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通服務機制調研匯報

時間:2022-04-11 08:46:00

導語:農村流通服務機制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流通服務機制調研匯報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供銷合作社要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簡稱“新網工程”)。從2011年開始,縣供銷社全面組織實施了以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絡的“四大經營網絡”工程(農資連鎖經營服務網絡、農副產品流通服務網絡、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兩年多來,一個以主營公司(配送中心)為龍頭、鄉鎮連鎖加盟店為依托、村組農家店(便利店)為終端的覆蓋全縣的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初具雛形,農村放心消費、安全消費和便利消費的購物環境基本形成,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任務。

一、背景

縣共有24個鄉(鎮),299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7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0.4萬人,耕地面積總數92萬畝,其中水稻面積58.4萬畝,經濟作物面積20萬畝。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全縣農村的農業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供應和農副產品的購銷大部分由供銷社系統組織經營,分別占87%、71%和56%的市場份額。那時,供銷社系統隊伍龐大、設施齊全、網絡發達,縣有4個下屬公司和1個供銷車隊,25個鄉鎮基層供銷社,67個村分店、175個代購代銷店和227個農資直營供應店,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1年開始,縣供銷社系統全面實施以“置換現有資產,安置補償職工”為內容的企業改制工作,至2012年,全縣系統企業改制面達到90%,供銷社延續50多年的傳統經營業務也逐漸淡出了市場。這一時期,全縣個體商戶快速發展,遍及鄉村各行各業各個角落,給廣大農民購物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如假冒偽劣橫行、侵害農民利益等社會問題,農村消費安全難以保障。為此,市人民政府(贛市府發[2011]28號)下發文件要求“供銷合作社要切實擔當起統領、建設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的重任。”縣人民政府也發文,要求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供銷社重點抓好“四大網絡”建設,全力打造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為廣大農民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生產生活服務。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以農資配送中心為龍頭,構建農資連鎖經營服務網絡。由縣供銷社總公司控股51%,聯合縣內部分農資經銷大戶參股組建縣惠農農資連鎖經營有限公司,在工商注冊登記后于2011年底掛牌成立。2012年上半年,該公司作為全縣的農資配送龍頭企業,被國家商務部批準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成為全市唯一獲批的縣級農資配送龍頭企業。到目前,短短的一年半時間,該公司已發展縣城連鎖店3家,鄉鎮連鎖加盟店24家,村級農家店233家,2012年剛啟動的第一年,該公司就銷售各種化肥1.33萬噸。2008年初,該公司克服資金緊張和冰雪天氣的影響,在儲備化肥上做到早計劃、早安排、早調運,搶運各種化肥8200余噸,確保了我縣春耕生產用肥需求,發揮了主營公司應有的主渠道和“儲水池”的作用。

2、以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為依托,構建農副產品流通網絡。縣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經民政局批準成立于2010年12月,為全國、省、市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的團體會員,現有會員128名,其中各鄉鎮農民會員97名,供銷社系統下崗職工會員31名,會員所經營的品種主要有臍橙、草席、白蓮、糧食、蘑菇、黃雞、生豬、西瓜、茶葉、香菇等縣內主要農副產品。協會被全國供銷總社星火科技培訓中心批準為全市5個農產品經紀人培訓點之一,在2011年4月安排10名農民經紀人參加市協會的業務培訓并獲得全國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的基礎上,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該協會又舉辦兩期培訓班,免費培訓農民經紀人90名。協會不定期編印了會刊《合作經濟》,除登載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政策法規和市場動態外,還刊發本協會會員的農產品供求信息,并在阿里巴巴、中國商貿網等知名網站注冊登錄,免費為會員農產品供求信息,使我縣農產品經紀人的業務遍及全國各地,既提高了農產品的知名度,又拓寬了我縣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協會的成立,使這些分散在全縣各鄉鎮的經紀人有了一個自己的組織,他們普遍感受到,從過去的“販子”到現在手握綠色“小本本”的經紀人,理更直氣更順了,做起生意來也更加耳聰目明了。2012年,協會經紀人會員共推銷各種農副產品6830萬元,特別是在去冬今春,我國南方因冰雪天氣影響臍橙外銷受阻時,協會會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以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為載體,構建城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2011年11月注冊成立的由縣社總公司控股、原土產公司下崗職工廢品經營戶參股的縣再生資源連鎖經營有限公司,一年多來運行較好,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我縣創建文明衛生城市活動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改變了過去占道經營、雜亂無序的狀況。2012年下半年,該公司利用沿江路原土產公司廢品倉庫和場院建立起了近600平方米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吸引了全縣100多廢品收購者進場交易,每天成交額上萬元,成為我縣廢舊物資的主要集散地,也改變了我縣廢舊物資回收有場無市的狀況。下一步,該公司還擬牽頭成立縣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協會,以協會的形式聯合城鄉270多個走村串戶的廢品收購人員,先在縣城試點,實行統一著裝(黃馬甲)、統一工具(三輪車)、統一編號,待取得經驗后,再向鄉鎮推行,以形成我縣緊密型與松散型相結合的廢舊物資回收連鎖經營網絡。

4、以主營公司為平臺,構建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目前,供銷社日用消費品連鎖配送龍頭企業正在籌備之中,計劃以原改制的供銷貿易公司為基礎,吸納部分下崗職工加盟,組建我縣城鄉日用消費品連鎖配送中心,發展以原基層供銷社下崗職工經營的門店為主體的鄉鎮連鎖小超市,并向村級延伸,將原有的農資連鎖店融為一體,辦成農村社區的服務中心,辦成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三、幾點建議

盡管供銷社開展的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總體來說,龍頭企業實力尚弱,網絡的功能還相對較單一,覆蓋率不高,為更好發揮網絡為農服務作用,提出如下建議:

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對供銷社實施“新網工程”,構建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應在立項、資金和扶持政策等方面給予優惠和傾斜。建議將供銷社發展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和硬件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的任務中并列入年終檢查考核項目。同時,協調工商、農業、質監、金融等職能部門給予供銷社以支持,推動網絡建設上水平。

2、統一供銷社的歸口。目前供銷社的歸口不盡相同,有的縣(市)供銷社歸口農口,也有的歸口商貿口,而我縣供銷社則沒有一個統一、準確的界定。根據目前從中央到地方給供銷社的職能定位和供銷社本身的宗旨來看,應當把供銷社統一劃歸農口,更有利于供銷社發揮為“三農”服務的作用。

3、強化供銷社的職能。回良玉副總理指出,供銷社要“努力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的帶動力量”,經過改革改制后的供銷社人員和債務包袱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消化,有能力也有責任在服務三農中承擔更多的工作,建議政府更加重視供銷社作用,在發展新經濟組織、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工作、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多給供銷社服務“三農”的職能,并在相關的文件中予以明確規定。