞力為開拓員工,組織構成大規劃的企業開拓大戶;三是組建專業協作組織(協會),經過這種農民專業組織把渙散的農戶一致起來,完成聯戶開拓。

(三)施行大戶獎勵政策。年縣縣政府出臺了《農業財產化大戶獎勵方法》,兌現了獎勵政策,有用地鼓勵了我縣生豬養殖大戶的發展。年又出臺了《糧食生產和畜牧養殖大戶獎勵方法》,有用地鼓勵大戶發展糧食生產和畜牧養殖。建議實時出臺幾大主導財產的大戶獎勵方法,每年布置必然的獎勵資金,并依據經濟發展速度和財產發展狀況實時調整獎勵前提和獎金規范,長期不變施行大戶獎勵。經過縣政府的大戶獎勵政策指導各類類型的大戶發展農產物生產與加工,有用地促進農產物基地與加工的發展強大。

(四)整合各類投入。發展農業財產化最大的堅苦是資金不足,要處理這個問題,必需探究出一套全方位、多渠道的農業投融資體系體例,要從以下方面抓好投融資:①充分調動全縣各生產主管部分的積極性,制訂合理目的,加大向上爭奪國家扶持力度,爭奪更多的國家家政策性資金投入;②加大農業項目招商引資力度,經過規劃、包裝、一批農業財產化方面的嚴重項目,向外爭奪更多的招商資金投入;③加大現有政策性資金整合力度,保證集頂用活各類資金,提高資金運用效率。關于縣財務、扶貧、移民、農業綜合開拓、退耕還林效果、發改等生產開拓性資金及農業、林業、水利、畜牧水產等單位項目資金要經過“一致調劑項目,項目綁縛資金”的方法集中投入農業財產化嚴重項目,然后到達整合各方面資金辦大事的目標;④用活鼓勵政策,經過加大縣政府對種、養大戶的獎勵,吸引更多的民間資金投資興辦種、養基地,指導更多的民間資金投入;⑤逐漸堅持健全“縣政府津貼、企業參加、農戶自籌”的涉農政策性保險系統,添加農業災損的補償性資金投入;⑥積極管治金融情況,縣、鄉縣政府應協助金融部分化解好金融方面的風險,促使涉農借款良性輪回,提高金融部分的放貸積極性,保證惠農借款的足額發放。還,應協調,催促縣內金融機構積極發放支農信貸,想方設法添加金融資金投入;⑦加大財務、政策性資金的監管力度,打擊亂挪、亂占農業資金的景象,保證農業專項資金用于農業生產。

(五)成立工作機構。農業財產化運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省、市都成立了農業財產化局專抓農業財產化工作。而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要做好農業財產化運營,促進農業新發展,詳細的本能機能需求一個不變的機構去完成,如制訂全縣的農業財產化發展規劃,堅持科學一致農業財產化項目庫,農產物加工企業的計算治理,農業財產化龍頭企業的申報與治理,與省、市農業財產化局的項目申報與工作聯接都需求一個對口的機構去承當,因而建議成立農業財產化局,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全縣的農業財產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